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某重点中学高三语文前临门一脚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60848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茂名市某重点中学高三语文前临门一脚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茂名市某重点中学高三语文前临门一脚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茂名市某重点中学高三语文前临门一脚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茂名市某重点中学高三语文前临门一脚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茂名市某重点中学高三语文前临门一脚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茂名市某重点中学高三语文前临门一脚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茂名市某重点中学高三语文前临门一脚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茂名市某重点中学临门一脚模拟考试语文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的一项是( )A、倒退倒影 单薄刻薄 渣滓恣意 狼藉蕴藉B、分明分外 模具模样 绮丽涟漪 粗犷旷达C、畸形旖旎 咆哮苞米 放肆嗜好 瞠目瞋目D、刀把把柄 沉疴百舸 奴隶驽钝 炽热整饬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两艘商船上的13人全部遇难。枪杀事件牵动了国人的心。但正如向来都以变幻莫测面貌示人的金三角一样,案件同样扑朔迷离。一个月来,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0月28日,9名泰国陆军现役军人慑于压力主动向泰国警

2、方投案自首,至此,震惊东南亚的“105湄公河惨案”真相呼之欲出。A变幻莫测 B扑朔迷离 C莫衷一是 D呼之欲出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地旅游景点门票是否涨价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在近期召开的信息发布会上已予以确认。B专家提醒,人感染H7N9禽流感起病的48小时内可以服用达菲进行治疗是有效的,而以为服用板蓝根能预防禽流感的观点存在误区。C3月份,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先后对苹果公司售后服务的“双重标准”提出质疑,这让苹果公司陷入了入华以来最大的舆论危机。D食品安全、国五条等成为今年的热词,它们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的意义在于解决民生

3、问题。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22分)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4、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而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赢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

5、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

6、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平尉迥之乱,遂立功名。(选自隋书 于仲文传,有改动)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沉迷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 卒:突然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 薄:轻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驰传诣洛阳发兵,而讨檀让 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B众十万,屯于沛县 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C引入卧内,为之下泣 平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D以功授开府 以为檀让,乃出迎谒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 执斩之,

7、传首阙下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让拥众数万,仲文以赢师挑战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 A. B. C.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人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诱招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非常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他。 B尉迥第一次攻打于仲文失败后,第二次派遣两路人马来攻打,于仲文虽顽强抵抗,无奈寡不敌众,部属和妻子儿女尽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在城武一役中,于仲文在贼兵将士松懈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可谓深谙“出其

8、不意,攻其不备”之道。 D. 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尉迥部将檀让,并将他押送京师,而尉迥另一部将席毗罗则被斩杀于荥阳。9翻译和断句。(10分)(1)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4分)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3分)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1)有人说这首诗的景物

9、描写是全诗精妙之所在,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2)诗歌主要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子曰,“不知命,_;不知礼,_;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_,_。(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_,_!(陆游书愤)(4)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中性美”透析李正学在世界范围内,中性审美实践活动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服装界、演艺界的一些艺术家

10、主导,使“中性”的概念从艺术审美迅速转入到生活完美,在服饰穿着、举止谈吐、行为方式、个性风格及人生境界等许多方面,都对当代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中性美的概念以“性”为基点,以“中”为目的。“性”的原义是性别指向和取向,延展义为存在的性质和内涵,“中”指对立的两个极端、两个部分或两个因素的中间,是一种形式与状态。因此,所谓中性美就是不以单一性存在的、具有适中品质和状态的一种美,是美的多元化、多义性的体现。 开放不羁是中性美的呈现样式。美,不必非得符合年龄、身份、性别、角色,也不讲条条框框。把女性的身体曲线遮蔽在男性谨严凝重的服饰下,并不意味着女性美的迷失,而着女装、染黄发和忸

11、怩作态,也并不暗示着男性美的堕落。美不是外在的具象形式,罗丹说得好:“美就是性格和表现。”在个性化的时代必须突出强烈的自我色彩,而不必拘泥于形式和传统。至于阴柔或者阳刚,那是远在修改之后才需要考虑的因素。作为一种审美元素,优雅与个人和社会的文化进步有关,时尚与个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关。现阶段,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教育的普及推动大众文化群体形成,影响到社会审美观,就使优雅时尚不仅成为一种能够“见到的美”,而且成为一种可以触摸的“实在的美”(狄德罗语)。一方面,优雅时尚的中性之美 ,以其合式的动作超越了人们关于静态的“相貌的美”的认识;另一方面,中性之美以优雅时尚为风标,也淡化了抽象的“色泽的美”

12、(培根语)的概念,遂使性别特色得以遮盖,“性征得以存立”。中性美的本真追求是简约自然。“中性”的目的原本就是摆脱“别性”的烦文缛礼,抑或繁文缛丽,创造一个简澹洒脱、舒松流畅的自我。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简约是艺术性的第一个条件。”简约,是使“中性”成为美的因素之一,而自然是生命的本质,是青春的本色,所以“自然总是美的”(罗丹语)。在任何条件下,合乎自然的形式必然是对一切习俗规定的冲破,适合自然的内容也必然是对任情率性所做的淋漓尽致的发挥。中性美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人的心理方面,正像瑞士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曾指出的,每个人都具有一些异性的特征,生物学意义上,男性和女性都分泌雄性和雌

13、性的荷尔蒙,而在态势和情感心理学意义上,男女双方皆具有对方的种种特征。因此,“假如要使人格得到完美的调节,达到和谐与平衡,那就必须允许男性人格的女性一面和女性人格的男性一面在意识和行为之中显现自身。”可见,中性美不过是一个具体的人表现出了自身潜存的某些异性特征而已。其次,是社会原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技术参与和智力支持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与E时代,女性在生活工作和身体精神上,都真正实现了与男性基于性别之上的平等。而男性则发现,两千年传统下来的优势已基本消失,迫使他们必须重新审视自我的性别存在。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育文化的发展,是中性美能够被社会容纳和接受的大前提。就我国的

14、现实情况而言,新世纪以来中性美的流行,与独生子女家庭的广泛存在,以及文化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密切相关。传统结构的家庭,会很明显地教育男孩作男性、女孩作女性,而现在的单子家庭结构关系中,这一切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男孩的父母会觉得没有女孩是个遗憾,有女孩的父母会觉得没有男孩是个遗憾,反映在教养中,他们便自觉不自觉地要求男孩子女孩化一点,要求女孩子男孩化一点,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些“新新人类”的性别审美视域。现代家庭孩子少了,受教育程度因此得到很大提高,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们,是中性美忠实的支持者和实践者。而社会上认可中性行为的人,也多为受过良好教育,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 (选自文化月刊2009年第10期,有删改)1213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