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管理要求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60921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6.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科管理要求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口腔科管理要求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口腔科管理要求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口腔科管理要求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口腔科管理要求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科管理要求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科管理要求ppt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腔科管理要求,shanesteven,.,口腔科感控问题原因剖析: 1、医疗机构领导不重视,制度不健全,卫生行政管理不到位,虽然口腔科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与消毒技术规范中,已明确地把其列入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行列,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很多医疗机构中,口腔科是个“小科”,口腔科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仍然未能得到正确的对待。 (制度在本不在脑),.,口腔医务人员对口腔门诊医疗的交叉感染问题不够重视。传统的观点认为:口腔血液循环丰富,不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口腔是一个有菌的环境,不可能也没必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做不到?还是不做?) 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相当一部分口腔科医护人

2、员无菌观念不强,消毒隔离意识淡漠,于诊治病人前后未严格洗手或只流于形式地洗手,有的甚至有接触血液可能时也不戴口罩、帽子及手套,均为职业感染很大的隐患。还有一些防护观念差牙医,只懂保护自己,不保护病人,一副手套从上班戴到下班。,.,牙科手机的消毒的误区:牙科手机的消毒是口腔科门诊器械消毒灭菌的重点和难点,对牙科手机造成的交叉感染缺乏足够的重视,对牙科手机的消毒方法不了解。 牙科手机构造复杂、精密度极高、价格昂贵。钻完牙齿后会产生一种回吸力,吸入病人的唾液、血液。手机内部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机身的表面消毒,难以达到灭菌效果。牙科手机的消毒经历从不消毒机身表面消毒高温

3、蒸汽压力灭菌三个阶段。,.,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管理评价标准,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管理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1、 有针对口腔科特点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和采取标准预防的原则;手卫生设施符合要求。 2、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有专用清洗、消毒室(区)。 3、 医务人员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能按照要求落实手卫生和相应的自身防护措施,防护用品的种类和数量符合要求。 4、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符合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程序;诊疗器械清洗及时,消毒或者灭菌达到“规范”规定的要求。 5、 消毒或者灭菌及其效果的监测符合要求并有记录;有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4、。 6、 有控制口腔拍片过程中交叉感染的措施。 7、 医疗废物的处置符合规范。,.,健全规章制度,(1)消毒隔离制度(包括环境、物品、人员的消毒隔离措施)。 (2)人员培训制度。(医务人员与工勤人员) (3)标准操作规程(包括诊疗技术、器械消毒灭菌具体操作规程)。 (4)职业卫生防护制度(包括人员操作防护要求、防护用品配备、意外情况处置措施等)。 (5)消毒灭菌状况监测制度(包括环境空气、物体表面、手细菌学监测、消毒剂浓度监测、灭菌器效果监测等)。 (6)医疗废物处置制度(包括管理人员、分类收集、转运、交接、记录等)。 (7)人员岗位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设置、奖惩规定等)。 (8)医疗器械采购、

5、验收制度 (9)2005年卫生部73号文件,.,洗手的方法,.,洗手容易忽略的部位,.,手卫生,快速手消毒剂擦手的优点 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 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洗手更有效 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 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 所用时间少,作用快 不需要水和毛巾,.,手卫生,戴手套的作用 预防疾病由病人传至医务人员 预防疾病由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预防医务人员将疾病由一个病人传给其他病人,.,手卫生的设备,手卫生设备通常存在的问题 1.洗手水龙头太少 2.使用非接触式水龙头 3.使用固体肥皂(严格禁止) 4.很少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5.没有一次性擦手纸(常见空盒子),.,消毒隔离制度,1.3消毒隔离制度,

6、.,个人防护用品,什么是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 口罩:保护口/鼻 全面具 保护呼吸道,抵御空气传播的病原体 手套:保护双手 隔离衣/防护服/防水围裙:保护皮肤和/或衣服 眼罩(护目镜):保护双眼 面罩:保护脸、口、鼻和双眼 帽子胶鞋,鞋套(?),.,个人防护,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正确佩戴口罩,将口罩戴上,金属软条应该向上。 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后及颈后。,.,个人防护,外科口罩:有正反面吗?,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该

7、部份压成鼻梁形状。 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鼻至下巴,紧贴面部。 外科口罩:无纺布品罩,直接挂耳朵就行.一般颜色深的一面朝外,有金属条的朝上,可夹着鼻子不漏气,.,眼罩与面罩,.,常见争议与困惑,常见争议与困惑 口腔科要不要常规戴口罩? 口腔科要不要常规戴眼罩/面罩?,.,标准预防,1.4标准预防 定义:(三个要素) 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对象)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防护) 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措施),.,标准预防,原则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

8、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护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布局,2.0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有专用清洗、消毒室(区)。 (1)诊疗区域和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分开。 (2)消毒室布局合理,设有污染区,清洁区、灭菌区。(三区要求隔开)。流程合理、标志清楚。 (3)消毒室要保持整洁、通风。,.,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3.1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医院口腔科诊疗具有使用器械种类多、侵入性操作多、患者基础疾病复杂多样等特点,且医务人员与患者接触距离短,面临着唾液、分泌物和或血液、组织碎屑飞溅,以及锐器伤等职业暴露的风险,极易发生交叉感染。 因此,对患者都

