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60461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题研究关于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验研究* (市华龙区黄河路小学 457001)摘要:随机出取110名小学生三年级为对像,以TTCTA和CRT等为量具,运用创新教学策略和原则,进行了为期3年的创新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创新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才能得到发展,不培养则萎缩;培养创造性可以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智商;培养创新学习和实践能力应该以创新人格为核心,加大对创造性倾向、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力度。关键词: 创新学习 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实验研究问题和目标创新学习是通过创新教育活

2、动培育自由、平等、的创新学习环境,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提高学生发现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新结论、创造新事物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个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和造就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涵盖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我们认为,创新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指向的学习理念,是对传统学习观的扬弃补充和发展。创新学习教学实验就是让学生:一是新,即新的思维、新的发展;二是疑,即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三是放,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

3、;四是动,即动手实践。学生表现出的创新,是他们想出了解 决难题的办法或策略。培养创新学习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学习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本研究就教学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验研究,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新世纪总学的习目标。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是世界教改的共同方向,是我国培养跨世纪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体现。原因一:我国面临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更面临着拉大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严峻挑战。在这样形式下,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将从依赖自然资源和资金更多地转向人力资源。未来人唯一生存方式,

4、就是善于学习,能判断哪些该学哪些不该学,而且要比“对手”学的更快。原因二:就是当前基础教育还存在许多弊端和问题,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我国逐步加强了创造教育、主体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和课程教法改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法研究不多,尤其在中小学教学中学生创新学习中这类研究更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一是对传统的小学生接受性学习模式的根本改造;二是重视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力探索学科双主体教学的基本模式;三是重视科学教育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创新素质的培养;四是对小学生创新学习的研究和探索,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促进教与学的良

5、性发展;五是建立新的学生评价体系。六是建立市教育局特色的创新学习理论框架,培养一支创新性教师队伍。本课题在于用自然实验研究方法对上述观点进行检验,探索小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模式。基本假设是: 1、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具有创新学习能力的潜能,但这种潜能,只有通过创新学习(目标学习、选择学习、质疑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反馈学习)才能获得现实开发的激活。2、小学各学科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开发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功能,但这程功能只有自觉运用创新学习教学策略和问题意识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3、教师着力发展每个学生的价值、个性、情感、态度等,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习惯和探索精

6、神,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4、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创新个性,能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各学科问题提供条件和策略,必然会促进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预期目标在保证实验组学生学业成绩不低于对照组的前提下,实验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性倾向特质的发展,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操作定义1、 创造性思维品质(1) 思维的流畅性,能在短时间发表较多的概念;(2) 思维的变通性,能变换类别,看问题不局限于某一个角度;(3) 思维的变通性,技应与从不同,能提出聪明的解决问题的办法;(4) 思维的精致性,能修饰观点,扩展主意,完善自己的看法。(5)

7、 思维的抗过早封闭性,能保持足够的开放,延迟封闭,多方获得新颖的思维。2、 创造性倾向特质(1) 好奇性,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肯深入思考事物的奥妙;(2) 想象性,能超越感觉和现实的界限,幻想尚未发生过的事情,视觉化和建立心象;(3) 挑战性,原意探究复杂的问题,喜欢寻找各程可能性,能够从杂乱中理出铁序;(4) 冒险性,勇于面对失败和批评,敢于推测,勇于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能在杂乱的情境中完成任务。对象和方法本实验研究采用行动研究和创造性测试,学业成绩测验和自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研究对象 根据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个性、学生成绩和智力水平相当的原则,从油田十小三年级三个教学班中抽出三(2

8、)和三(3)班为实验班,三(1)和三(4)班为对照班。实验共有学生110名(其中男生58名,女生52名),对照班共有学生108名(其中男生54名,女生52名),两组学生平均年龄为8.8岁,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语数等学科成绩,实验班学生平均90.3分,对照班学生平均90. 4分,两组智力和创造性测试大体一致。小学高年级侧重于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的研究。(二)测试方法测试工具统一由教育中心教科室提供并组织专家施测:1、用瑞文智力测验测量智力。2、用中国儿童青少年12种性格量表测量性格。3、用中国儿童青少年气质量表测量气质。4、用教育中心教研室提供的各

