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检测:第四单元17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561095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检测:第四单元17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检测:第四单元17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检测:第四单元17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检测:第四单元17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检测:第四单元17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检测:第四单元17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检测:第四单元17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游褒禅山记(1)坚定志向。王安石把治学处世比做游山,在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而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应用角度“志当存高远”“尽志无悔”“要成就一番事业,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等。(2)“志”“力”和“物”。在游山途中因轻信伙伴,半途而废,褒禅山最为奇妙之处未能一睹为快,王安石懊悔不已,从而悟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生活中,只有远大的志向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个人能力和外物的帮助。应用角度“人要善假于物”“立志、蓄力、借物是做事成功

2、的三要素”“善假于物,但不依赖于物”等。(3)用心探索最美的风景。王安石曾经与四位朋友去游览褒禅山。在游历褒禅山的后洞时,发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但此时有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于是大家便随他退了出来。退出后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是一次遗憾的游览,但作者却认真反思,用心体会,得出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有志矣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的深刻体会,让我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了一片更美的风景。应用角度“自信”“坚

3、持”“志向”“成功的因素”“善始善终”“内因与外因”。(1)还记得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过他自己走过人生的一句贴心感受:“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尽吾志”即尽自己最大努力,则可以无悔矣。而“力足以至焉”而不至,则会授人以笑柄。1946年,年轻的吉米卡特从海军学院毕业后,遇到了当时的海军上将里科费将军,并踌躇满志、得意扬扬地称自己的毕业成绩是全校第58名。孰料,将军竟然反问他:“你为什么不是第一名?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卡特满脸惊愕,继而,羞愧难当。后来,他牢牢记住了这句话,他不再在乎脚印的直或弯、深或浅,而更在乎在每一个脚印

4、里留下奋斗的力量,洒满努力的汗水,最终成为美国第39任总统。(选自人与路)(2)丁亥仲秋,我如愿以偿地游览了位于巢湖市含山县境内的褒禅山华阳洞。游罢,印象极深,并有一种“读山如读史,看洞如观画”的美妙享受。进得山来,我最急切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与洞前的王安石雕像合一个影。对我来说,这个意义远远超过游览本身。王安石雕像雄居于一块巨大的红色大理石之上,身材高大,目视远方,右手扶腰,左手擎一卷书,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尊雕塑是很成功的,它很好地表现出一代改革家的昂扬锐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仰望他的豪迈,我的心里蓄满了敬意之情。前行几步,来到了华阳洞的正门。这也是王安石当年的入洞口。洞的西侧,立有一块

5、石碑,上书“天下第一名洞”六个朱红大字,端庄,厚重,为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所题。在未进洞之前,我先欣赏了褒禅山“石包树、树抱石”的天然奇观。你看那陡峭的山崖绝壁之上,虽不见一点泥土,却生长着茂密的森林,一棵棵、一丛丛千年的古树,早已与嶙峋的怪石紧紧相依,融为一体。你不得不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啊。步入洞中,一股冷气扑面而来,我顿觉神清气爽。风景区管理处为游人想得很周到,早已在洞壁上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灯具,整个溶洞显得五彩缤纷,神秘莫测。我得庆幸,再也不必像王安石先生那样“拥火以入”了,也没有“不出,火且尽”的烦恼了。据导游小姐介绍,华阳洞深一千六百多米,有十大景区、一百二十多个景点,且洞中有洞,洞里有

6、河,还可河上泛舟,移步换景,步步有景。我们在导游小姐的引领下,花费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轻松地游览了华阳洞,全然没有王安石的遗憾。不过,我与同游者好像并不十分尽兴,总觉得旅途中少了一些曲折和艰难,自然也少了一份征服后的乐趣。由此我想,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就像我们对于“舒适”和“快乐”的理解,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生活追求的人,肯定会给出各自不同的答案。就我而言,手里拿着轻而易举得来的东西,总是觉得不那么踏实。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一致的一项是()A禅chn禅院禅让褒禅山B仆p 童仆 仆碑 前仆后继C观un 观察 景观 白云观D罕hn 罕有 罕见 人迹罕至

7、解析:A项,“禅让”的“禅”读shn;B项,“童仆”的“仆”读p;C项,“白云观”的“观”读un。答案:D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尽头)B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C以其求思之深(探求)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弄错)解析:A项,“穷”作动词用,走到尽头。答案:A3下面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左右欲刃相如D群臣吏民面刺寡人之过者解析:A项,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B项,名词用作动词,命名;C项,名词用作动词,用刀杀;D项,名词用作状语,当面。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

8、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解析:A项,“所以”表原因;B项,“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至于”是“到”的意思。答案:C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故非笑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C唯余马首是瞻D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解析:例句是宾语前置句,“欺”的宾语“余”在否定语句提前到谓语的前面。A项,定语后置句;B项,被动句;D项,状语后置句。答案:C6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始舍于其址址:山脚其至又加少矣 加:更加

9、B褒之庐冢也 冢:坟墓华山之阳 阳:山的北面C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感叹非常之观 观:景象D拥火以入 拥:拿着火且尽 且:将要解析:B项,阳:山的南面。答案:B7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庐陵萧君圭君玉”中,“庐陵”是籍贯,“萧”是姓,第一个“君”是尊称,“圭”是名,“君玉”是字。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中,前一个“某”指日期,后一个“某”代王安石的名,“临川”是籍贯。C“长乐王回深父”中,“长乐”是籍贯,“王”是姓,“回”是名,“深父”是字。D“安国平父、安上纯父”中,“安国”“安上”是名,“平父”“纯父”是字。解析:“君圭”是名。答案:A8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

10、其”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距其院东五里解析:B项,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其余作第三人称代词,它。答案:B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游丹霞记袁枚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别买小舟,沿江往探。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厓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屋作沟,

11、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厓下,厓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轩幻人,鸱张蛮舞者。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垮不断。池多文鱼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敌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胜矣。”又问:“

12、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余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选自小仓山房续文集,有删改)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雁 宕 开 自 南 宋 故 无 唐 人 题 名 黄 山 开 自 前 明 故 无 宋 人 题 名 丹 霞 为 国 初 所 开 故 并 明 碑 无 有答案: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明碑无有

13、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辰”为干支纪年法,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除了干支纪年法外,还有年号纪年法,比如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高祖、太宗等。B“丈”古代的长度单位,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然则伸臂一寻,周之丈也。故从又持十。C“鸱”出现在山海经中的“西山经”,又名鸮角鸱、怪鸱。D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其子为启,成为中国历史

14、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解析:高祖、太宗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而非纪年。答案:A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通行的小路,只有山的一侧裂开了一条缝,就像是被锯子斜斜地锯开的一样。B晚上,作者借宿在静观楼,山高千丈,他紧挨着窗户站立,似乎感受到山压迫着他的魂魄,连梦中也觉得沉重。C如果从五马峰到丹霞拉成直线行走一会儿就可到达,但大自然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作者从中深有领悟。D在阐述对丹霞山与罗浮山的看法时,作者直言不讳,认为罗浮山的风景不如丹霞山的风景优美,丹霞山在游览价值上更胜一筹。解析:“认为罗浮山的风景不如丹霞山的风景优美”不合文意,原文只是说罗浮山的风景分散,丹霞山凭着美景的集中胜出。答案:D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译文:_(2)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译文:_答案:(1)但从高处俯视山下,丹霞山确实十分陡峭,人不能不感到害怕,于是(我)坐在石阶上一级一级地挪步下山。(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