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系统讲义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60221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系统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企业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系统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企业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系统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企业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系统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企业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系统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系统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系统讲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系 统讲义 企业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系 统讲义 管理信息系统(A)教学大纲管理信息系统(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AM301 2、课程名称(中文):管理信息系统(A 类) 课程名称(英文):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3、学时/学分:36 学时/2 学分 4、先修课程:数据库基础 5、面向对象:工业工程、 管理工程、机械工程 6、开课院(系) 、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学院 7、推荐教学参考书: 1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第二版,李东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教学参考书: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薛华成主编 清华大学出

2、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 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学科交叉的理论 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可作为工业工程与管理、 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应的工程硕士 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述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原理、 结构、 技术、系 统分析、规划与设计、系统实施及评价、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和最新发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会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规划方法,了解不同应用领域的管理信 息系统及当今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3、 内容:系统、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组成和结构。 了解系统和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系统的基本形式、信息的基本性质及如何获取企业中的 信息资源;了解信息社会中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类型。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技术基础 内容: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和 Internet 基本技术。 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 络及 Internet 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掌握并能应用信息系统中基本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 3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开发方法 内容:

4、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方法及相应工具。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的整个过程,了解生命周期法的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 及相关的信息系统开发工具,掌握几种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学会用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进 行案例分析;了解原型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方法。 4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模式及应用实例 内容:事务处理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电子商务实 例介绍。 了解几种常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应的技术,包括事务处理系统基本模式,信息编码,POS 系统和商业信息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及群件;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和高级主管信息

5、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实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的管理模式及实例;电子商务 基本模式及关键技术。重点掌握不同领域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管理思想和方法、和基本技 术。 5信息系统的管理及新课题 内容:信息系统应用中的管理问题及信息系统面临的新课题。 了解信息系统的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及控制技术、 信息系统外包、 信息联盟、信息系统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及对社会的影响。 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掌握综合应用多种学科和技术,用系统方法规划、组织和设计管理信 息系统的能力,以及

6、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和不同应用领域的管理信 息系统。 六其他说明六其他说明 撰写人: 院(系)公章: 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时 间: 航空航天工程概论教学大纲航空航天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AV301 2、课程名称(中文):航空航天工程概论 课程名称(英文):Introduction to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3、学时/学分:36 学时/2 学分 4、先修课程:工科大学物理, 高等数学 5、面向对象:航空航天工程 6、开课院(系) 、教研室:航空航天工程 7、推荐教学参考书:

7、 教材: 航空航天概论 ,何庆芝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 教学参考书:导弹与航天技术概论 ,金永德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 ,过崇伟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2。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航空航天概论是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该专业的必修主干课。 航空航天技术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它们以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集中应用了现代 许多工程技术的新成就。不同类型的飞行器(航空器、航天器、火箭与导弹) 虽有很大差异,但它们 之间在技术上存在许多共性内容。认识、掌握这些内容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

8、、管理工 作的必备基础。本课程着重介绍航空航天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以及各类飞行器的特点。本 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也为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 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航空、航天技术基本知识、基本问题和各类飞行器的特点,为专 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对航空航天事业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由六部分组成:飞行器的飞行原理, 飞行器的推进系统, 飞行器的控制系统, 飞行器构造原理, 飞机的起飞与着陆,导弹、火箭的发射及航天器的回收,飞行器的研制过程、 可靠性及效能。课程的基本教学内

9、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如下: 1、基本要求:1、基本要求: 1.掌握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飞行器的飞行原理。 2.掌握空气喷气式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的原理与构造。 3.理解飞行器姿态与轨迹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熟悉飞机、导弹、火箭及航天器的外形状况,理解其构造原理。 2、基本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2、基本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 1.绪论(2 学时) 航空航天的概念;航空航天的发展史、社会意义;飞行器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我国及世界各主 要国家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状况。 2.飞行原理(8 学时) 飞行环境,流动气体的基本规律,作用在飞行器上的空气动力及其力矩,变质量物体的动量方程 及导弹的理想速度

