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9月11日).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59912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X 页数:10 大小:5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9月11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9月11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9月11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9月11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9月11日).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9月11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9月11日).ppt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 18 个虚词整理示例 1 以: 介词把;用;拿 輮以为轮(劝学)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介词依据,凭借;按照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 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介词在+时间、处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 介词相当于“与”,译为“和”“跟”“带领”等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

2、语) 连词相当于“而”,表示并列、修饰、承接或递进关系 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 连词表示目的,来,用来,以致,以便,学 海 无 涯 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 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连词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 线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认为,以为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 副词通“已”,已经 及以至是(报任安书) 以为 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以是】【是以】相当因

3、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 用来”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 2之 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1,文案大全,2,文案大全,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代词表近指,可翻译成“这”“此”“这些”等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动词到去 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记) 项伯乃夜

4、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悟已往之不谏(归去来兮辞)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助词调节音节,用在形容词、副词或一些动词之后,或用在三个字 之间,使之凑成双音节,学 海 无 涯 顷之,持一象笏至(项脊轩志) 久之,能以足音

5、辨人(项脊轩志) 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3为: 动词泛指“做”,可译为“写”“治理”等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 动词作为,当作,成为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论语) 动词认为,以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动词是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介词给,替,向,对 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 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然此可为智者道(报任安书)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五人墓碑记) 介词表原因,因为,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6、,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介词表目的,为了,(廉颇蔺相如列传),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3,文案大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史记),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助词用在疑问句末,表反问或感叹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 强调后面的动词或名词,不译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项脊轩志) 4乃: 代词你,你的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副词于是,就 良乃入,具告沛公(鸿门宴)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 副词才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度我至军

7、中,公乃入(鸿门宴) 然后是非乃定(报任安书) 副词却,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报任安书),学 海 无 涯 动词表判断,是,就是,介词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其所以催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秋声赋),【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5而: 代词你,你的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连词表并列关系,又或不译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 劳苦而功高如此(鸿门宴)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连词

8、表修饰关系,地 吾常跂而望矣(劝学)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秋声赋)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连词表承接关系,就,接着 耳得之而为声(赤壁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木遭之而叶脱(秋声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4,文案大全,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始得西山宴游记)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谏太宗十思疏) 连词表因果关系 赂秦而力亏

9、(六国论)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六国论) 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谏太宗十思疏) 连词表递进关系,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假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6因: 介词依照、凭借、根据,学 海 无

10、涯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介词趁着 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 介词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因为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动词沿袭、继续、叠加等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 连词于是,就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7其: 代词他、她、它,他的、它的、她的,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则智者尽其谋

11、(谏太宗十思疏)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代词这、那,这些、那些 其高下之势(始得西山宴游记),8. 所:,9. 焉:,5,文案大全,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五人墓碑记) 代词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助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助词表揣测语气,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助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 山记)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谏太宗十思疏) 助词表期望/加强

12、语气,一定 尔其无望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助词无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连词表选择关系,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 东阳马生序) 【何其】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学 海 无 涯 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事物、的地 方、的人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六国论)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阿房宫赋) 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为所”,表被动 为秦人

13、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所以”,表原因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说)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所以”,表手段和凭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名词处所,地方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表示大概的数目,相当于“许” 父去里所,复还(留侯世家) 【所谓】所说的。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介词自、从,6,

14、文案大全,代词相当于“之” 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 疑问代词什么、怎么、哪里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兼词于之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劝学) 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助词表语气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惑焉(六国论) 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秋水) 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 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 10. 且: 连词而且,并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15、(五人墓碑记),学 海 无 涯 连词况且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五人墓碑记) 连词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副词姑且,暂且 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报任安书) 副词将要,快要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且夫】句首助词,况且,再说,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11. 于: 介词对、对于、向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16、报任安书)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五人墓碑记)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在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何以】即“以何”,拿什么凭什么等,7,文案大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比,胜过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介词表被动,有时“见于”表被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由于 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介词与、跟、同 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学 海 无 涯 12. 何: 疑问代词 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 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