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市高二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60613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舒兰市高二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林省舒兰市高二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林省舒兰市高二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吉林省舒兰市高二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吉林省舒兰市高二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舒兰市高二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舒兰市高二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友好学校第六十五届期末联考高一历史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为90 分钟,共100分。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到指定区域。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中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BCD从下

2、面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状元人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导致南北出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唐北宋南宋明朝清北方402801110南方1727377788A.北方政治中心地位丧失B. 经济重心的南移C.政府非常重视科举取士D. 儒学教育的发展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第I卷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该论断表达的主旨是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B自给自

3、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周代)陶人为甗(),实二鬴(古代量器名) ,厚半寸,唇寸。盆实二鬴,厚半寸,鬲实五觳,厚半寸,唇寸(甗、鬲均为古代炊具)。”这反映出当时官营手工业A垄断手工业生产B产品做工精美C生产标准较严格D生产分工细致3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A汉代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唐代洛阳4.“(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

4、,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A.新的大陆对人们充满诱惑B. 世界逐渐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C.世界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D. 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联系加强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地名。这些地区名称冠以“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城市出现B殖民扩张C新的民族诞生D新的国家独立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5、。”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 所以“19 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D新型工厂制产生高一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高一历史试卷第

6、2页(共8页)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工业生产开始进入大企业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仅出现在欧洲主要国家B. 促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C.不利于企业的技术革新D.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结合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1840年前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量总销售量(万包)出口量(占总量%)内销量(占总量%)1840年前6.40.9(14.06%)5.5(85.94%)1894年16.028.23(51.94%)7.7(48.06%)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B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C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D蚕

7、丝成为外国人衣料的最主要来源有人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运动,“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机器的机关)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A.洋务运动B. 实业救国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从下面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直隶(含天津)江苏(含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湖北奉天其余省份58%19.82%5.37%4.22%3.96%2.56%2.43%2.43%1.02%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B. 民族工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衡C.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比处于劣势D

8、. 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优势地位15.18951913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其主要原因是A社会环境安定B列强放松经济侵略C政府政策支持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16.下图是1870年1911年晚晴时期金融类文章发表的数量统计图,其内容涉及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证券和保险等多方面。金融类文章明显增多的根本原因是西方思想影响扩大洋务运动领域扩大民族经济有所发展舆论环境相对宽松17.“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

9、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 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 利于新中国各地区均衡发展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座,充分表现了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然而,当时有的大报仅刊登了一条不足200字的报道和一幅照片,至于谈话内容则只字未提。直到21世纪初 “邓小平的高瞻远瞩”才变成现实。对邓小平的“高瞻远瞩”的合理解读是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想D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0、的方针1958 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A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C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D开放长江三角

11、洲地区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D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 1985 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 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A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B企业自主

12、权不断得到扩大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高一历史试卷第3页(共8页)高一历史试卷第4页(共8页)23.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D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材料主要说明A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B

13、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C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D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1933 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 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C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1921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以固定粮

14、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就市场角度而言,其积极意义在于A.推动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B.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消除了农民对政府的不满D.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据此分析A.斯大林模式形成B. 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C.容易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D. 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在回忆录中指出:“它不应该是束缚欧洲各国人民的紧身衣,而应该是他们和他们赖以发展的共同依靠,是一种健康

15、的、适应各自正常特性发展的共同支柱。”在此阿登纳认为欧洲一体化旨在A.摆脱美苏对欧洲的控制B. 促进欧洲各国的共同发展C.缓和欧洲各国间的矛盾D. 维护欧洲地区的和平局面西方学者认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材料表明A.苏联在欧洲的政治、经济体系崩溃B. 两极格局瓦解推动经济的“全球化”C.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D. 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区域集团化趋势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历了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中国经历了由照搬苏联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改革。这表明A.企业国有化成为变革的重要内容B. 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渐减少C.经济危机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原因D. 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趋向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