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地理 二轮复习 微专题 湖泊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60426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 地理 二轮复习 微专题 湖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 地理 二轮复习 微专题 湖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 地理 二轮复习 微专题 湖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 地理 二轮复习 微专题 湖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 地理 二轮复习 微专题 湖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 地理 二轮复习 微专题 湖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 地理 二轮复习 微专题 湖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微专题湖泊【知识精讲】1.湖泊概念: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水流缓慢的储水地。2.湖泊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1)水位:周期性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水的补给方式。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雨季水位最高,旱季最低;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湖泊,最高水位在夏季,最低在冬季;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湖泊,水位变动一般不大。周期性的变化又分为年变化和日变化。有些湖泊因受湖陆风、海潮、冻结和冰雪消融等影响,产生周期性的日变化。非周期性的变化:往往是因风力、气压、暴雨等造成的。此外,由于地壳变动、湖口河床下切和灌溉发电等人类活动也可使水位发生较大变化。与湖泊底部地形的关系:湖盆底部地形平坦,湖水较浅的,水

2、位变化大;湖水深,地形坡度大的,水位变化小。(2)盐度:气候(降水量/融冰量/融雪量、蒸发量)、河流(流入、流出)、生产、生活用水、湖泊封闭程度。(3)含沙量:周围地形、气候、河流、湖床深浅、附近当地风沙情况。(4)结冰状况:直接因素是气温,间接因素:纬度、地形、盐度、水深、离陆地远近、流动性、温泉(地热)。(5)生物:气温、饵料、水域面积、封闭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地形。3.盐湖的形成条件(1)淡水补给量少:降水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湖水补给量少;冰川融水(冰川消退)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径流汇入无径流汇入或少径流汇入,淡水补给量少;人为工农业、人口用水量、水库截留等,导致入湖淡水减少。(2)蒸

3、发量大:气候干旱,气候变暖等,导致蒸发量增大。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风力强劲,加剧蒸发。(3)蒸发量大于淡水补给量。(4)为流湖,无径流排出盐分;盐分不断累积,最终形成盐湖。备注:(可能有)早期为海洋,后经地壳抬升,形成以海水为主的湖水;(可能有)地势低于海平面,与海洋水连接,海水渗入。4.四类湖泊的成因实例分析(1)成因与特征:举例成因特征贝加尔湖、湖构造湖断裂下陷,积水成湖,湖水较深,湖岸陡峭五池、镜泊湖堰塞湖由滑坡、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形成,物体阻塞河道,堰塞体往往不稳定,易垮坝长白山天池火口湖火山口积水而成,多为近圆形,湖岸陡,湖水深北美五大湖、欧洲高山湖泊冰川湖冰川侵蚀形成洼地,积

4、水而成(2)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

5、高,狭管作用强。(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5.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1)咸水湖:自然原因:降水少,蒸发旺盛;全球变暖,加剧蒸发;人为原因:过度地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小;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治理措施: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2)淡水湖:原因治理对策自然原因泥沙淤积,湖面减小禁止天然林的过度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湖面减小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危害(1)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2)影响航运(3)破坏生物多样性【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本题共1

6、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9省市3月质检)美国波特兰市的数条街道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和技术,将人行道和街道侧石间的空间利用起来,建设了若干个连续的侧石扩展池,并在池中种植植物,形成一条特殊的“绿色街道”。图1示意侧石扩展池的结构和雨水流向,图2示意绿色街道景观,据此完成13题。1.在侧石扩展池设计小型拦水坝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加雨水的()A.储水量 B.蒸发量 C.下渗量 D.径流量2.“绿色街道”的核心功能是()A.减少雨水径流量 B.提供观赏景观C.保护生物多样性 D.调节局地小气候3.“绿色街道”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A.中

7、心商务区 B.高级住宅区C.停车场附近 D.街心公园解析第1题,拦水坝减缓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可以增加下渗水量。故选C。第2题,“绿色街道”可以让雨水更好地下渗,其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减小地表径流,有利于排除积水和补给地下含水层的水量,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涝的频率和程度。故选A。第3题,“绿色街道”交通建设主要是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全面构建集排水、蓄水、绿化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系统,推进“绿色街道”建设,大幅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打造更高水平的和谐宜居环境,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高级住宅区。故选B。答案1.C2.A3.B(2019江三诊)半岛某入海河流的流域在19522009年修建了大量水库,实施大

8、面积坡耕地改梯田、拦河闸坝修建及大规模林地、园地建设等,但该河流输入海洋的泥沙受其影响不大。下图示意19522009年该河入海年径流量(108m3),输沙量(104t)累积折线(图中数据为河口水文站监测资料)。据此完成46题。4.下列人类活动可能对该河年输沙量造成较大影响的是()A.坡地改梯田 B.种植苹果树C.种植夏玉米 D.上游修水库5.图中某项人类活动对该河流输沙量影响极小,其原因可能是()A.腾库容为了防灾 B.涵养水源为主C.水库拦截粗沙为主 D.建设的规模较小6.该河在19522009年,年入海泥沙量()A.先增大后减小 B.持续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 D.持续减小解析第4题,读图可

