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福建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59610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福建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考纲】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目标定位】 1.识记: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联系和区别。3.应用:各类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并能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人口_,进而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变化。 2人口增长的特点 由下图可判断出人口增长的基本特点:,自然增长率,(1)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_(判断依据:图1中人口增长曲线上扬),(3)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_;发展

2、中国家:人口增长_ 。,不断增长,缓慢,很快,缓慢,平缓,加快,增大,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_、 _和_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人口的合理容量,持续供养,人口数量,最大人口数,资源,合理,最适宜,人口战略,发展战略,发展中,公平,人口政策,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数量并不一定增长多 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状况,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而人口数量的增长除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人口的基数有关。如我国目前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误区警示,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判断人口增长模

3、式 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4%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一般在1%以下。 在坐标图中三种类型的分布如下图所示:,方法技巧,人口容量中的:“一、二、三、六” 一个承载力:环境承载力。 二个容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三种观点:乐观者、悲观者、中间派。 六种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巧学易记,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社会生

4、产力发展的结果,生存条件的改善导致了死亡率的下降,因此,转变过程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下降,最终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完成转变过程。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见下表)。,考点一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图解考点】,误区警示: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达到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人口增长模式的疑难辨析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不尽相同,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具体可用以下方法判断: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_型;工业化初期属于_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_型。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_”传

5、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_”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_型。,【融会贯通】,原始,传统,现代,高低高,三低,现代,(3)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原始型是“_”型;传统型是“_”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人口增长特征很重要,切实要记牢。 (4)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 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不管试题提供的是哪种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资料得出该地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而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如下图),高高低,高低高,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_以下。 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_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6、。 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_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_以下,接近0,甚至是负值。,1%,1%,1%,1%,1(2009全国文综)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右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对点演练】,(1)甲市可能是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 (2)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A B C D 解析由题干计算得出甲地自然增长率为0.074%,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并且出现负增长,排除西宁、延安,因

7、为这两市位于西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依然较高;广州有大量务工经商人员迁入,不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因此上海最符合。图中地区符合“三低”的现代型特点,故与上海处于同一类型,属于现代型。 答案(1)C(2)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比较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不同,因而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采取的对策及今后人口变化趋势不同,对比分析如下表:,考点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图解考点】,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1)主要人口问题:_、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_和_问题突显;人口地区分布_。 本世纪,我国将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总人口

8、三大高峰。 (2)老龄化特点:_;高龄化趋势显著。,【融会贯通】,人口基数大,偏高,人口老龄化,不平衡,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3)人口对策:一方面,要严格控制_,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_,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_和_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人口的数量,人口素质,资源,环境,【对点演练】,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7亿,人口问题日渐突出。结合下图,回答(1)(2)题。,(1)目前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指()。 A人口数量过大和人口老龄化 B婴幼儿人口比重过大和人口素质过低 C自然增长率过高和人口老龄化 D劳

9、动力人口比重过大和人口素质偏低 (2)针对图中反映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A加大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移民力度 B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以缓解就业形势 C进一步完善养老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 D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人口数量过大;图中信息显示人口老龄化现象非常明显。第(2)题,图中反映的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所以应该完善养老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1)A(2)C,从影响因素及特性上理解二者的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性也是相同的,可由图示去理解,具体如下表所示:,考点三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关系的分析,

10、【图解考点】,从概念及实质上理解二者的区别,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其影响因素及其表现如下表所示:,【融会贯通】,正,正,负,32011北京文综,36(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对点演练】,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解析绿洲分布特点直接从图中读出;明确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并应用到具体区域中。本区域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导致环境承载力低。 答案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及应用技巧。 (1)读懂横坐标含义:横坐标一般表示某一国家或地区某一

11、年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有些图是绝对数量。 (2)读懂纵坐标含义:纵坐标一般表示年龄结构,通过横、纵坐标可分析某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人口金字塔图的基本类型可分为三种,如图所示。,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及应用,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这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增长速度接近

12、于零。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这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呈负增长,人口减少。,(3)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人口性别比失调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工业发展需要、战争等)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下图举例说明。,发散类比:在人口数量统计图中,三角坐标图很常见,因此掌握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技巧十分必要。 (1)原理:三角坐标图

13、是一个三轴坐标图,每个轴代表一个变量,通常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百分比。 (2)特点:图中的数据表示比重,而不是绝对值;图中任意一点在三轴上的比重和为100%;图中三轴上数据由小到大的方向是一致的。 (3)读数值:平行法读数值。把任意一轴看作横坐标轴。找纵坐标轴:把与横坐标轴0数值相交的轴看作纵坐标轴。从某点作纵坐标轴的平行线,该线与横坐标轴相交的点就为该点在横坐标轴所代表要素的比重。验证:三个要素上的数值相加要等于100%,如果是约数可适当调整数值使三个数值相加等于100%。图例分析:见下图。,【例】 (2012山东文综,78)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 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1)

14、(2)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答案(1)B(2)B,(2011四川文综,12)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

15、右。据此完成12题。,考向一 人口增长模式(3年3考),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解析第1题,2010年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0.2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第2题,人口数量的减少主要是人口迁移(劳务输出)的结果;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

16、值,不会导致人口数量的下降;我国西部省级行政单位的调整最近一次为四川和重庆的分置,时间为1997年。 答案1.A2.D,(2010江苏文综,15)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题。,3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圈80年代 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 解析读图可以看出,乙城市圈20世纪7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答案A,42011天津文综,12(2)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