9、应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传染病史。对进行口腔外科诊疗的患者,建议或强制进行病毒三项检测,对检测结果阳性患者,应在特殊诊疗区专机专人负责治疗。因条件受限,未设置特殊区域或专机时,诊疗应安排在其他患者之后,处置完毕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置。,.,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诊疗前对所有患者含漱甲硝唑溶液或用1%过氧化氢或用洗必泰漱口进行口腔准备,以降低口腔微生物特别是病原菌的数量。对可穿破口腔软组织、骨组织、接触患者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必须灭菌。接触患者完整黏膜或不接触穿破口腔软组织的医疗器械,如口镜、物理测量仪等,应采用规范的消毒灭菌技术方法进行处置,.,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注意诊疗操作中的细节问题。提倡双人配合

10、操作即“四手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污染。患者拔牙时或口腔治疗后,特别是使用气枪、水枪、高速涡轮手机时,每次使用后应继续运转一段时间,以排出其中的余水和气体,防止患者口腔分泌物、血液或组织碎屑回吸进入器械内部。各种器械使用后应反复清洗,彻底去除黏液和血液,再经压力蒸气灭菌后备用。,.,口腔科“四手操作”,口腔科“四手操作” 四手操作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牙科操作和管理系统,具有高质量、高效率,保护医护劳动力、减少医源性感染等优点。,.,口腔科“四手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拔牙齿的病人,如何使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感染控制环节,口腔科的感染控制环节

11、? 血源性感染 经空气传播的感染 经飞沫传播的感染 水源性感染 接触传播(特别是器械传播),.,器械传播:口腔疾病治疗中会使用许多设备和器械,如洁牙机、牙科手机、拔髓针等,这些设备和器械密切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如果所用器械消毒不彻底,有可能通过器械将病毒和细菌传播给下一个患者,导致交叉感染。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医患之间的传播:在治疗过程中,口腔医师的手要直接接触患者,很容易被患者的血液、唾液、分泌物等污染,如果不认真洗手,不更换手套就会引起交叉感染,患者和医师都有可能被感染。,.,其他传播媒介引发交叉感染:高速牙科手机、洁牙机等治疗时的水雾,会飞溅到口腔以外造成对周边的器械、设备

12、环境污染,在治疗过程中医师根据治疗角度变化调整灯和治疗盘、牙椅位置等,接触过患者的手再去触摸这些设备,也会造成污染,被污染的环境如不及时进行隔离、清洗、消毒,也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血源性感染,口腔科是预防血源性感染的重要部门,隐患较多。,.,血源性感染,预防血源性感染:对病人,我们做了很多 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 推行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 输血前常规检测HBV,HCV,HIV 血液透析器一次性使用 软式内镜活检钳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便携式血糖仪使用一次性采血针 针灸用具一次性使用或压力蒸汽灭菌,.,血源性感染,医护人员却做的很少 身边的案例 外科、口腔科很少用护目镜 容易导致

13、锐器损伤的操作普遍存在 锐器盒质量不佳,使用不当 使用安全注射器具理念和现状堪忧 锐器伤的监测和教育培训不足,.,血源性感染,针对我国医务人员特别需要防范的 AIDS/HIV:70多万(?) 乙肝感染:1亿 丙型肝炎:3800万 ,.,血源性感染,AIDS/HIV 如何知道病人为HIV? 既然不能知道,那就只有假设每一名病人都是爱滋病的潜在威胁者。 预防措施? 、,.,血源性感染,1、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血源性感染,医务人员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

14、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血缘性感染,(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血缘性感染,(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血源性感染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

15、或者划伤。 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妇产科医生发生了丙型肝炎 呼吸科的人员多人发生TB、各种肺炎 手术室护士HBsAg的携带率高于其他科室 护士带HIV阳性病人用后的针头刺伤,.,血源性感染注意事项,医疗锐器伤的危害 身体危害:可使医务人员感染HIV、HCV、HBV等感染。美国CDC资料:2004年底已证实有59名医务人员因血源性暴露感染HIV,其中48人医疗锐器伤引起 心理危害:恐惧、悲伤等,甚至影响家庭和工作 经济危害:本底检查和追踪检查、预防用药、预防接种、因伤不能工作的损失等。Lee报道发生1例锐器伤所产生的医疗相关费用为513766美元,如果发生感染则更高 社会危害:双向传播途径。HBV

16、传染力强,一些国家限制HBV阳性医务人员为患者从事有创性操作,.,血源性感染注意事项,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接触传播,接触传播 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有条件可配备管腔防回吸装置或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机 涡轮手机停止转动的一瞬间, 机头部位的空气呈负压状态, 该状态已经实验证实, 并得到细菌学、病毒学以及染料试验的验证。这种负压, 可以导致病员口腔中的唾液、微生物、切割碎屑、血液等回吸入手机内部。微生物可以在手机内部死角处定居并形成菌落, 进行生长繁殖,或进入供水管路。当再次使用时, 回吸物质就,.,水源性感染,医院获得性水源性致病菌有哪些? 细菌 Bacteria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嗜肺军团菌 Legionella pneumophila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