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节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561270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雨》(节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雷雨(节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通过讨论分析,能准确把握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2、练习通过品味语言来把握人物复杂的心理与个性的鉴赏方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尝试进行话剧表演。学习重难点: 1、把握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2、通过品味语言来把握人物复杂的心理与个性的鉴赏方法。学习方法: 朗读品味、讨论交流、表演呈现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演绎着不同的人性,于是就有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纵横交织。无数的文艺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的雷雨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一滴眼泪可以折射

2、出人的精神世界,同样,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雷雨给我们展现出的人性世界。-板书:雷雨 二、作者、作品简介 1、作者介绍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其后,又写了日出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展示PPt:原名万

3、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2有关雷雨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故事以封建大家庭的家长周朴园为核心,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他为了发黑心财,故意使承包的江桥出险,淹死了两千多工人。他和侍女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周萍、鲁大海),又抛弃了她。后来又结过两次婚,和第二个妻子蘩漪生了个儿子周冲。侍萍留下的孩子周萍和后母蘩漪产生了变态的恋情并发生乱伦关系,又和弟弟周冲都爱上了来周家作侍女的、侍萍再嫁后生的女儿四凤。怀上了周萍孩子的四凤得知自己

4、和周萍是同母兄妹后冲入雷雨中,不幸触电身亡,周萍也拔枪自杀。这是一个多幕剧,节选部分为第二幕,情节背景是:蘩漪因为周萍和四凤热恋,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佣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在周家,侍萍意外地与上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 雷雨虽是曹禺在大学期间所做,但正像这部作品的名字一样,它一鸣惊人,也奠定了曹禺在戏剧界的地位。 Ppt:故事梗概(一生读);主题思想: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预示着一场社会变革的“雷雨”即将到来。 三、明确目标和思维方法: 雷雨是一部戏剧,戏剧的三要素是:冲突、人物、语言。 板书冲突、人物

5、、语言 本文节选自第二幕的第一场戏,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主要讲述了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相遇以及相认的经过。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品味赏析戏剧语言来把握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探讨人性的真与伪,窥见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复杂性。 板书:周朴园与侍萍 四、问题讨论: 结合选文中相关的词句或情节,谈谈你对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一)学生分组讨论3分钟。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讨论情况。(二)讨论将要结束时,提醒学生再一次明晰答案,确定后到黑板书写讨论结果。(学生所写答案基本相同:自私、冷酷、虚伪、道貌岸然、真小人、伪君子)(三)画出几组答案中相同的部分,选择相同答案的让其中一个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

6、补充;选择不同答案的让该小组同学阐述理由;(四)提示学生关注周朴园温情、多情的一面- 片段一:洋火 朴(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1、提问:这段对话的具体情境是,周朴园问:“三十年前你在无锡吗?”答案很明确:“是的”。按理说,回答只需两个字就很清楚了,可鲁侍萍为什么还要加上这样一句话呢?-前面我们刚刚看过钱谷融先生的评价,曹禺先生的语言是“精练”的语言。-此处会不会是曹禺先生的一处失误用?你们觉得呢? (生1答:鲁想要向周暗示自己的真实身份。生2答:意在唤起周对往事的回忆。

7、)(听过几位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明确):有意识:鲁主动地以无锡引起了两人的对话,当然希望这场有关往事的谈话能持续下去,所以,有意识地提出30年前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勾起周的回忆,引发新的话题。无意识:说话过程中鲁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回到30年前的生活当中。2、提问:那为什么不是别的生活细节,而单单提到“洋火”呢? (生答:因为这一细节在鲁心中印象特别深刻。师追问:仅仅是鲁对此印象深刻吗?提示学生关注句中的“我们”一词。)两个都印象很深刻。因为,30年前的生活,在鲁、周心目中,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两人一起生活的情景,也正因为这样,鲁在说话中自然地用了“我们”一词。3、提问:这一刻,鲁的思绪回到了30年前,

8、那周呢?(生齐答:周也一样。)从哪里看出这一点呢?(生齐答:“沉思”“沉吟”)ppt 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仆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哦,好地方。 4、提问:同学们,我们可不可以大胆地设想一下,此刻,由于“洋火”这个生活细节的触发,他们两个脑子里可能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呢?(师提示:“洋火”是什么?)看来应该是与点火、点灯有关的情景。注意,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学生思考片刻,生1答:因为侍萍生孩子受了病总要关窗户,所以室内经常点灯,周在灯下照顾鲁的情景。生2答:鲁为周缝衣服的情景。)

