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际分工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61340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国际分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三章 国际分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三章 国际分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三章 国际分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三章 国际分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国际分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国际分工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2,第三章 国际分工,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认识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把握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各种因素;较熟练地掌握西方学者关于国际分工的理论原理,并能运用掌握的基本理论分析国际分工与贸易实践中出现的新变化。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案例分析分组讲述 教学重点: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国际分工理论 教学难点:西方国际分工理论。,3,城市交响曲 分工成韵律,4,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含义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与作用(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一) 国际分工的含义 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

2、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二)国际分工的作用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基础,对促进世界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生产现代化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深化也会反过来起促进作用。,5,(一)萌芽阶段:(16世纪末 18世纪中叶) 地理大发现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二)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第一次产业革命,标志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促进国际分工的形成。 (三)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二战前) 第二次科技革命 形成了国际分工新体系: 宗主国与殖民地间

3、的分工形式; 工业国同农业国的分工。 发达国家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二、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阶段,6,第二节 二战以来国际分工的发展,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分工(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背景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二)跨国公司的发展 (三)殖民体系的瓦解 (四)资本的国际化与生产的国际化 (五)世界各国重视经济的发展和合作,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 (六)市场经济是基础 (七)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7,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殖民体系的瓦解资本的国际化与生产的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发展,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使国际分工向纵深和广阔方面发展。其特点: (一)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占主导地位。 (二)各

4、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分工在发展。 (四)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和公司内分工趋势在加强。 (五)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六)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 (七)国际分工的基础发生变化 (八)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多层次,二、二战以来国际分工的特点,8,(一)被纳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 (二)各国参加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 (三)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 (四)构筑国际分工的纽带在加多,三、国际分工的发展规律,9,第三节 国际分工发展的影响因素,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

5、中的地位。 (三)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起决定作用。 (四)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三、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条件,10,四、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重要条件 五、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六、经济贸易政策因素,11,第四节 国际分工理论,12,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指出:(1)国际分工是客观的经济范畴,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人类历史上的几次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18世纪后期的产业革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二战后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是人类生产

6、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2)马克思不仅从生产力方面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而且还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具有强制、畸形和剥削的性质和特征。,一、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13,二、西方国际分工(贸易)理论(三大阶段),(一)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起点:绝对成本论;核心:比较成本论; 补充:相互需求论 (二)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主要是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和广义) (三)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或称新贸易理论) 起点:里昂惕夫之谜及解释; 发展:产业内贸易理论、协议性分工原理、竞争优势论等,14,(分工前),(分工后),(两国利益均会增加

7、),2*2*1模型,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5,(分工前),(分工后),(两国利益均会增加),分工原则:两利取重,两害取轻。,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16,其与李嘉图的学说有两个不同:一是探讨比较 利益时是从需求方面入手的;二是分析的模式是假定两国的劳动投入相同,但生产的商品数量不同,10码毛呢=15码麻布? 10码毛呢=20码麻布?,英国不愿意! 德国不愿意!,20码麻布 10码毛呢15码麻布,究竟为多少?取决于相互需 求的强度!,这就是穆勒的贡献:一是国 际贸易带来的利益范围;二是 贸易双方在利益中如何分割!,3、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17,(二)现代贸易理论

8、,在2*2*2模型和生产要素在一国内可自由流动, 在国家间不能自由流动的前提下,观点如下(主要运用倒推的方法): 商品价格在国家之间的绝对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各国商品的国内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各国生产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它的生产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最后得出结论:一国出口大量使用本国供给充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价格就低,就有比较优势;进口本国稀缺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就得好处。,1、狭义要素禀赋说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18,认为国际贸易促使世界各国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这一理论从生产要素的稀缺与丰裕来进行研究.设

9、有甲(L相对丰富而K相对稀缺)乙(K相对丰富而L相对稀缺)两国,开展贸易后,甲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交换乙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渐渐地原来丰富的劳动力变得稀缺,其相对价格也随之上升;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可以满足甲国对此类商品的需求,从而对国内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减少-渐渐地原来稀缺的资本变得丰富,必然使资本相对价格下跌。乙国发生的情况正好相反。资本的相对价格随之上升,劳动的相对价格随之下降。随着生产要素稀缺和丰裕程度的变化,两国L和K的价格差别会有所改变,亦即生产要素的价格有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两国趋于相等的倾向,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也是国际贸易必将造成的一种趋势。,2. 生产

10、要素价格均等化说,19,(三)当代贸易理论,(1)The paradox; (2)The explanations: Skilled Labor Theory; Human Capital Theory; 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 Please refer to page 80-83.,1、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20,代表人物:格鲁贝尔、克鲁格曼 原因: 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 2、规模经济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成因。 3、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 4、 消费者偏好的差异也会导致产业内贸易。 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

11、 1、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2、高度重视产品的差异性; 3、拓展规模经济空间。,2、产业内贸易理论,21,X-M B=1.0 - X+M,根据格鲁贝尔、劳尔德和朱刚体博士对 B的测定,表明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工业国 的制成品行业内的贸易,发展中国家间以 及农产品的这种贸易不甚普遍。,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定,22,(1)代表人物:日本小岛清在对外贸易论中提出。 (2)说明成本递减下进行国际分工的必要性与方法。,I国,国,成本,X商品,X1,X2,X2,成本,X商品,数量,数量,3、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示意图(如下),23,国,国,成本,Y商品,数量,Y1,Y1,Y2,

12、数量,成本,Y商品,(3)达成协议的条件: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与地区的资本劳动禀赋比例差异不大,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等,协议性分工的对象产品在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能生产。 作为协议性分工的商品,应该是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商品。 在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X和Y商品的利益差别不大。,24,(1)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优势(1990)、 竞争论 (2)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内涵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是微观企业竞争优势、中观产业竞争优势和宏观国家竞争优势的有机整体,它具有广泛的兼容性,既探讨了要素、技术及其他因素对国际贸

13、易的影响,整合了价格因素与非价格因素对竞争优势的决定,又反映了竞争优势与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化。,4、竞争优势理论,25,可见,个别企业、产业的竞争优势并不必然导致国家竞争优势。国家整体竞争优势的获得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的整合作用。四个基本因素为: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战略及组织,构成一个钻石结构。两个辅助因素为机遇和政府的作用,由此构成所谓的“波特菱形”或完整的“钻石” 系统。如下图。DIAMOND,机遇,企业战略和组织,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政府,26,讨 论,比较优势陷阱与竞争优势特点 提示: 1、结合比较优势理论原理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实践; 2、对比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及其内涵主旨; 3、学习有关学术文章,最后形成自己的认识!,27,本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