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写作 致橡树教案设计

上传人:他**** 文档编号:14560038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秘写作 致橡树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文秘写作 致橡树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文秘写作 致橡树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文秘写作 致橡树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文秘写作 致橡树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秘写作 致橡树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秘写作 致橡树教案设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致橡树教案设计致橡树教案设计致橡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致橡树是舒婷爱情诗的代表作。诗歌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爱情观。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全诗感情基调理智、冷静,意象明丽隽美,思维缜密流畅。在反复诵读的同时,设置思考题,以讨论探究的方式感悟,理解诗人向往的既尊重对方独立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诗歌,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2、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3、理解作者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独立自尊的人格意识,初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把握诗中意象及感情意义,

2、感悟诗人的爱情观。教学难点感悟诗歌中对女性独立意识和人格理想的追求精神。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2、探究式阅读法。用于对诗歌意象或主题的分析。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布置预习: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2借助网络等资料,搜集作者信息、写作背景概况;查阅橡树和木棉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进行诗句对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些诗句都是表达什么情感的呢?爱情。爱情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最特殊的情感,简单的两个字演绎出人间多少的悲欢离合,因此它也成为文

3、人笔下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对爱情有着不同的理解,以上这些都是古人描写爱情的经典佳句,要说到当代的经典爱情诗,就不得不提到舒婷的致橡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舒婷,看看她对爱情又有着怎样的理解。二作者简介请一位学生简单介绍作者情况。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原名龚佩瑜,52年生于福建泉州,71年开始写诗,79年开始发表诗作。曾下乡当过3年农民,回城后当过8年工人,xx年调到福建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写于1977年,在诗中,诗人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

4、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三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慰藉(ji)流岚(ln)雾霭(i)虹霓(n)戟(j)2、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聆听示范朗读。3、请大家像示范朗读中那样饱含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请一位学生展示。四整体感知意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意象就是凝聚着诗歌情感的具体物象。1、题目为“致橡树”,橡树就是诗歌的主要意象之一。橡树是南方的一种高大乔木,坚硬魁伟,在这首爱情诗中他象征着什么呢?是谁对橡树的表白呢?明确:橡树象征着爱情当中的男性形象,充满阳刚之气。木棉代表了女性形象,因此木棉和橡树是这首诗歌的核心意象。作者借木棉对橡树的真情表白,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2、读

5、这首诗歌的开头,我们仿佛听见木棉对橡树说:“橡树啊,我对你的爱和其他女性是不一样。”请大家找一找,作者用哪些意象代表其他女性呢?学生回答,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五探讨意象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些意象,看看它们分别代表了怎样的女性和爱情观。结合诗句,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各组派代表分析讲解,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质疑提问。)1、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分别象征着生活中怎样的女性和爱情观?你怎样看待这些观点?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2、木棉向往的爱情是怎样的呢?请结合诗句,选择恰当的词语概括木棉的爱情观。参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

6、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双方必须相知相依息息相通。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双方必须相互默契,相知相依。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各自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男性充满阳刚之气,女性具有柔韧之美。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双方必须祸福与共,同甘共苦。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双方在独立平等的前提下,又相知相依,荣辱与共。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

7、精神领域的东西。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今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小结: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的爱情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独立的基础上的一种相知相依、同甘共苦、理解支持对方的伟大爱情。六评头论足1木棉所代表的女性与前面所提到的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学生讨论回答,参考:前面提到的三种爱情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以男性为中心,女性的价值基本不体现;而木棉的爱情强调了爱的双方的独立、平等。她所向往的爱情,不依附,强调女性自身的尊严与价值,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价值。这其实是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所发出的呐喊。这是一种新型的爱情关系,它蕴涵着一种新的人生观。这种新的人生观就是确认个体

8、的自主、自尊,尤其是强调了女性的独立意识,是中国女性关于人格理想的宣言。2联系生活怎样的女性才是独立的女性?学生自由发言。七拓展延伸1、你喜欢“木棉”这样的独立女性吗?2、写一写不同的人对爱情有不同的表达,通过本节课的讨论学习,或许你对爱情会有一些新的认识,或许你也有自己对爱情的理解,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一句话、一句歌词、一幅画都可以。我向往的爱情是学生发言。八课堂小结:1意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2爱情不仅是一种甜蜜,也是一种责任、一种承诺,一种理性。希望同学们都能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参天大树,让未来的爱情之果充满甘甜。九布置作业1、二十岁之前就是写诗的年龄。请选择一个

