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561052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峡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峡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峡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峡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峡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峡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内容简介三峡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里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朗读起来朗朗上口。二、学情分析由于本文是用文言形式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教师在设计本堂课时既顾及到文言文的特点,又兼顾到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根据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下独立理解基本内容。作为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本文很有特色,应引导学生学习其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可这对学生的水平来说尚是个难点,需教师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创造空间,将其情境化,问题化,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三

2、、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背诵优秀诗文80篇”的理论指导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1、学生能理解文意,积累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也可采取自主、合作的方式使学生逐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多媒体六、教学步骤(

3、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师:课前我让你们查一下峡的含义?查了,那么从字面上看到左边是山,右边是夹。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两山夹水的地方,如果我们欣赏峡,不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番景色。(二)出示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含义,疏通文意。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三)走进作者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本课的作者?生: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著有水经注。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4、。三峡节选自水经注 江水,作者郦道远,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河北逐鹿人。历任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函等职。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所著水经注是为河流水道专注水经作的注释,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学专著。(四)字词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三峡的地貌特征,还要欣赏课文的语言魅力,接下来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quxingjinzhs阙襄涧属溯shxtunzhngxio漱曦湍嶂啸师:字词我们已经掌握了,读好文言文还要准确地把握好节奏,下面我们听一下录音朗读,拿出笔如果你觉得哪个句子的节奏把握不准,边听边在书上作批注。(五)播放课文录音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文,大家能不能克服

5、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学生自己练读,强调注意读音、停顿、语调。【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还在朗读技巧上予以一定的指导。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练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六)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书下注释,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它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

6、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2、文中重点词语:、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的意思)、略无阙出:(阙:qu通“缺”)、重岩叠嶂:(嶂:zhng像屏障一样的山峰)、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的意思)、至于夏水襄陵:(襄:上。陵:大的土山。)、或王命急宣:(或:有宣:传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奔bn:指飞奔的马。不以:不如。)、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良多趣味:(良:实在,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自非亭午夜分

7、,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他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七)、再读课文,体会里面的精彩。(体验朗读)1、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山-怎样的山绵长高俊夏水-有什么特征水急量大春冬-景色如何清净优美趣味无穷秋景-给你什么感觉凄凉肃杀2、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提问:大家刚才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

8、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八)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师: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九)背诵积累理清思路,想象文中的画面,背诵全文(十)小结师:同学们,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本是为水经作的注释,有成了后人研究的文学巨著,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的文学素养之深。这也给我们深深的启示:学好了语文,提升了语文素养,它将成为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使我们终生享用不尽。你知道怎样才能拥有这笔财富吗?对,要多读多写才行。(十一)布置作业1、请以生活中见到的花草树木、鸟语花香为例,抓住他们的主要特点写几句话。2、假如让你做导游向游客介绍三峡的风光,你打算怎么介绍呢?(十二)板书设计地貌特征(山) 奇特险峻 群峰对峙 大水猛涨 夏 江流湍急 三峡 回清倒影 四季变化(水) 春、冬 素湍绿潭 摇曳生姿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秋 哀猿凄清惜缘三峡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