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说课稿(《列子》一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561400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鼓琴》说课稿(《列子》一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伯牙鼓琴》说课稿(《列子》一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伯牙鼓琴》说课稿(《列子》一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伯牙鼓琴》说课稿(《列子》一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伯牙鼓琴》说课稿(《列子》一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伯牙鼓琴》说课稿(《列子》一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鼓琴》说课稿(《列子》一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伯牙鼓琴说课稿(列子一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让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只有百余字。我选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的纯真友情。本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全文的重点字词理解和全文的翻译,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二、分析学生特点:到现在为止,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文言文,他们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虽然有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

2、的,教师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让他们自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学生未必能深入理解,只要让他们有所体会就可以了。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根据注释和辅助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分小组合作翻译全文。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四、教学理念: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另外,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以指导为主的教学理念,因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3、学习的效果是比较好的。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主导者,因此我把全班同学分为了八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同学。在讲述第七单元文言文的时候,我尝试着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上课。然后为每个小组预设好具体的任务,并把每个任务的要求写在一张纸上,让各个小组抽签。而这些任务就是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重点就放在了字词意义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任务当中有简单的,有的是课本注解找不到的,这样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会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性。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并让他们举手请求老师的帮忙;第二课时主要是汇报他们学习的成果。五、教学准备: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

4、)导入:播放高山流水水墨动画,这个动画只有三分多钟,大致讲述的是伯牙和钟子期两人相遇到相知的过程。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本文的一个辅助资料,又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二)朗读课文1、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准课文节奏,读出感情。2、师范读,学生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重点指导难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三)、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我为每个小组设定好了他们要完成的任务,有了明确的题目和要求,学生自学起来就有了目的性。从题解、文章出处的简介,到重点字义的解释,每一句话得翻译,再到涉及本文的相关问题,文章寓意等,

5、都由学生通过合作自主学习。而在他们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有的字义理解或句子翻译会出现错误,这时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讨论、解决,而老师就作为一个助手帮他们做出一些补充说明。此外,我会适当穿插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和解决。而在本课,由于课文中有一些文言虚词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例如“哉”“兮”“夫”这些词语,尤其是语气词,对文章的感情抒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借此可以指导他们的朗读;此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例如形容山高的“峨峨兮”形容水势盛大的“洋洋兮”可以换成其他词,再为他们创设伯牙鼓琴的情境,让学生仿造句式完成句子。最后,把每个小组提出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挑选一些有代表性

6、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共同解决。(四)学生质疑,共同探讨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各小组提出问题;并让全班共同解决问题,老师作点拨。1、伯牙和子期是怎么相遇认识的?(师适当补充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资料)2、为什么题目是伯牙善鼓琴,而写得更多的是钟子期?3、何是知音?何是知己?两者是否一样?有一个小组提到,为什么题目是伯牙善鼓琴,而文中多次写钟子期。通过这个题目的解答,可以让学生拓展一些文言知识,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知道有一些篇目是没有题目的,而后人在整理编辑的时候常常用文章的首句作为题目,例如论语中的学而篇,还有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等。而还有一个小组提出知音和知己有何不同,虽然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咬文嚼字和钻牛角尖,但是通过补充一些资料对他们进行点拨,会让课文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五)教师总结总结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六)课外拓展让学生收集有关知音知己的诗歌。(七)布置作业背诵全文。侯晓旭伯牙鼓琴说课稿(列子一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