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墨色烟雨中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59552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只因墨色烟雨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只因墨色烟雨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只因墨色烟雨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只因墨色烟雨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只因墨色烟雨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只因墨色烟雨中很佩服写江南的人,因为既要写出江南的神,更要写出江南的魂。江南,水,这两个名词始终被捆绑销售着,“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郁达夫不就是将江南的雨与北国的雨做了对比吗?江南的雨和江南的女子一样,温文尔雅,像是家教甚好的小家碧玉,闲倚着小阁窗,只待书生走过窗前时,莞尔一笑。北方的雨倒是说下就下,像梁山好汉似的豪迈。“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鲁迅笔下的雨到了北方便变成了雪,遥想那一冰天雪地的时空,因有无限遐想的,被08的冰灾打发出了门。不知鲁迅先生在悼杨铨时是否“泪洒江南雨”。江南才子自然是最

2、了江南的了。姑苏的水,几经赞叹,杜荀鹤给友人游吴是的建议“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道尽了姑苏人家对水的依恋。“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李贺的江南弄亦是写出了江南的物产丰富,适宜招待客人。那好风景就更适合“落花时节又逢君。”的美意和优雅。那游玩后“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心情可缭绕其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朦朦亦是江南,当雨下得不再称作雨,就像那清晨罩在彩云之南的梯田上的,山间的薄薄的一层雾,白而透明,似那出浴的美人身上的薄纱衣裳,但它保留了雨的灵魂,心智。“春风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寻客尝。”这样美的画面因出现在一个枕水江南的小镇里,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

3、姑娘,独自一人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走着,她的哀愁打动了一位诗人,和她一样哀愁的诗人。雨下下的时候,总会闻到青草与泥土混合的香气,淡淡的,这泥土里的青草香是北方没有的,他们只有黄土高原是的风沙,混着大草原上酥油茶的气味。所以在北方很难体会到万物复苏的心情,更别说那破土而出的雨后纯春笋了,在下雨天坐在凉亭里,品一壶碧螺春,听一段江南春色,是多么惬意的景色啊!二胡与春茶缭绕在身旁,看着莲池里渡来渡去的小舟。更可以批起蓑衣,泛舟湖上,采莲子,唱渔歌,自有一番诗意。待到天干,再与友人等高远望,吟诗作对,若是有人想起“闻听江南是酒乡,路上行人欲断肠。谁知江南无醉意,笑看春风十里香。”那就来上些新酿的竹叶青,岂不美哉?江南之水之绿,也是文人骚客笔下惊叹的对象,“日出江花红生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水天一色的景象恐怕在北国并不多见吧?那绿悠悠的水,蓝盈盈的天。如此惬意闲情,怎不是江南的烙印呢?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