9、知,水库修建前后累积输沙量增长趋势差异不大,坡地改梯田和拦河闸坝修建以后,累积输沙量的增长速度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园地、林地建设后降低的程度。结合选项可知,坡地改梯田对该河年输沙量造成影响较大。第5题,读图可知,水库修建对该河流输沙量影响极小,其原因可能是水库主要拦截粗沙,细沙悬浮于水中流向下游,粗沙若没有水库拦截,在流向下游的过程中,地势变得缓和,水流速度减缓时,仍然会沉积下来,故水库拦截粗沙后,对入海泥沙量影响不大。第6题,读图可知,19522009年该河累积输沙量增长趋势逐渐变缓,故年输沙量持续减少。答案4.A5.C6.D(2019二模)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是衡量水库蓄水量

10、变化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变化。读图完成79题。7.该水库储水量()A.12月份最大 B.3月份最小C.6月份最小 D.9月份最小8.该水库最可能位于()A.西欧平原 B.巴西高原C.中亚区域 D.澳大利亚地中海气候区9.据图可知,该水库()A.汛期流出量最大 B.枯水期流出量最大C.有调洪补枯的作用 D.主要用于水电解析第7题,图示该水库水量盈余率48月小于1,表明这几个月份流入量一直小于流出量,到9月份达到平衡,则9月份水量最小;10月次年2月水量盈余率大于1,3月份达到平衡,则3月份水量最大。第8题,该水库流入量48月较小、10月至次年2月较大,表明该区域降水量或积雪融

11、水量48月少、10月至次年2月多。巴西高原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48月为干季而降水少,10月至次年2月为湿季而降水多。故该水库最可能位于巴西高原。第9题,结合上题分析,该水库在枯水期流出水量多于流入水量,在汛期流入水量多于流出水量,对区域河流具有调洪补枯的作用。答案7.D8.B9.C沙丁鱼是冷水鱼,最适宜水温围是1420 。每年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从非洲厄加勒斯浅滩与南非德班海域之间来回迁徙,单程1 000多千米。下图示意一年中沙丁鱼的一次迁徙路线。据此完成1011题。10.图示期间,该迁徙区域()A.每天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B.沙丁鱼迁徙多数时间处在夜间C.洋流方向同该迁徙方向相一致D.白

12、昼时长最大差值大于12时11.图示期间厄加勒斯角附近海域()A.风平浪静,碧空万里 B.白浪席卷,海雾笼罩C.干旱少雨,风沙卷海 D.风雪交加,冰层深厚解析第10题,此题可用排除法。沙丁鱼是冷水鱼,最适宜水温围是1420 。图示沙丁鱼向较低纬度迁移,说明迁移到水温较高地区,此时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是夏季。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A项错误;德班东岸有莫桑比克暖流经过,洋流方向同该迁徙方向不一致,C项错误;该地纬度低,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D项错误。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图示期间南半球是冬季,厄加勒斯角附近海域受盛行西风影响,风浪大,白浪席卷,海雾笼罩,B项对,A项错误;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

13、,冬季温和多雨,C项错误;位于亚热带,没有降雪天气,D项错误。答案10.B11.B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95月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元阳(图甲)哈尼梯田主要种植水稻,总面积约100万亩,全部镶嵌在海拔6002 000米之间的山坡上,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的垂直景观结构(图乙),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吸引了许多国外游客。当地的生产生活顺应自然规律:重视对森林的保护,仅允许在人工林放牧及间伐取材(对过密的林木进行疏化采伐,并留下一定高度的带芽树桩);同时梯田长年泡水且利用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入田实现自然施肥。(1)阐述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6分)(2

14、)分析当地雨季实施自然施肥的原因。(6分)(3)分析间伐对涵养水源的有利影响。(6分)(4)随着人口的增加,当地水资源利用变得紧。为节约用水,有人建议改水田为旱地,但遭到反对。请说明理由。(6分)解析第(1)题,水循环过程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下渗等,结合材料从以上方面分析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即可。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水田实现自然施肥的关键是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表污物指枯枝落叶、牲畜粪便、村民生活污水等有机肥,这些有机肥被雨水冲刷后,被水流带到地势较低的水田,实现自然施肥。第(3)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间伐通过降低林木密度,促进

15、林木生长,从而提高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第(4)题,主要从减少水域面积、破坏梯田景观等方面分析。答案(1)(当地地处热带)水田长年泡水,(低海拔水田)蒸发、蒸腾旺盛;大量水蒸气沿山坡(峡谷)上升,在高海拔地区形成降水;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并逐级灌溉(补给)水田;水田滞留水流增加下渗,补给地下径流;水田多余的水最终汇入江河。(2)当地雨季(夏季)高温多雨,为水稻的生长旺季,对肥料需求量大;高山森林区枯枝落叶、牲畜粪便积累丰富,村寨生活污水、有机废物排放量大;经雨水冲洗,形成肥沃水流,汇入梯田满足水稻生长需要。(3)间伐可以疏化过密林木,增加林木通风采光,有利于林木生长,提高涵养水源功能;间伐后林木的根系保存完好,带芽树桩还能萌发新枝,仍具有涵养水源能力。(4)改水田为旱地,将减少当地水域面积,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