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公开课件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4559873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水化合物》-公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碳水化合物》-公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碳水化合物》-公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碳水化合物》-公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碳水化合物》-公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碳水化合物》-公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水化合物》-公开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s) 糖:Cn(H2O)m C6H12O5 鼠李糖;C2H4O2 乙酸 1. 结构:为多羟基醛、酮或其聚合物。 2. 分类: 单糖: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酮;葡萄糖,果糖; 低聚糖:由几个单糖缩合而成;蔗糖,麦芽糖; 多糖:可水解出几百或几千单糖;淀粉,纤维素。,单糖的结构: 多羟基醛或酮 1. 开链结构 ( Fischer投影式) D型:结构式中,位号最大的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与D-(+)-甘 油醛中C-2构型一致。 L型:结构式中, 位号最大的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与L-(-)-甘 油醛中C-2构型一致。,单糖的差向异构体 C-2差向 异构体,C-4差

2、向 异构体,a.葡萄糖在干燥HCl催化下 ,只和1molCH3OH作用 ; b. 在红外光谱找不到羰基吸 收峰; c. 变旋现象 (2R,3S,4R,5R)-五羟基己醛,2. 糖的环状结构及其表示方法:单糖并不是以链状结构,而是以 环状半缩醛(半缩酮)构成环状结构 碳链上一个羟基中的氢原子加到羰基的氧上,羟基中 的氧与羰基的碳原子成环,乙醛糖形成六元环。 葡萄糖分子中醛基与羟基形成环状半缩醛结构。环是由 5个C及1个O组成的六元环,叫吡喃糖。半缩醛羟基的 两种空间取向形成两种异构体.,-D-(+)-吡喃葡萄糖-D-(+)-吡喃葡萄糖,+18.7o ( 63% ) C1与C5异侧+112o (3

3、7% )C1与C5同侧,注:羰基成环时形成新的手性碳,对于1#碳,可以有两个构型 。 -异构体, -异构体。它们是非对映体。 -D葡葡糖(或-异构体)溶于水时,达到平衡。 1.吡喃糖 99% (-异构体37%、-异构体63%) ; 2. 呋喃糖 1% ; 3. 链形葡萄糖 仅占0.1%。 但-异构体与-异构体间的相互转化通过链式。,3. 糖的Haworth式,-D-吡喃葡萄糖 -D-吡喃葡萄糖,半缩醛羟基构型未定时的表示: 如何由Haworth(哈沃斯)式判断糖的构型?,-D-吡喃葡萄糖-L-吡喃葡萄糖,在Haworth式结构式中:,D-型:CH2OH在环上方; L-型:CH2OH在环下方,。

4、,D-型糖中:-异构体:半缩醛羟基在环的下方; -异构体:半缩醛羟基在环的上方。,4. 单糖的构象 D-吡喃葡萄糖,-D-吡喃葡萄糖,-D-吡喃葡萄糖,二. 单糖的反应 1. 形成缩醛成苷反应。半缩醛与醇形成缩醛 甲基-D-葡萄糖苷,甲基-D-葡萄糖苷,糖苷基与配基之间连接的键称为苷键。,糖苷为缩醛结构,无变旋现象。 酸或酶催化下,苷键断裂生成原来的糖和非糖部分。 -D-葡萄糖苷酶,甲基-D-吡喃葡萄糖苷-D-吡喃葡萄糖,2. 成醚反应 稀酸水解,C-1上苷键被水解。,3. 差向异构化 用碱处理葡萄糖,生成烯醇式中间体,C2失去手性,烯醇式中间体中的羟基氢重新回到C2时可发生差向异构,,4.

5、成脎反应 (与过量苯肼作用),反应发生在C-1和C-2上。由于氢键,脎形成较为稳定的六元环结构。D-葡萄糖,D-甘露糖和D-果糖生成相同的脎,5. 氧化反应 1) 与Tollens试剂反应 糖化学中的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概念。,2) 与溴水、稀硝酸、高碘酸的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糖可被氧化成不同产物,6. 还原反应:用催化氢化或硼氢化钠可将糖中的羰基还原成 羟基,生成糖醇,7.糖的递升与递降反应 (1) 醛糖的递升反应(kiliani),2)Ruff 递降法,8. 半缩醛环大小的测定 将葡萄糖成苷后再用高碘酸氧化,产物是一分子甲酸与一分子 二醛,将二醛水解则得甘油醛与乙二醛,9. D-葡萄糖构型的确

6、定 1. 葡糖二酸旋光;1、7可排除 2. 降解后的糖氧化旋光二酸;2、5、6; 3. 剩余3、4、8 阿拉伯糖递升得到葡萄糖和甘露糖,氧化后二 酸均旋光;因为7氧化得到不旋光的二酸,故排除 8; 4. 有一种另外的醛酸,氧化得到同样的糖二酸,则为3;如找不到该糖,则为4. L-古罗糖 (2R,3S,4R,5R)-五羟基己醛,一.双糖(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还原糖: 还原双糖可看成一分子单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 子单糖的醇羟基失水而成。 结构特点:有一分子单糖单位形成苷,另一单糖单位仍有 半缩醛羟基,可以开环形成链式。 性质:这类双糖具有单糖的性质:有变旋现象和还原性, 与苯肼可成脎。典型的还原

7、性双糖有麦芽糖、纤维二糖。,1. (+)-麦芽糖,-1,4 4-O-(-D-吡喃葡萄糖苷基)-D-吡喃葡萄糖,2,3,4,6-四-O-甲基-D-吡喃葡萄糖2,3,6-三-O-甲基-D-吡喃葡萄糖,2. (+)-纤维二糖 -1,4 4-O-(-D-吡喃葡萄糖苷基)-D-吡喃葡萄糖 (+)-纤维二糖与(+)-麦芽糖结构上的区别: 麦芽糖中糖苷键是-1,4 糖苷键;纤维二糖是-1,4糖苷键。,3. (+)-蔗糖,-2,1苷键,-1,2苷键 -D-呋喃果糖基-D-吡喃葡萄苷 非还原性双糖:是两个糖的半缩醛羟基失水而成,两 个单糖都成为苷,这样形成的糖无变旋现象和还原性。,多糖: 1. 纤维素(cellulose) -1,4-苷键 2. 淀粉(starch) -1,4-苷键,-1,6苷键,-1,4-苷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