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拓展:《曹刿论战》与叙事性散文(无答案)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4560849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拓展:《曹刿论战》与叙事性散文(无答案)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拓展:《曹刿论战》与叙事性散文(无答案)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拓展:《曹刿论战》与叙事性散文(无答案)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拓展:《曹刿论战》与叙事性散文(无答案)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拓展:《曹刿论战》与叙事性散文(无答案)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拓展:《曹刿论战》与叙事性散文(无答案)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讲义-小升初拓展:《曹刿论战》与叙事性散文(无答案)部编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与叙事性散文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曹刿论战文题解说“曹刿论战”意思是曹刿论述作战的道理,表明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情况,而在记叙 曹刿“论”战略、战术。“战”指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书中用于记事的语文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 、公羊传、榖梁

2、传。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但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都有记载。它所记鲁国十二代的世次年代,完全正确,所载日食与西方学者所著蚀经比较,互相符合的有30多次,足证春秋并非古人凭空虚撰,可以定位信史。然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在文字上难免有论脱增窜之类的问题。因此后来一批文学家就开始为它作注。春秋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在语言上极为精 练,遣词井然有序。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注解最好的为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榖梁赤春秋榖梁传。现今流传

3、下来的只剩下左丘明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盲史官左丘明所著。有许多学者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近人认为,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但也有可能不是左丘明而是其他战国时人编写。世说新语其一钟毓、钟会1少有令2誉3,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4其5父钟繇6曰:“可令7二子来!”于是敕见8。毓面有汗,帝曰:“卿9面何以10汗?”毓对曰:“战战惶惶11,汗出如浆。”复12问会:“卿何以不汗?” 对13曰:“战战栗栗14,汗不敢出。”【注释】 1钟毓(y)、钟会:是兄弟俩。钟毓,字稚叔,小时候就很机灵,十

4、 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钟会,字士季,三国时期曹魏大臣钟繇的儿子,魏国谋士,将领。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 2令:美好的。 3誉:美名、荣誉。 4语:对说。 5其:指代钟毓和钟会。 6钟繇(yo):字元常,豫州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大臣。 7令:让,命令。 8敕(ch)见: 皇帝下诏书接见。 9卿:你。10何以:为什么。11战战惶惶:害怕得发抖。12复:再,又。13对:回答。14战战栗栗:害怕得发抖。【译文】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

5、毓脸上冒出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来”。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春秋时期,齐鲁两国都在现在的山东境内(齐都临淄,鲁都曲阜),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公元前682年,鲁恒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鲁恒公死,他的儿子庄公继位。由于齐襄公无道,他的弟弟小白预知齐国将有叛乱,便和鲍叔牙跑往莒国(现山东莒县)寄身。鲁庄公八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鲁庄公九年,齐国

6、大夫雍廪杀死公孙无知。这时,齐国无君,鲁庄公欲送公子纠回国为齐君,但齐襄公的弟弟小白先入齐即了君位,是为桓公。桓公因为鲁国欲纳公子纠的事,怀恨在心,在桓公即位第二年,就是公元前684年,率军攻打鲁国,进行报复。这就是曹刿论战所记载的齐鲁长勺之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ji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bin),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

7、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sh)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m),故逐之。”【注释】(1)曹刿:又名曹沫。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3)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4)伐:讨伐,攻打。(5)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6)

8、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这里指有权者。(7)间(jin):参与。(8)鄙:鄙陋,这里指当权者浅薄无知。(9)乃:于是,就。(10)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凭借什么作战?以:介词,凭,靠。(1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占有。(12)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 它分给别人。以,把。(13)徧:同“遍”,遍及,普遍,普及。(14)牺牲玉帛(b):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15)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16)孚(f):为人所信服。(17)福:名

9、词作动词,赐福,保佑。(18)狱:诉讼案件。(19)察:明察。(20)情:(依据)实际判断。(21)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22)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可:可以;以: 凭借。(23)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从:随行,服从。(24)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省曲阜市东。(25)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26)败绩:大败。(27)驰:驱车(追赶)。(28)辙(zh):车轮在地上轧出的痕迹。(29)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坐人扶手用。此(3

10、0)遂:于是,就。(31)逐:追赶,追击。(32)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克,战胜,攻下。(33)夫(f)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 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34)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气。(35)再而衰:第二次击鼓,(齐国)士气减弱。(36)三而竭:第三次击鼓,(齐国)士气竭尽了。(37)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8)伏:伏兵。(39)靡(m):倒下。【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为何又要参与呢?”曹刿说:“ 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

11、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

12、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崐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赏析】战争题材在左传中写得最好,详略得当,而且都有声有色,这篇文章就是一例。曹刿论战以“肉食者鄙”即当官的

13、见识浅薄,不能考虑周全为理论基础,而他的深谋远虑开始的出发点是鲁庄公能否以百姓利益为重,所以他并不看重鲁庄公对侍从施舍小恩惠和祭神的诚实,而非常注重鲁庄公以民情审判大大小小的案件,认为这属于对百姓忠心,可以一战。面对实力强大的齐国军队,曹刿没有贸然行事,当齐军三次击鼓进军,才建议击鼓,一鼓作气,战胜齐军于长勺,这件事也成为以弱胜强的典范。左传对这场战争没有细致的描绘,简单地用曹刿的“未可”“可矣”概括了战争的经过,以便使战前战后的论战更加突出。如果说战前论战体现了曹刿的以民为战争之本的基本战略思想,那么,战后论战则体现了他的战术思想,“一鼓作气”成为作战打仗的经典理论。不过他不是只凭借勇力,“

1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则体现了他谨慎的态度。 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曹刿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作伏笔;第三段论述取胜的原因,突出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全文叙事清楚,详略得当,人物对话准确生动,要言不烦,是左传中脍炙人口的名篇。1. 给下列加点的字在括号中注音,并完成下列相应的填空内容。钟毓 (),字 ;钟会,字 ;钟繇(),字;2.解释下列加点字。(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可令二子来(2)毓面有汗卿面何以汗3.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4.补全下列语句。(1)齐师败绩,。(2)一鼓作气, , 。,故克之。5.写出下列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2)忠之属也(3)公将鼓之6.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1)牺牲玉帛古义:今义:(2)又何间焉古义:今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