9、学科成绩测查测量学业成绩。5、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测量创造力倾向。6、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测量创造性思维水平。7、其他量表均照教育中心教科室安排施测。8、教学实验评价以学生参与度为以据:(1)学生参与的状态。学生在课上要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师生间要,做到双向交流,教学共振。(2)学生参与的广度。学生应人人参与,不应有被遗忘的角落。要关注不善发表意见的学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率应达96%以上。(3)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课堂上自己活动的时间(读、写、议、算、操作、演示、板演)不少于2/3。(4)学生参与的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有效的成功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机会,多式多样地参与。如:独立学

10、习、集体讨论、小组活动、动手操作等。还要为学生提供多种思考的机会、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5)学生参与的品质。培养训练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学生要有提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普遍有较强的动手能力。(6)学生参与的效果。学生掌握知识方面,当堂课的合格率应达到98%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同时每节课要进行学法指导,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9、语数和有关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标准测查。根据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由省和地市教研室设计的“学科测查”的命题为依据。该测量包括基本技能和逻辑思维和综合践能力三个方面。以上各项套施测则国家和省教

11、育科学规划办组织专家承担,省和市教育局教研室专家指导,学校协助进行。(三)教学策略(自变量)创新学习能力主要对已有知识经验的重组和再发现,具有探索、求异、和求佳的特征。创新学习就是指导学习者在学习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教学实验始终贯穿“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容上突出方法性,学习组织形式上强调合作性;第一,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独

12、立人格的空间;独立思维的空间,学会独立思维;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都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二,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1)是认知过程中的选择;(2)是展现能力;(3)是展现学业成果。学生在展现满足中认识自我、规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要在参与量、参与难度、参与的主动性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等方面逐步提高。1、语文、数学、英语实验班教师要根据学科性质、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选用下列教学方法:(1)发散提问法。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多种可能答案,而不是仅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2)延迟评价

13、法。在学生提出自己的各种设想、答案或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不予以任何评价,以免闭塞思路。(3)集体讨论法。针对一个共同的问题,全体参加者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既互相启发,又互相修正,集思广益,使答案或解决办法臻于完善。(4)尝试探究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并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创新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观察、尝试,从中发现规律,并总结出定律和法则。让学生用下列方法探究:A.操作发现。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B.猜想验证。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合理论证,这是创新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C.观察归纳。即让学

14、生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归纳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D.类比联想。即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思维方法以及联想的思维方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原理、方法,推出结论。(5)急骤联想法。引导学生由一事物(如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名称、一件东西等)迅速地想到另一事物,包括相仅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以及自由联想、遥远联想等。其主要作用在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广阔性。(6)结果预测法。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或写出可能产生的一种或多种结果。主要作用是培养的创造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7)多向求解法。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或作业任务,要求学生找出多层次、

15、多角度的解决方式。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变通性和独创性。(8)直觉猜测法。鼓励学生在不进行逐步的逻辑分析的和要件下,快速说出问题的答案;允许学和生跳跃式思考。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9)分割组合法。分割是把整体分割成各个部分,组合是把各个部分结合而成整体,分割组合是从已知事物中取出若干部分,然后再运用这些部分组合成新的事物。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10)激疑存疑法。激发学生对明明白白的事物产生疑问,从而拓宽和加深他们对该事物的认识,发现隐含于该事物中的新关系。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一时回答不了或不立即回答更有利于激起学生探究精神的问题,有意地不予回答。(11)逻辑推理法。包括归纳推理,即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即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即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回溯推理,即从结果推测原因或者从推断追溯理由的推理。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以及思维逻辑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12)问题解决法。向学生提供某种不能用己有的知识经验直接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心理努力和以新的方式用已有知识解决这种问题。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锻炼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13)定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