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空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4559940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闹天空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闹天空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闹天空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闹天空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闹天空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闹天空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闹天空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闹天空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以大闹天宫为引领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体会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培养阅读兴趣。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形成个性化的认识和看法。3.认识西游记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学习唐三藏一行人毫不退缩的坚定勇气。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和场面描写把握人物性格,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方面:1.阅读原著,精读一个自己喜欢的西游记故事。2.小组合作表演一分钟精彩片段。(如“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等)3.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小说的形成、成就及影响等。教师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电

2、视剧西游记片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改编的作品毕竟代替不了原著。前段时间同学们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话世界,去感悟和欣赏它的无穷魅力。请同学们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也可以小组形式表演。二、整体感知1.简要概括西游记的内容。讲述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的故事。2.在这些情节中最吸引人的情节是什么?小说前七回,尤其是大闹天宫部分。3.本文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孙悟空形象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学生阅读,认真分析)(见教师用书部分)4.小说中的孙悟空与同学们以前接触过的表现样式(卡通片、连环画、传说)中的孙悟空是否相同?为什么?(见教师用书部分)三、布置作业整理自己查阅的西游记的相关资料,分小组从作者、人物形象、艺术特色、作品现实意义角度进行归纳总结。第二课时一、畅所欲言1.关于作者。2.西游记中人物形象众多,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小说情节加以分析喜欢的原因。3.西游记的艺术成就。这几道题可按小组回答、其他小组补充的程序进行。二、合作探究西游记成为不朽的名著,穿越了时空的阻隔,传诵至今,它究竟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三、大胆质疑西游记虽然是名著,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

4、难免会遇到不解,产生疑问。下面,大家可以自由提问,同学之间互相切磋、讨论。如:不用唐僧,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让孙悟空一个人去取经可以吗?如:是否孙悟空的性格前后悬殊,取经时的表现没有前七回那样光彩照人?如: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是否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四、智慧抢答教师命题,学生回答。教师的命题要注意题目的深浅度,不要选偏题、怪题。五、生活感悟1.阅读西游记后,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明确:作品意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也允许其他理解)2.如果现实生活中你是孙悟空,你会做些什么?六、教师小结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的语言,在于精彩

5、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领略了名著的魅力,汲取了智慧,净化了心灵,丰富了精神,愉悦了人生。希望西游记的学习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样在精神的世界里,你们将收获更多!相关链接一、西游记主要人物形象猪八戒是个家喻户晓、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人物,其受欢迎的程度仅次于孙悟空。他性格鲜明,优点缺点都很突出。既勤劳、朴实、善良,又自私、狡黠、贪图小利;既心胸狭隘,一事当前,先顾自己,又能不忘大义。应该说在他身上多多少少沾染了些小生产者的品行和小农思想,但又不能简单地给他贴个标签。总之,他是一个性格鲜明,但又极其复杂的人物。唐僧是取经队伍的领导人,他身上

6、最主要的特点是他对取经事业的虔诚心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从不放弃,能够忍受各种各样的食色名利诱惑,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献身精神。第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面对财色的双重诱惑,唐僧“推聋装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保持了一个圣僧的本色。女儿国中,面对美丽动人的女国王和王位的诱惑,唐僧依然心无二念,只想到西天取得真经,并对孙悟空等人表明自己的决心:“怎么说出这般话来,教我在此招婚,你们西天拜佛,我就死也不敢如此。”第六十二回,师徒到达祭赛国金光寺,唐僧说:“我当时离了长安,在法门寺里立愿:上西方逢庙烧香,遇寺拜佛,见塔扫塔。”随后他沐浴更衣,穿了小袖褊衫,束了环绦,足下换一双软公鞋,手里拿一把

7、新笤帚,一层一层潜心扫塔。唐僧西天取经,共遭受八十一难,难难都跟唐僧有关,主题不过是要考验唐僧等人的定力和法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都曾经有过这样那样的脱离取经队伍的念头,但唐僧取经的念头始终如一,他对取经事业的那份执著深深地感染着孙悟空等人,正是在他这种强大凝聚力的感召下,师徒四人最后到达灵山,取得真经,修得正果。沙僧能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沉默少言,不发牢骚,服从安排,听命师尊兄长,不计名利,美色不能动其心,妖魔也未能乱其志。在取经的过程中,他也是不可或缺的。二、西游记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

8、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

9、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三、西天取经是否有意义?参考:西天取经确实是一种宗教行为,不过正如如来所说,人间争斗无休无止,取经是为了劝人们向善,使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而这也是黎民百姓的愿望,是符合百姓利益的。另外,小说中唐太宗为保江山社稷,也主张西去取经,唐僧甚至说:“我已发了宏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可见,取经也是精忠报国的行为。因为取经事关“回转,皇图永固”,因而它就成了正义的行为,是人类追求美好理想的象征。人类之所以能不断进步,靠的正是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执著追求,唐僧师徒在漫漫取经路上,一次次征服险山恶水、降妖除魔的过程,恰恰显示了人类排除万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讴歌了智慧、勇敢、坚毅的美德,这也正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力量的源泉。惜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