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4讲 走近生物科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60579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4讲 走近生物科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4讲 走近生物科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4讲 走近生物科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4讲 走近生物科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4讲 走近生物科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4讲 走近生物科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4讲 走近生物科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2(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第14讲 走近生物科学,考点 1 粮食问题用应对措施,1.粮食问题的现状 发达国家粮食多、人口少,发展中国家粮食少、人口多。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粮食问题日益严重。,3.应对措施 (1)进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2)保护和治理环境,防止环境恶化。 (3)防止因建设导致的耕地减少。 (4)培育和推广抗逆、高产作物。例如,抗逆、高产转基因 水稻等。,特别提醒,1.粮食是否短缺的标准:不是粮食总量而应是人均占有粮食数量。 2.耕地减少既有人为建设导致的,也有沙漠化、盐碱化等自然因 素导致的。,即 时 突 破,1.下面关于我国粮食生产状况

2、和导致这一状况原因的组合正确 的是 () A.粮食过剩,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首位 B.粮食过剩,粮食产量增长速度大于人口增长速度 C.粮食短缺,粮食总产量太低 D.粮食短缺,人口居世界首位且仍在增长,解析:过剩与短缺是粮食生产状况的两种表现,过剩或短缺的 参数是人均占有粮食数量。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速度过快是我 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着我国人均占有粮食数量很低且仍有下降 趋势,所以我国是粮食短缺国家,故A、B违背客观事实。只根 据粮食总产量的高低不能判断粮食是否短缺,C项认为我国粮 食总产量太低不符合客观事实。 答案:D,2.下面措施中,不利于应对粮食危机的是 () A.提高现有耕地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

3、 B.控制人口数量 C.种植、推广优良的高产品种 D.围湖造田 答案:D,考点 2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特别提醒,1.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最大的四个国家:美国、阿根廷、加拿 大、中国。 2.金大米转基因新品种,因富含胡萝卜素使大米呈现 金色而得名。,3.抗虫棉在我国已大面积种植,该目的基因来自苏云金杆菌,合成的伴胞晶体使害虫死亡。,即 时 即 破,3.对金大米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购买价格非常昂贵,所以称“金大米” B.富含胡萝卜素,呈金黄色 C.已大面积推广种植 D.美国的国际水稻研究所正在培育 答案:B,A.转基因作物能够与它的近亲作物杂交而污染生物基因 B.杂草、害虫通过杂交获得抗性

4、基因,打破了原来的生态平衡 C.基因污染可以通过杂交而传播,通过繁殖而增加,是一种可增 殖的污染 D.清除基因污染比较容易,只要将表现出抗性的个体清除掉即可,解析:转基因作物并不是只有抗性基因,也可以获得其他基 因,如优质、高产等基因,而且有的基因在生物体中有时不能 表达出来,如隐性基因在杂合子中。而转基因植物的某些抗性 基因有可能会通过杂交转移到野生种去。 答案:D,4.转基因作物以它独特的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随着转基因 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基因污染”的严重性,下列关 于基因污染的说法,错误的是 (),考点 3 进化论的创立、发展和完善,1.拉马克和进化理论 (1)第一个系统提出

5、进化理论的就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 (2)主要观点:a.认为生物是由共同原始祖先进化来的,不是神 创造的。b.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1)相互联系及进化过程,由上图可知: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加 剧了生存斗争;生物进化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是生物 进化的动力;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 在生存 斗争中易取得胜利而得以生存,微小有利的变异通过遗 传得以积累和加强,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类型;适应是自然选 择的结果;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原 因 。,(3)局限性:对遗传和变

6、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 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自然选 择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3.木村资生和中性学说 (1)研究对象:分子水平蛋白质的进化速率基因突变速率。 (2)主要观点: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是由选择中性或近中性突变基 因的随机固定而实现的,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3)意义: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进化规律,更好地揭示了生物进化 的本质。,3.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 (1)类型: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 斗争。 (2)意义: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 的生存是有利的,并能推动生物的进化。 4.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

