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老年生活质量及其评价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59337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老年生活质量及其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老年生活质量及其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老年生活质量及其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老年生活质量及其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老年生活质量及其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老年生活质量及其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老年生活质量及其评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 可自由编辑 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 可自由编辑 香港老年人的积极生活及生命质量香港老年人的积极生活及生命质量 关锐煊张宙桥伍锡洪颜文雄陈锦权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老年生 活质量及其评价陈肇始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老年生 活质量及其评价陈肇始 (香港大学) 刘丽珍 (香港理工大学) 梁万福 (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 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口在 2001 年已高达一百万零四千三百人,占六百七十万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四点九。而根据 上述推算,老年人口至 2016 年将高达一百五十九万零三千八百人,占总人口的 百分之十九点九。即表示每五位香港市民便有一位是六十岁

2、以上的老年人。 面对人口老化的庞大压力, 政府有关部门及不少社会人士 (包括专家学者们) 都密切关注老年人晚年的积极生活及生命质量。为着更有系统、更准确地了解老 年人对积极晚年生活及生命质量的理解及看法,我们通过大学拨款进行一项大型 的相关调查研究。首期的研究于 2001 年 4 月至 6 月期间,在全港进行了十六次 聚焦小组(FocusGroup)收集有关资料。每次小组人数 7-16 人,共有 157 位六 十五岁以上老年人参加。所获得的资料将用以构建进一步的调查问卷,下步全港 性问卷普查,约 3000 名老年人。本文将就聚焦小组之研究结果作出报导及结论。 一、香港老年人口现状,香港平均预期

3、寿命 二、何谓积极晚年 三、理论架构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结果 1、正面资源:自主、依靠自己、自我照顾的知识与能力,利他主义、人生 哲学、不追求名利。 2、对自身的正面贡献:有趣的、社会化、处理压力、学习、经历支援感、 撤离。 3、对社会的正面贡献:工作、有生产力和义务工作, 六、结语:当老年人感到其存在价值及基本生活需要满足时,便会主动对周 围社区提供志愿援助和服务,间接确认其晚年的积极性,也在其互动历程上体验 了高水平的生命质量。 对危害中、老年人健康最严重疾病的一级预防对危害中、老年人健康最严重疾病的一级预防 陈学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100088) 上世纪 80 年代,

4、北京市卫生局对死亡原因的调查,发现死于冠心病、心肌 梗塞者占全部死亡的 28%,死于脑动脉硬化引起中风者为 25%,死于恶性肿瘤者 为 18%,这三者占死因的前位, 预防重于治疗,对此类疾病进行一级预防,为使中老年人享受基本卫生保健 的重要措施。 引起此类疾病的病因,有生物学基础,但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故预防之道, 须根据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预防。一级预防者,即 根本不得此类疾病。 因此,此类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对心身疾病的预防原则: 1、愉快的情绪,善于调适心理平衡; 2、助人为快乐之本; 3、与社会多接触; 4、生命在于运动,要适量运动; 5、合理的膳食; 标准体重

5、:身高(厘米)105=体重(公斤) 6、合理地对待生活事件;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尊、互谅、互助 8、放松疗法疗法 心身疾病除上述三种疾病外,还有糖尿病、支气管哮喘、溃疡病、类风湿性 关节炎、偏头痛、美尼耳病、多种皮肤病等。其中糖尿病患者易得动脉硬化。 此类疾病得到预防后,降低或大大降低其发病率,为“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 健”的重要措施,可延长平均寿命,节省医药费。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测量结果的正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测量结果的正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刘萃侠肖健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00871) 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与快乐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 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6、。国外许多研究发现,受测者对测量主观幸福感的问题总是喜 欢作正向的回答,不快乐、不满意的人很少。由于许多统计分析都以数据的常态 分布为前提,所以,严重的倾斜就会为统计分析带来麻烦。更为重要的是,如果 大部分受测者在量表上的得分都相同,那就不可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区分了;而 编制量表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区分个体差异。本研究主要目的之一是考察国内正 常老年的人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结果是否也存在正向分布。 本研究目的之二是分析与检验哪些因素,或者说哪类题目更易引起受测者的 正向回答。Allison 等人(1989) 有关穆罕默德阿里效应(MuhammadAlieffect) 的研究发现:个体往往认为自己比他

