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60547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宁夏银川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银川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命题人: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说明:1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笔或碳素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若要求粘贴条形码,请按照要求粘贴。2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卷 阅读题(72分)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吏治之反腐 李传印秦朝时期,朝廷对官吏的约束是极其严格的,为吏之道以及制定的反腐败专项法律法规等,突出规定了对官吏经管物资财产的法律监督

2、,以杜绝官吏贪污问题。若挪用公款,则以盗窃论罪。若通一钱者,则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秦简法律答问中还规定:令曰勿为而为之,是谓“犯令”;令曰为之,弗为,是谓“废令”。即法律不允许做却做了或法律要求做而不做的,均属违法犯罪行为,该受惩罚。这成了后代历朝的反腐立法的榜样。秦朝的国家政权机关设三大部门。行政机构的首长是丞相,军事机构的首长是太尉,监察机构的首长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成为制约其他两公的有力工具,负责统率监察官员对所有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举弹劾,百官畏之为“风霜之吏”。监察机构的一般官员为御史,一部分在朝廷内负责日常的监

3、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政府,实施对地方的监察,因而又称监御史、监察使。常驻地方的监御史地位也相当高,他们常与郡守、郡尉一起,并称“守、尉、监”。为了防止任用官吏上的徇私舞弊行为,秦朝还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即被推荐和任命的官吏犯罪,推荐和任命者须连坐,也即“保任连坐”罪。这一做法,历代封建王朝均有沿用。汉代进一步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逐渐形成了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希望通过强化官吏的考核来建设一支清正廉洁务实的官吏队伍。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西汉武帝颁布的刺史六条问事正式把“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

4、以后历代相沿不绝。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官员回避制度,就是初创于汉代。当时实行“三互法”,其内容规定: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血缘关系或婚姻亲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为官,后历代沿用并不断发展。同时,职务连坐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到了汉武帝时归纳为“见故知纵之法”,即对国家官吏实行连坐,上对下、下对上均承担连坐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如果对自己的上级或下级官吏的违法乱政行为知而不举则坐以同罪。汉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汉武帝时,把全国分成了13个监察部,每部各监若干郡国,中央设13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部的监察事务,很好地发挥了监察御史的作用,强化了监察工作。我国

5、最早的举报箱,是西汉赵广汉发明的。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颍川太守,令手下人制成可入不可出的器具来“受吏民投书”,其后,这一制度得到了推广运用。 (选自历数中国古代反腐败措施,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秦朝对官吏的约束极其严格,专门制定了反腐败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重视对官吏贪腐行为的处罚,到了十分苛刻严厉的程度。B秦朝的三大国家政权机关中包含监察机构,掌管监察机构的御史大夫的地位与掌管行政的丞相、掌管军事的太尉的地位并列,这都体现了秦朝对监察工作的高度重视。C秦朝设置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监察体系。常驻地方郡一级政府的御史又称监御史或监察史,地位仅次于郡守、郡尉。D

6、秦朝的“保任连坐”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 ,即官员犯罪,其保举者和任用者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罪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体现了汉代统治阶层希望通过强化官吏考核来达到促进官员守法、建设清正廉洁务实的官吏队伍的目的。B汉武帝完善了汉代监察制度,他对全国进行分部监察,颁布了刺史六条问世,建立了举报箱制度。C“三互法”是汉代官员回避制度。“三户法”从地域、婚姻、血缘等关系上,规定了官员任职时应当回避的因素,以防患未然。D汉代对受贿这种枉法行为的处罚十分严厉,除了对犯罪官员要“弃市”,还要取消其子孙三代的为官资格。3、根据

7、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曾被李克强总理怒批的一些官员“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不作为行为,在秦朝属于犯罪行为,是会受到惩罚的。B秦朝的监察官员被百官称为“风霜之吏”,可见他们对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察弹劾,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C秦朝的“保任连坐”与汉朝的“见故知纵之法”在立法目的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为了防止官员任用上的腐败行为,后者是为了避免上下级官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D秦汉时期的许多反腐败措施具有开创性,既对当时的反腐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后世的反腐败提供了借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李静涛百年舂锄不言休 我国学术界曾将饶宗颐与钱钟书、季羡

8、林并列,称之为“北钱南饶”和“北季南饶”,在钱钟书心中,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季羡林则直呼“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1917年8月9日,饶宗颐出生于广东潮安。父亲饶锷是潮州首富,又是当地著名学者。饶锷致力于考据学,家中藏书10万卷。他为儿子取名“宗颐”,希望他能成为像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那样的大学者,饶宗颐三四岁时,父亲便教他诵读经典。10岁时,他已经阅读了通鉴纲目纪事本末等古籍,并跟随名师学习,打下了绘画、书法和古文的深厚根基。 1930年秋,14岁的饶宗颐以优异成绩考入潮州金山中学学堂。当时在潮州能考上金中的,都相当于“举人”,享受礼遇。但饶宗颐觉得“在学校获益不大”,入学后没多久,就回

9、家自修,开明的父亲并未反对。16岁那年,父亲撒手人寰。 “父亲留下庞大的财产与大批书籍,在这两者之中我选择了书籍。”他继承父亲遗志,完成潮州艺文志,踏出了学术生涯的第一步。 抗日战争爆发后,饶宗颐曾在中山大学任艺文纂修,同时加入顾颉刚主持的禹贡学会,在学术界崭露头角。潮州沦陷后,饶宗颐不得不辗转于广东香港之间。父母早逝,战乱动荡,让他较早地参透何为心无挂碍。他一生面对逆境,往往比较达观、超然,心态平和,乐观向上。 在香港,饶宗颐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善本、孤本,为以后的治学打下了基础。1952年,并无大学学历的他受聘成为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饶宗颐主讲目录学、文字学、楚辞和汉魏六朝文学,他的潮州话、普