7、存,1.自然选择的对象 (1)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 (2)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 (3)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即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 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2.自然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 自然环境。,深 化 拓 展,即 时 突 破,5.(2010青岛模拟)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 为森林,后建设成为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种尺 蛾的数量变化:,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定向变异作用 B.自然选择作用 C.灰尺蛾迁入,黑尺蛾迁出 D.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成黑尺蛾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认

8、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 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B,命题视角 1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例1】 下面关于转基因作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983年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的培育成功标志着现代农业 生物技术的诞生 B.中国是目前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 C.抗逆转基因作物产量较高 D.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思路点拨:目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而不 是中国。,B,自主解答:,即 时 突 破,6.转基因作物的突出优点不包括 () A.抗虫能力强 B.抗逆境能力强 C.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D.产生新的基因 解析:转基因作物的培育是依照人们的

9、意愿将不同种生物的 基因进行组合,将其他生物体中的抗虫、抗逆境以及能够合成 大量营养物质的基因嫁接到农作物中,农作物也就具有了抗虫、 抗逆境的能力和较高的营养价值,但没有产生新的基因。 答案:D,命 题 视 角2 细菌抗药性与生物进化,【例2】 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 表达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 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思路点拨: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的使用不能使细菌产生适 应性的变异,抗生素只起选择作用,选

10、项B错误。,自主解答:,B,互 动 探 究,(1)细菌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是否发生了进化? (2)耐药性强的细菌所产生的后代是否都具有很强的耐药性? 【提示】 (1)发生了进化,因为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2)不一定,由于基因突变等原因,所产生的后代不一定具有 很强的耐药性。,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导致“耐药性”基 因频率下降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 D.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种)不一定产生 解析: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不 断淘 汰不耐药的病菌,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不断上升。 答案:B,即 时 突 破,7.最

11、近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 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细菌造成耐药性,如果真的 发生细菌感染,则往往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 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如何起作用,1.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 2.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通过遗传在后代中得到 积累和加强,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类型,这是生物多样性和适应 性形成的原因。因此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3.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4.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特 别 提 醒

12、,自然选择的对象:从分子水平上看,自然选择实质上是对变 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从而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 选择的因素:起选择作用的是生物体所处的自然环境。,【例】 用水蚤进行水温变化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图所 示,请回答。,(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为,少数水 蚤能在 (答温度)生存。 (2)有些水蚤能在20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环境中生 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 异一般是。 (3)能在20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的个体, 而能在28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的个体。 因而,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 的。 (4)20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

13、28环境中,将会死亡;同理, 28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环境中也将死亡。这说明当环境 条件变化时,如果生物体缺少,就要被环境所,25,20或28,差异,不定向的,适应20的温度环境,适应28的温度环境,选择定向,适应新环境的变异,淘汰。因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的特点。水蚤与水 温的关系叫 。 思路点拨:由题意知,25环境中多数个体能正常生活,说明多 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是25。生物体能在某种环境中生活,说 明它能适应某种环境,否则就不能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生物的变 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相对性,生存斗争,1.(2008广东高考)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以下 叙述正确的

14、是(多选) () A.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 B.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不利 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解析:普通野生稻在进化为普通栽培稻的过程中,经过了多次选择,许许多多的个体被淘汰,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基因丧失;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是由选择决定的,这里包括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落粒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也有利,只是对 于人类不利;许多野生植物含有抗逆性基因,有利于培养作物优 良品种。 答案:AD,2.(2009上海)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 () A.优生 B.教育

15、 C.计划生育 D.降低出生率 解析: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 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 少生、优生,其中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答案:C,3.(2009山东模拟)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 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协调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利用现代生物 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 B. C. D.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环境保护问题,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开荒辟地、围湖造田

16、,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增加作物产量,但 也会减少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B,4.(2008广东高考)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 理的是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解析: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实行无废物生产,大力 发展生态农业,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C,5.达尔文在了解家鸽具有很多品种这一事实时发现,家鸽的祖 先是一种野生岩鸽,后来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爱好,分别 挑选岩鸽后代中出现的不同类型,让其繁殖后代,然后再在 其后代中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