9、意象,写一首小诗表达一种情感。2、阅读其他爱情诗歌,如席慕容无怨的青春等。板书:致橡树木独立平等只知依附世俗的爱情相知相依一味奉献(否定)同甘共苦理解支持棉【篇四】致橡树教案设计致橡树_教案致橡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字词、作者相关常识及文中的修辞手法。2、理解诗中“橡树”与“木棉”的象征意义。3、背诵全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爱情观。教学重点:1、理解诗人的爱情观。2、把握诗歌所使用的抒情方式与修辞手法。致橡树教案设计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象征手法。2、鉴赏诗歌意象,学习诗歌运用典型意象表达思想的方法。

10、教学方法:情景法、问题引导法、诵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作业:1、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2、利用教参或网络,查阅作者相关知识,并掌握。3、利用网络,了解朦胧诗及其特点。4、利用网络或工具书,了解诗中提到的“橡树”、“木棉”等意象特点。二、课堂教学(一)导入新课1、利用PPT课件,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妙音乐伴奏中,教师激情导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致橡树是一首关于爱情的诗。爱情在文学史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为了爱,有人可以割舍富贵;为了爱,有人可以抛却亲情;为了爱,有人可以放下事业;为了爱,有人可以舍弃生命爱情,赋予人们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愿

11、望,由此又涌现出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诞生了多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从古到今,关于爱情,可谓是众说纷纭。不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众所周知的典型形象。对此,你能列举出哪些呢?他们的爱情是你理想的爱情吗?在你的心目中,爱情又是什么样的呢?爱情的双方又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2、关于爱情的讨论。可引导学生从熟知的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主角着眼,讨论各种各样的爱情。3、爱情双方到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听听舒婷这位女性诗人的回答。板书

12、:致橡树舒婷(二)理解、鉴赏作品之前,检查预习作业(小组竞赛计分法)1、找同学朗读课文,并为难字、易错字正音。2、检查关于作者的相关常识。重点:原名。其重要作品有:诗集、等。其诗歌获1979-xx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她是诗派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3、关于朦胧诗,找同学介绍,教师加以补充。“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其特点是:(1)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值,体现诗人的主体意识。(2)艺术上意象叠加,扑朔迷离,心事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的暗示在代替过

13、去的直接体现。一般人认为,朦胧诗是自1978年北岛等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的。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等。(三)、课文研读1、听丁建华老师的朗诵诗歌。(播放课件中的视频动画)在美妙的音乐和生动形象的图片的听觉、视觉的双重感染中,领略诗歌的美妙。2、解题。(课件)教师提出问题:(1)诗题中的“致”是什么意思?“致橡树”的主语是谁?(2)“致橡树”的意思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学生小组简单讨论作答。参考:致:倾诉,表白。主语:木棉。题目含义:木棉对橡树的表白,实为抒情主人公对爱人的表白。3、利用课件展示橡树、木棉图片,给同学们以感性认识。4

14、、关于意象,教师做具体的讲解并举学过的诗歌乡愁为例进行说明。意: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象:作品中的形象(客观物象)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言之,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示例:余光中乡愁(生齐背)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客观物象乡愁主观情感(意)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意象5、诗中作者首先使用了哪些意象?做了怎样的表白呢?找同学回答(评价并板书):(1)(攀援的)凌霄花(2)(痴情的)鸟儿(3)泉源(4)险峰(5)日光(6)春雨作者的态度:“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甚至”(否定)“不,这些都还不够”进一步提出问题B,

15、结合课后练习一思考并小组讨论:作者否定的是怎样的爱情观呢?你同意诗人的观点吗?然后找代表回答。(尽量肯定学生的说法)(板书)教师评价课件参考:(1)攀附他人(2)单方依恋(3)一味奉献第二问(难点)教师阐释:这些爱情关系中的双方不是本质上的平等,缺少一种独立,所以诗人持否定态度。延伸思考:诗人否定的这种爱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仅仅适于女性对男性吗?又仅仅适于爱情关系吗?思考问题C、那么,诗人向往的爱情(木棉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带问题自由速读,从课文中寻求答案)答案不难,可让学生齐声朗读回答同时展示课件图片: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