10、通话与粤语都能讲得流畅标准,受到学生欢迎。港大授课之余,饶宗颐还前往新亚书院讲授“老子”等课程,同时继续研究敦煌学。 饶宗颐不喜欢政治,专心治学。他将著述又涉政的人称为“早达”,“忘文学而求名,不知道名之为害”。但他也关注世道人心。当年亚洲金融风暴,香港股市大跌,每天都有股民跳楼自杀,饶公亲自书写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很大,每个约一平方米,由出资,按照原始尺寸,在大屿山建了“心经简林”,来安抚市民的心灵。现在已是香港市民寻求心灵慰藉的一个重要去处。 在日常生活中,饶宗颐为人谦虚,待人真诚,就是陌生人想与他讨论问题,他也会热情交流,不会高高在上。他对“国学大师”“一代通儒”等称呼表示不敢当。20

11、03年,香港大学设立饶宗颐学术馆,他给学术馆取名The Jaotsung-I Petite Ecole,意思为“这是香港大学里面的一间小学校,我在这里做点小学问”。 1954年,饶宗颐在日本研究甲骨文。同年到剑桥出席第二十三届东方学国际会议并发表了论文老子想尔注,从此引起了西方的注意。法国汉学家戴密微邀请他到巴黎整理敦煌经卷资料,在浩如烟海的文物中,饶宗颐系统地研究了道教文献资料,并出版了敦煌老子想尔注校笺,填补了学术空白。这本书引发了欧洲研究道教的热情,巴黎大学中国学院还把此书定为研究生必读教材。戴密微很欣赏饶宗颐诗、词、赋方面的才情,曾邀他同游瑞士。1962年,经戴密微力荐,饶宗颐以甲骨学

12、著作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获得了有汉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汉学儒莲奖”。 “久去乡关,累十余稔,山川乔木,望之畅然”。饶宗颐1949年离开大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加强烈。藉由中山大学邀请,63岁的饶宗颐回到朝思暮想的广州,感慨地说:“我从小读过很多地方志,对各地的地名很熟悉,可是大陆很多地方还没去过。”他下定决心,要在晚年游历祖国。饶宗颐前往莫高窟考察,虽然他以敦煌学研究而闻名于世,此前却从未到过莫高窟。饶宗颐在火车上一路凝望着窗外,同行者问:“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有什么好看的?”饶宗颐回答说:“我正等着海市蜃楼的出现。”离开敦煌后,饶宗颐又到了西安、洛阳等历史名城,每到一处,他都要去当地

13、的博物馆仔细地考察每一样藏品,有时候还要到库房里看。 进入新世纪以来,他被尊为国学泰斗,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饶宗颐,称赞他心系国家发展,学术耕耘不辍,艺术创作不断。 不论何时,饶宗颐都像他自比的那样“辛苦待舂锄”,百年不休,他曾说:“人在天地之中,渺小得像一个不可知的斑点,亦像一根芦苇,很容易被一阵风所摧折面对无限的宇宙,永远的岑寂给人以无限的恐惧。在无限的周遭,处处可以是中心,而何处是圆周,却煞费思量。”【相关链接】我(饶宗颐)特别喜欢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这里的“万古不磨”,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自在”是佛教的话,就是保持一种独

14、立的精神和自在之心。 (肖莹饶公印象记)饶氏治学所涉及的时代,从上古史前到明清,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他通晓中、英、法、日、德、印度等国语言文字,对古梵文、楔形文字也颇有研究。因此他能在古今中外文化的交汇比照中,提出和解答中国历史文化的新问题。过去不少人以为他的艺术创作只是治学之“余事”,但近30年来,他在书画创作上新法迭出,业界公认其成就绝不在学术之下。(刘伟忠、姜舜源一代通儒饶宗颐)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的两项是 ( )( )4分A饶宗颐的家境优越,深厚渊博的家学为他终身学习提供了方便,儿时名师的教导为他日后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打下了扎实的根基。B饶宗颐在香港大

15、学教书,虽然他没有大学学历,仅因为他的潮州话、普通话与粤语都能讲得流畅标准,所以仍受到学生们的欢迎。C饶宗颐在法国系统研究了道教文献资料,其著述填补了学术空白,巴黎大学中国学院将他的老子想尔注定为研究生必读教材。 D饶宗颐在阔别大陆多年之后,重新回到故乡。已届花甲之年的他心系国家发展,决心游历各地,考察丰富的文化资源,耕耘不辍。5中外学者非常敬重饶宗颐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6饶宗颐所说的“三不朽”和“自在”在他自己身上有哪些具体的体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鉴赏。(11分)阅读下面小说,按照要求完成问题。(11分) 金大力汪曾祺 金大力想必是有个大名的,但大家都叫他金大力,当面也这样叫。他姓金,块头倒是很大。他家放剩饭的淘箩,年下腌制的风鱼咸肉,都挂得很高,别人够不着,他一伸手就能取下来。身大力不亏,但是他是不是有很大的力气,没法证明。关于他的大力,没有什么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