9、(师追问)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生2答:因为下文提到周的破衬衣。师生一道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台词“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师肯定生2的细致,并明确)我们可以想见鲁在灯下一针一线的绣那朵梅花的情景。 5、想象思考:同学们,我们想像一下:一盏油灯,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一位年轻姑娘正在灯下专注地绣花。在她身边,一位年轻的父亲怀里抱着婴儿,静静地看着她眼前这幅画面,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自由作答:温馨、甜美、幸福等等)(师满含深情地)是啊,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啊!想像得出,30年前这段生活,留给鲁、周二人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好、温馨的记忆。对他们来说,无锡,正是这

10、段美好生活的见证。片段二:你们 鲁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是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仍然的第二个孩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1、朗读:请大家自由朗读,要注意体会人物此时的心理。(生读)现在,我们请同学个别地朗读一下这段文字,好不好?(女生一朗读,师评)刚才的同学表现相当出色,我感觉她不是在朗读,倒像是倾吐自己的心声。 2、提问:同学们,大家觉得,对周朴园,对30年前被赶前周家那段经历,鲁侍萍内心是怎样一种感受呢?(向刚才朗读的女生1)你的

11、感觉是-?(女生1答:恨,悔)非常好。其实你刚才动情的倾诉,已经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是的,(向全体)面对周朴园,鲁侍萍心里有着无限的怨愤。(周向女生1)因为,正是周朴园,给你带来那么大的痛苦,那么多年的痛苦。(女生1点头表示同意) 等了三十年,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机会,鲁当然要尽情地释放心中郁积的怨愤了。(向全体)于是,她声泪俱下地痛斥周这个卑鄙小人。(顿)是这样吗?(生脸上有疑惑之色)那么,她是怎样痛斥的呢?我们再来看这段话-(投影:“你们三”,突出四个“你”字。师略述相关的台词,重音突出句中的“你”。调投影:“你们四”,突出两个“你们”)哎,不对!鲁痛斥的是周朴园,怎么又变成“你们

12、”了呢?是“你们”逼“我”离开?“我”是被“你们”赶出来的吗?(再面向全体)怎么回事?搞错了么?是因为鲁侍萍情绪激动,所以说话有些语无伦次了吗?(生议论)再看 朴从前的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朴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鲁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全都是“你们”,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你们”,是谁呢?(生自由答出:是周家的人)(师追问)比如说-?(生答:周家老

13、太太)(师与学生一道明确)这“你们”,自然是包括周本人在内,可是,显然并不中是周一个人。看来,在鲁侍萍眼里,30年前那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并不只是周朴园,还有他家的“老太太”等为代表的封建家长。(提醒学生注意“30年”前的社会现实,“光绪二十年”是1895年,是清王朝时代,鲁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当年将鲁侍萍赶出家门,周朴园是有着极大的苦衷的,有相当大的被迫的成分。对于他最终的绝情,鲁当然是怀着明显的怨恨的。不过,从鲁的这几个“你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她对周一定程度的原谅、宽恕。尤其是-“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一句台词,听起来是如此拗口,

14、如果不是为了有意识的强调“你们家里”,是无法解释的。大家觉得呢?(生点头表示赞同)3、补充资料: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之外的、雷雨的其他语言片断中找到类似的意思。ppt 鲁(落眼泪)凤儿,可怜的孩子,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太爱你,我生怕外人欺负了你,(沉痛地)我太不敢相信世界上的人了。你妈就是在年青的时候没有人来提醒-可怜,妈就是一步走错,就步上走错了。人的心都*不住,我并不是说人坏,我就是恨人性太软弱,太容易变了。这是第三幕中,鲁侍萍带着四凤离开周公馆后,要求四凤发誓永远不再和周家人来往时说的话,这是鲁30年的苦难换来的生活“经验”。请大家特别注意最后一句话,不难看出,这里所谓的“太软弱,

15、太容易变”的“靠不住”的人,指的其实就是周朴园。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妨这样说,对于周朴园,最让鲁感到不满的,与其说是周在感情方面的“绝情”,不如说是他的“软弱”,不难为爱情作抗争,不能为爱情作牺牲。(生点头表示赞同)片断三:汗涔涔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朴(苦痛)哦!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朴(汗涔涔地)哦。1、提问:我们一起来看周朴园的两句台词,很简单,两个“哦”字。但我们可以感觉得出来,他此时的内心却并不平静。当鲁在叙述往事的时候,周的心理是怎样的呢?(生1答:愧疚)(投影:“汗涔涔二”,突出“苦痛”)问:为什么他心里会感到苦痛呢?(生2答:为他自己给鲁造成的伤害。)2、提问:(投影:“汗涔涔三”,突出“汗涔涔”)(面向全体)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