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验”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61584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体验”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让“体验”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让“体验”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让“体验”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让“体验”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体验”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体验”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体验”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当今是一个注重体验的时代。体验,对人们来说非常熟悉又时感陌生,如体验经济,顾客愿意为一些体验付费,“五一”“十一”旅游大假,已从过去观光为主转向以休闲为主,现今又转向了以体验为主,如登山,徒步旅游等活动。教育也亦然,体验成了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词,教育现象告诉我们,教育改革应该通过探寻现象去探究事物的规定性及本质,现在不少学校和教师正在进行体验性学习研究和探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体验及学习体验的规定性进行解读和实践。一,体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过程。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思给体验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以一种从本质上说很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

2、过程中呈现的一系列可记忆的事件”。结合我国长期以来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给体验概括这样一些特质:1体验是一种个人化的行为,不同人对同一体验是不同的。2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内心独特的感受。3体验必须是亲身经历,只有亲自去做才有体验。4体验必须度过一段时间,5体验必须要获得可记忆的事件。以上5点就是体验的规定性。因此,体验教育,体验性学习要在体验的规定性中展开,体现体验的特质。与体验相对应的是知性,理性,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进行只是知识教育,强调知识,强调理性,强调记忆,走进了实用主义,工具主义的误区,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本身,远离了社会生活和实践,冷漠了情感,闭锁了心智,淡化了责任,缺少了爱心,

3、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途径狭窄,甚至不会学习,不原主动学习。因此,新的课程改革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让学生学会体验新课程改革让学生在体验中经历学习过程,丰富学习方式和途径,丰富自己的情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和教学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内心的感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呢?我认为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给学生体验的机会学生体验首先要有体验的机会,体验的机会越多体验的经历就越多,从而体验的水平就越高,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接近现象,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在体验中使内心受到触动,在这一点上,我们昌吉外国语学校

4、初一政治教师的做法很值得提倡:今年新初一的政治课采用的是新课改的课程,第一课就是:新学校,新同学,新环境,为了把这一课上得有趣,初一的两位政治教师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到校门外,从学校大门,宣传栏开始进行参观,教师充当解说员,通过让学生看宣传览里面的优秀学生事迹、照片,让学生看到了“什么是成功,成功就在我们身边”很多学生看着看着心潮澎湃,“我的照片如果能放在这里面是多么光荣啊”两位教师及时抓住这一契机进行鼓励:“会的,只要努力都有机会放自己的照片的,”这无声的体验对新入校的初一的学生进行了一场榜样的教育,意义非同一般。学生从学校大门一路参观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体育活动中心,微机室、美术室,电教

5、室,阶梯教室,教师活动之家等一系列上课活动场所,参观中,学生从新鲜到好奇,从好奇到惊奇,从惊奇到佩服,最后是默默的思考,学生心理在经历一系列变化,这一变化从学生的周记本上一一反映了出来了“市一中,多么好的学校啊,我一定要发奋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希望”“市一中我成长的摇篮”“市一中,我成功的场所”“市一中,我为你骄敖,我为你再添光彩”这一句句仆实又充满豪情的语言让任课教师感动,也让我们整个政治教研组感动,一次参观学校的体验给学生如此大的震撼,这是我们所没有想到的,这一震撼也震撼了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体验,可以让学生自主获得感受,体验,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2,让学生在体验中选择正确的价值观

6、体验是个人化、个性化的过程,在体验中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学生因为知识,经验,年龄的的影响,很容易受错误价值观的误导,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去引导。体验应该有方向感,学会体验,很重要的是学会辨别和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审思、筛选体验中所形成的想法,区别哪些是正确的价值观,哪些是错误的价值观。还要引导学生把体验中形成的观点与教育和社会所倡导的共同价值观进行比较,用共同价值观来对自己的价值作适当的修正。这这一点上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我在给学生论文辅导时,有个学生想结合高一经济学知识写优秀企业者素质问题,他开始认为一个企业家只要有高超的管理水平就完全可以了,不需要什

7、么政治素质,甚至认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只要手下有一批高文化的人也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为了纠正他这种错误的想法,我举了一些成功者的例子,可收效不大,后来我让他去网上自己查资料,把优秀的企业家的事例认真看看然后进行分析,经过查阅资料的过程,也是他学习的过程,几天以后这个同学定下了自己的论文题目,准备以昌吉瑞祥公司为材料写,并收集这方面的材料,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他的想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体会到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仅需要有高超的管理水平,还必须有较强的政治素智和较高的业务能力,这才可以成为我们社会主义的优秀企业家,最后这个学生写的论文从新疆昌吉瑞祥公司的发展看企业者的素质获自治区二等奖。我从

8、这件事情更加体会到,学生自主的获取知识,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人生体验过程,对一个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3,让学生在体验中去积极思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验重在实践、经历、经验的获得与积累,是感性认识的过程,而接受认知重在知识接受、知识构建、信息加工,重在理性思维分析过程,把这二者结合才是真正的学习。生活体验,教学体验都离不开思维,思维是体验的核心与灵魂,离开了思维,体验只是一具空壳而已,其实,触及心灵的体验,体验中价值观的澄清与选择,都是思维的过程,都闪耀着思想的火花。但当下一些设计和组织的体验,过分注重了程序,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显的苍白无力。在我们日常生活和教学过

9、程中有很多东西都可以让学生去体验,比如一节课备课过程,可以完全让学生参与,可以让学生进行试讲,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教师也完全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点评,这就是一个思维过程,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体验过程,我们有些教师已经进行过这方面的探索,效果很好。我在教学过程中喜欢采用讨论方式方法进行,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知识,在回答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我想我们的教学活动方式应该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不管哪种形式,都应该以调动学生的小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这样做才真正符合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三.让体验在课改中升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反对的是痛苦,但需要刻苦。如果只会追求轻松与享受,这

10、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现在不少学生不容易被感动,也不会感激,这是因为他们缺少这方面的体验,或者说体验没有触动他们的心灵,触动心灵的体验才会有意义,要让学生有刻苦的体验,要让学生有责任感的体验,要让学生有追求崇高的体验,有这样一首诗说的好:“让他做事,让他在做事情中明白责任;让他受苦,让他在受苦懂得珍惜;让他失败,让他在失败中获得免疫;让他流泪,让他在流累中体会泪水铸造的坚强;甚至可以让他受伤,让他学会体舔着伤口匍匐前行的伟大与悲壮”。民族的未来就是建立在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上,新的课程改革就是为了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行真实有效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每个都应该成为实践者,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祖国的未来,教育的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吧。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