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基本理念与实施策略》课后任务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4561456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基本理念与实施策略》课后任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基本理念与实施策略》课后任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基本理念与实施策略》课后任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基本理念与实施策略》课后任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基本理念与实施策略》课后任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基本理念与实施策略》课后任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基本理念与实施策略》课后任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基本理念与实施策略课后任务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梳理不同学段教学古诗的要什么?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

2、维,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 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感染, 提高学生的 思想 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 诸方面 的和谐发展。(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

3、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 体会 、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4、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 尽可能满足不

5、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 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 “ 总目标 ” 之下,按 1 2 年级、 3 4 年级、 5 6 年级、 7 9 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 “ 阶段目标 ” ,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3.阶段目标从 “ 识字与写字 ” 、 “ 阅读 ” 、

6、“ 写作 ”( 第一学段为 “ 写话 ” ,第二、第三学段为 “ 习作 ”) 、 “ 口语交际 ”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 综合性学习 ”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 全面协调地发展。4.课程标准的 “ 实施建议 ” 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四、不同学段教学古诗的要求第一学段 (1 2 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

7、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第二学段 (3 4 年级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 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

8、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展开想像, 领悟容。第三学段 (5 6 年级 )1.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调整)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

9、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4.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 ( 段 ) 。2.双线组元的要求你在教学中是如何贯彻的?所谓“双线组元结构”,是部编教材的创新设计,即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关爱自然,

10、对社会、对他人富有爱心等。语文要素”则是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这要求教师立足课程视野,以教学单元为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整合教学资源,注重部编教材的双线组元结构来定位教学方向。统编教材三到六年级的编排体系近乎相同,都是按照“双线组元”的结构特点编排的,既凸显宽泛的人文主题,又围绕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切实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个单元都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对于不同的语文素养训练点,能够结合文本让学生去认识、发现,进而实践、练习,通过由扶到放的学习过程和丰富的语言实践,指导

11、学生形成的素养概念和学习能力。对于这样的新教材体系,我们如何去进行有效的课堂实践呢?首先,要抛却老认识,形成新观念。在常态听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仍有许多老师没有把握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按照老的“套路”去教学。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的时候,依然将其当做科普说明文来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了解说明对象、说明方法上,而对于“学习提问”这一阅读策略却没有体现,仅仅结合教材中的“泡泡”展开教学,让学生回答了这三个问题,而不是让学生去自主阅读,找找什么地方都可以提出问题,进而梳理和筛选。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一课时,老师们按照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开展,整体感知、识字学词、回文品读,却没有想到学生已经了解了

12、全文的知识,又如何做到边读边推想,将“猜测和推想”这个语文素养训练没有落到实处。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围绕这个女孩的可怜之处,了解她缺失的和想要的,充分体会那份同情与怜悯,却将“体会想象的奇妙”这一单元训练点置之不顾,学生并没有体会到作者借助美妙的想象去表达小女孩心强烈的渴望,自然也体会不到与冰冷的现实相比带来的心痛楚。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首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认知,并不是每篇课文依然都按照老套路去教学,将识字学词、了解容、学习写法作为所有的目标,而是要切实准确解析教材,把握学段目标和单元训练点,结合不同的人文主题文本,将语文素养的训练点紧紧抓住,围绕这个训练点开展有层次、有梯度的教学。只有每

13、个年段、每个单元的训练点都落到实处,我们才能实现螺旋上升的素养体系成长,将语文能力全面培养提升。其次,要精略结合,学练结合。在不同的主题单元中,都安排了不同篇目的精读、略读课文,一般都是精读课文学方法、略读课文练方法,而且在语文要素的学习上,还有着层次与差别。我们要把握每个单元不同篇目在教学中所承担的角色任务,准确把握才能逐步实现。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提问”这一阅读策略单元中,第一篇精读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胆提问,激发质疑精神,发现问题可以针对部分容或者全文提出;而第二篇精读课文蝙蝠和雷达则是在大胆提问的基础上,思考提问的角度,可以从课题、容、写法、启示等方面来

14、提问;第三篇精读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让学生体会问题多样化,但要学习筛选,引导学生提出对文本理解有价值的问题。最后一篇蝴蝶的家则是一篇略读课文,就是将学生本单元所学习的提问策略和解答方法在阅读实践中练习提升,帮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提问这种阅读策略。第三,注重前后衔接,学用结合。我们要突出单元主题中的素养教学,并不是说要单独、孤立地进行单元教学,而是要建立完整的语文素养学习体系,只有全面把握了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素养螺旋上升的具体分布,才能够准确进行年段教学,不会有滞后或者超前的不合理教学。例如,同样是概括能力的训练,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出文本主要容即可,而到了四年级就有了一定的概

15、括策略和要求,到了五六年级在概括的语言凝练程度上又有了新的要求。即使在同一年级,在不同的单元也会有策略的侧重训练。例如,在四年级“把握课文主要容”这一能力训练上,第四单元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故事主要容;第七单元是关注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容;第八单元则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不同的单元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就在这样的策略单元训练中多样化养成了。同时,我们还应注意不同的学习能力的前后连接。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第二单元就要求“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就是让学生在连续性的学习中去掌握积累词语的方法,不但要能够发

16、现,更要学会理解。后面的单元虽然不再提及词语理解的语文素养,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执教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运用或检验学生学习词语的能力,这样才能逐步夯实语文素养。同样的,在第三单元中要求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第四单元就有了“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让学生能够顺着合理的逻辑思维发挥想象。从感受经典篇章中的丰富想象,到自己个性化的合理想象,将阅读和习作有机地结合在一切,学生在阅读教材中例文的同时就有了写下自己奇妙想象的愿望和能力。第四,注重外融合,得法得能。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阅读,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来说,有精读、略读,还设计了“和家长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板块,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