10、,飞行器的运动方程,飞机的爬升、巡航及下滑飞行,弹道导弹的弹道,卫星及空 间飞行器的轨道,飞行器的机动性、过载、稳定性及操纵性。 3.推进系统(4 学时) 推进系统的组成与分类,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空气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组合发动机的原理 与结构,非常规推进系统简介。 4.控制系统(8 学时) 飞机的导航系统,导弹制导系统,航天器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仪表及自动驾驶仪。 5.飞行器的外形与构造原理(8 学时) 介绍直升机、有翼导弹、弹道式导弹、各类航天器及运载火箭、航天飞机的基本构造,飞行器所 采用的主要材料简介。 6.起飞与着陆(3 学时) 飞机的起飞与着陆,起落架的构造,改善飞机起飞、着陆

11、性能的措施,机场设施和无线点控制着 陆,导弹、运载火箭发射与航天器的回收。 7.飞行器的研制过程、可靠性及效能(3 学时) 飞行器的研制过程,飞行器的可靠性与维修性,飞行器的效能分析。 学时分配表学时分配表 教学 教学 时数 环节 课程内容 讲 课 实 验 习 题课 讨论 课 上 机 课 外实践 其 它 绪论 2 飞行器的飞行原理 12 飞行器的推进系统 6 飞行器机载设备 6 飞行器构造原理 62 地面设施和保障系 统 2 342 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 飞行原理:重点掌握伯努利方程,低速及高速气流的特性,

12、升力和阻力的产生,变质量物体 的动量方程。 2. 推进系统:要求学生熟悉燃气涡论发动机和固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3. 控制系统:要求学生掌握惯性导航的基本原理、导弹制导系统的工作原理,熟悉航天器姿态 控制、轨道控制的基本原理。 4. 飞行器的外形与构造原理:要求学生熟悉飞机、导弹、火箭和各类航天器的基本构造。 六其他说明六其他说明 本课程除课堂讲授这一主要教学环节外,可适当安排参观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增强对所学知识 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航空航天事业的热情。 撰写人: 院(系)公章: 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 时 间: 空气动力学教学大纲空气动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

13、本信息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AV302 2、课程名称(中文):空气动力学 课程名称(英文):Gasdynamic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3、学时/学分:54 学时/3 学分 4、先修课程:工科大学物理, 高等数学, 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 5、面向对象:航空航天工程, 动力与能源工程, 核科学与系统工程 6、开课院(系) 、教研室:航空航天工程 7、推荐教学参考书: 教材:Gas Dynamic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George Emanuel,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USA。 教学参考书:

14、气体动力学 ,罗曼芦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 年。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空气动力学是航空航天,动力与能源, 核科学与系统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该专 业的必修主干课。 空气动力学是研究可压缩流体流动的理论及其应用。在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础上,建立气 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和气动函数。重点研究一维定常流动的理论。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 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可压缩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并能正确应用这些规律进行科学的分 析与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抽象,逻辑思维

15、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包括了可压缩流体的理论及其应用。讲述了热力学定律,守恒方程, 定常流管运动,正 激波与斜激波,普郎特-迈耶流动,膨涨波理论,收缩与缩放喷管,变载面积的管道流动,传热与摩 擦,不稳定的一维流动,二维无粘流动及求解方法。 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如下: 1、基本要求: 1.牢固地掌握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可压缩流体的基本规律。 2.学会应用相应的基本方程,如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及状态方程分析计算简单的可压 缩流体的流动。 3.学会应用常用的公式及图表进行流场计算与分析。 4.注意培养从实际问题中抽象为理论,并应用理论分

16、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基本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 1绪论1 学时 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应用领域,发展史,研究与学习方法。 2热力学定律4 学时 热力学第一定律,状态参数,熵,可逆过程,状态方程,比热, 等熵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音速。 3一维守恒方程4 学时 流管流动,微分,熵的变化,声学逼近。 4定常流管运动4 学时 控制方程的积分形式,等熵关系,体积与质量流量问题。 5正激波与斜激波8 学时 稳定的正激波,斜激波。 6普郎特-迈耶流动与膨涨波理论8 学时 普郎特-迈耶流动,膨涨波理论。 7收缩与扩散喷管4 学时 收缩喷管,扩散喷管。 8变载面积的管道流动, 传热与摩擦8 学时 影响系数法, 瑞利流动, 芬诺流动。 9不稳定的一维流动6 学时 10. 二维无粘流动及求解方法7 学时 多维流动的运动方程和用势函数的表达式,小扰动法, 特征线法和二维流动平面上的特征线方程。 1. 正激波与斜激波:重点掌握激波形成的机理。激波前后主要状态参数的变化,包括 Rankine-Hugoniot 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