马克思主义简答题(9月11日).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61636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X 页数:12 大小:7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9月11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9月11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9月11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9月11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9月11日).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9月11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简答题(9月11日).ppt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参看教材第 3、13 页)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参看教材第 79 页) 3、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参看教材第 12 页)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参看教材第 1215 页)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参看教材旧第 3、13 页, 新同) 答:(1)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 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 和学说的体

2、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第一,实 践性。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二,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 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参看教材旧第 79 页,新同)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一 块整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科学

3、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主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主 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 3、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参看教材旧第 12 页,新同) 答: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和方法论。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 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 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 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称其为“科学中的最大成果”。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

4、本内容。(参看教材第1215页,新同) 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理想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 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 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 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辩证的唯物论、唯物

5、的辩证法) 三、简答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面内容。(参看教材旧第 24 页,新第 25 页)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参看教材旧第 24 页,新第 25 页) 3、简述列宁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参看教材旧第 2526 页, 新第 2627 页) 4、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参看教材旧第 27 页,新第 28 页)。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 系会导致什么错误观点? 5、简述意识的起源。(参看教材旧第 26 页,新 27 页),1,学 海 无 涯 6、简述意识的本质。(参看教材旧第 26 页,新 27 页) 7、什么是规律?规律有什么特点?(教材旧

6、第 46 页,新 47 页) 8、16、简述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的途径。(参看教材第 4849 页,新 4950 页) 9、简述实践及其特点。(参看教材旧第 2930 页,新第 3031 页) 10、简述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参看教材旧第 30 页,新第 31 页) 11、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参看教材旧第 3435 页,新第 3536 页) 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参看教材旧第 3637 页, 新第 38 页) 13、简述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参看教材旧第 36 页,新第 38 页) 14、如何理解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参

7、看教材旧第 39 页, 新 40 页) 15、简述度及掌握度的意义。 四、论述题 1、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教材缺) 2、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参看教材旧第 49 页,新 50 51 页) 3、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见教材旧第 3839 页,新第 39 40 页) 4、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并说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现代化建 设的指导意义。(参看教材 39 页,新第 3940 页) 5、试述辩证否定观及其意义。(参看教材第 40 页,新第 41 页) 6、试述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教材缺) 7、试述内因

8、和外因的含义及其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的重要性。(教材缺)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面内容。(参看教材第 24 页,新第 25 页) 答:(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内 容有两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哪个第一性,哪个第二性,或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是派生的。对 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和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 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

9、基本问题?(参看教材第 24 页,新第 25 页) 答: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一切事物和现象最一般、最普遍的概括。第二,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一切哲学体系之中,任何哲学都必须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第三,思维和存 在关系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 3、简述列宁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参看教材第 2526 页,新 第 2627 页) 答:(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最科学的表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 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2)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10、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 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2,3,学 海 无 涯 4、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参看教材第27页,新第28页)。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会 导致什么错误观点? 答:(1)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的有条件的,相对的。运动和静止互相依赖、互相渗透、 互相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绝对主 义和教条主义的犯错误。相对主义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抹煞了事物之间的区别和界限,无条件地讲

11、 “这个就是那个,那个就是这个”,陷入诡辩论。绝对主义夸大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 在理论和实践上往往表现为教条主义。 5、简述意识的起源。(参看教材第 26 页,新 27 页) 答:第一,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一切物质都 具有的同感觉相似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二阶段,从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到动物感 觉和心理。第三阶段,从动物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第二,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是意识产 生的决定性因素。 6、简述意识的本质。(参看教材第 26 页,新 27 页) 答: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第二,意识是人脑

12、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切观念的东西都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其“原 型”,意识的源泉不在人脑,而在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另一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具有主观 特征。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是庸俗唯物主义。 7、什么是规律?规律有什么特点?(教材第 46 页,新 47 页) 答:规律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本持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特点是:第一,客观性。规 律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创造、消灭、改变、改造。第二,普遍性。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第三,稳定性(重复有效性)。规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起作 用的,只要条件具备

13、了,规律就会重复起作用。 8、简述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的途径。(参看教材旧第 4849 页,新 4950 页) 答:(1)意识的能动性或能动作用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具有主动的创造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第三,意识的能动性突出地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第四,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和影响人 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2)实现主观能动性的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实践,二是必要的物质手段。 9、简述实践及其特点。(参看教材第 2930 页) 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其特点是:第一,客观性和直接现

14、实性。构成的主 体、客体(对象)、手段(工具)和结果等是客观的物质形态。第二,能动性。实践是人类有目的、 有计划地改造世界创造性活动,与一般动物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界的本能有本质区别。第三,实践具 有社会历史性。作为实践的主体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的实践是一种社会化的活动。 10、简述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参看教材第 30 页) 答:第一,生产实践。生产劳动是人类产生、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实践形式。第二,处理社会 关系的实践。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处理社会关系最根本的实践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大量社会矛盾 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大量的司法活动。第三,科学实验。科学实验

15、是从生产 实践中分化、独立出来的实践形式,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1、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参看教材第 3435 页) 答:第一,联系的观点。联系是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具体性)等特点。第二,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学 海 无 涯 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参看教材第 3637 页) 答: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 穿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其

16、他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 围的“钥匙”。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3、简述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参看教材第 36 页) 答: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吸引、互相联 结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的前提;二是矛盾双方互 相渗透、互相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 的性质和趋势。(3)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 与斗争性相结合,共同构成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只 能互相补充,不能互相代替,单方面不能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 14、如何理解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参看教材第 39 页) 答:第一,一般寓于个别之中,通过个别体现一般,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如:没有苹果、葡 萄、香蕉等个别果实,就没有“水果”这个一般概念。)第二,任何个别都包含一般,表现一般,在 这个意义上,任何个别都是一般。(如:张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