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1.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61211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教材】1.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新教材】1.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新教材】1.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新教材】1.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新教材】1.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新教材】1.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教材】1.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沁园春长沙 教学设计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时节,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

2、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体会作者人生理想与远大抱负。 2 .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所抒发的情感及其节奏。 3 .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古典诗词的格式,抓住关键词语与重点语句,品位这首词的语言艺术与刚劲风格,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思考、分析、探究与联想、想象等方法,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提升发展思维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感受思想艺术魅力,理解词

3、中意象,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培 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诗言志”的传统文化魅力,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力,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不断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阅读优秀作品,品位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这几句,诗人描绘

4、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个“恰”字,总领七句。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

5、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高浪急,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沁园春长沙上阕实写眼前之景,描绘了色彩绚丽、生机蓬勃的湘江秋景图,由此引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阕追

6、忆往事,抒发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凌云壮志和革命情怀。全词语言精练,意境优美,革命豪情慷慨激昂。因此,本词的教学设计着力于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思考、分析与联想等方法,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诗词独特的阅读感悟与体验,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和方法。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秋是一个丰富的季节,秋是一个多愁的季节,秋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季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许多多伤秋、感秋或赞秋的诗文,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秋的感悟与理解,你了解的有哪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7、出示以下诗句,并让学生说说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老而弥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沉郁壮阔) (营造适于本词鉴赏的情景氛围,以便于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诗词形成一种感性认识,也便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鉴赏本词的兴趣和热情。)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 舸 遒 遏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本词上下阕各以

8、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各写了什么内容?分别圈出统领上下阕词句内容的两个字;划出最能表现本词主旨的一句词,体会这句词在全词中的作用。提出一个自己自学时最难解决的问题。3.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4.课堂讨论,教师归纳板书: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看)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启下)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忆)(引导学生用诵读法自学,让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与诗词对话,通过对话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通过圈划法揣摩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感知诗词的能力。)三、品味鉴赏,体景悟情1 .赏析前三句。( 1 )哪位同学能通过合理的调整、补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说?(提

9、示:开篇“独立寒秋”,表面看是切合时令特点与作者处境,实际上读罢全篇会发现,诗人却唱了反调:“独立”而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 2 )介绍背景,重温历史。(播放多媒体课件“时代背景”)( 3 )比较鉴赏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唐柳宗元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秋”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2 .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1)一个“看”字,一直统领到哪里?(“万类霜天竟自由”)这里诗

10、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教师指导朗读。(“看”是领字,要稍加停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还要注意关键字的重读,要情绪饱满,充满兴奋喜悦之情。)这几句诗人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湘江秋色图?(播放多媒体课件 文字投影)(万)山 红(遍)(层)林 (尽)染(漫)江 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 (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 击长空;鱼 翔浅底(2)引导学生讨论、演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播放多媒体课件 文字投影)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湘江秋色图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 写景,景中有情天空:鹰击长空(仰视) 设问水底:鱼翔浅

11、底(俯察) (3)这样写景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身处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色的情景,并把诗人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请学生上台演示)课堂讨论:毛主席的“手” 该怎样?是倒背好,还是插腰好?“视角” 的转换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提示:叉腰好。慢点好。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走马观花。)你刚才视角转换得就太快了点。(再请学生演示)要求:神态自然,从容,颇有点伟人的气度。(4)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好?(染、击、翔。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击”比“

12、飞”更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古人就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5)比较鉴赏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得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 万山红遍 则暗喻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

13、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6)想象能力训练 引导学生完整地想象上阕所描绘的图画。师: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看谁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谁具备这种最杰出的本领。让我们微微闭上双眼,放飞自由的心灵,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伴着音乐的旋律,飞入这个绚丽多姿,生机勃发的世界吧!(放音乐)参考:“远望千山万岭,枫林如染,像熊熊燃烧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发,像战场上无数奋进的勇士。抬望眼

14、,雄鹰展翅,矫健勇猛,翱翔长空;低眉处,游鱼戏水,自由轻快,生机盎然。 ” 教师引导:展开想象,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可分四步:第一步是“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般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让画面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譬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15、(7)背诵这首词。体味词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词句和开阔意境。(8)交流想象体验。(以上教学环节,善于引导学生身入其境、情入其人,让学生通过与作品、作者的交流,充分体验自然的丰富多彩和人生的千姿百态,从而让学生真正具有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同时鼓励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提高。)3 .理解“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怅”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蓬勃、绚烂,而现实社会却又是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仰俯天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人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教师小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词的“词眼”。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4 .欣赏下阕(1)上阕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是怎样回答的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百侣”与上阕的哪个词呼应?(“独立”。)下阕的领字是哪个?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