7、人更道德(如诚实、公平) ,比他人稍微聪 明或一样聪明。他们对这种效应提出三种解释: 1、可验证性:有无道德比智能商高低更难以观察与验证; 2、可控性:有无道德比智商高低更能被人所控制与选择,更需个人来负责 任; 3、赞许性:有道德比智商高更被人称赞、更可取。 据上述观点,笔者推测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测量中可能存在以下两种倾向: 假设 1:受测者对单项的概括性题目要比对多个生活领域的综合测量更易给 予正向反应。 假设 2:对家庭关系(婚姻、子女)的测量要比对物质条件(经济、住房与 医疗)的测量更易引起受测者的正向反应。 以国内 1989-2001 年已发表的 35 篇有关老年人幸福感与生活质量的

8、研究结 果为分析数据,无论使用何种测量工具,这类研究所得的平均分均大于理想常态 分布的中点,即都呈正向倾斜。而且单项的概括性题目要比多个具体生活领域的 综合测量,家庭关系的测量要比物质条件的测量更易引起正向反应。这种结果一 方面表明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老年人、无论是青老年人与老老年人,都确实普 遍地对自己的生活比较满意, 这种正向分布的分数是老年人生活情况的真实反映 ; 另一方面也表明老年人可能为了维护自尊与面子而有意无意地在美化自己;或为 了保持心理平衡与良好的心境而降低期望水平,忽略与美化事实;这些应对策略 一般来说有可能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益无害。 认知功能的年老化过程、个体差异及其影响

9、因素认知功能的年老化过程、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李德明 1刘昌2李贵芸1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00101) (2南京师范大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研究所,210097) 大量横向研究结果表明,成年人的认知功能随增龄而减退。我们过去的研究 还观察到,成年人多种认知能力的个体差异随年老呈增大的趋势。除了遗传背景 和健康状况的作用外,影响认知功能年老化过程及个体差异的原因很多,但过去 没有作过仔细的分析。 本工作将着重对认知功能的年老化过程、个体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 析。被试为 20-90 岁身体基本健康的成年人共 1350 例,职业不限,小学 4 年级 以上教育程度,以 10 岁段划分为

10、7 个年龄组,组间教育程度基本匹配(平均受 教育年限 11.13.6 年) 。认知能力测验包括数字鉴别、心算、汉字旋转、数字工 作记忆、双字词再认、三位数再认及无意义图形再认共 7 项分测验。实验在微机 上进行。 结果表明:1、认知能力的年老化过程:各年龄组 7 项测验结果差异显著,60 岁组明显减退,80 岁后减退更为明显。2、个体差异的年老变化 : 用变异系数(标 准差/平均值)描述测验结果的个体差异性,各项测验的变异系数值均随增龄而 增大。3、认知功能年老化过程的性别差异 : 4 项测验性别差异显著(女好于男) ; 3 项认知测验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4、不同职业被试的认知能力 :

11、将被试划 分为科技、文教、行管、医护、财会和工农兵等共 6 类职业。科技、医护和财会 人员分别在数字工作记忆、汉字旋转和数字鉴别等测验表现较为突出。5、高、 低教育被试的认知功能年老化过程:根据被试者受教育年限(12 年或 12 年) 将 被试划分为高、低教育组。高、低教育组 7 项测验结果差异显著;2 项测验年龄 与教育的交互作用显著。6、高级技术职称被试测验结果的分析:40 岁以上高级 技术职称被试组 5 项测验结果显著好于非高级技术职称被试组;高级技术职称被 试组多项测验结果好于同龄高教育组,这种差异至 80-90 岁组仍然存在。 结论:成年人认知功能的减退是一个渐进的连续过程,约在 6

12、0 岁和 80 岁先 后进入两个明显的减退阶段;个体差异的增大也遵循此规律。某些认知能力存在 性别和职业差异。教育因素对认知能力的年老化过程有明显影响,高级技术人才 到高龄仍保持较好的认知能力。 轻度认知损伤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的新领域轻度认知损伤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的新领域 王鲁宁 (解放军总医院 100853) 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促使我国老年医学将在 21 世纪获得迅猛发展。以老年 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为代表的老年认知障碍疾患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老年痴呆因其高度的智力致残以及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沉重负担已引起国 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近年来一直是神经、精神以及老年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

13、 究点。目前尚无根治措施,因此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旨在延缓甚至逆转病情的 进展一直是研究者的攻关课题。但如何识别早期症状,如何预测病情进展,以及 采用何种处理方式等未获圆满答案,因此,人们开启了另一相关领域轻度认 知损伤(MildCognitionImpairment,MCI)的研究工作。 轻度认知损伤是指老年人出现轻度记忆或认知障碍,但还不足以诊断痴呆的 临床现象,目前尚未形成一明确疾病实体(diseaseentity) ,但有作者称其为一 临床实体(clinicalentity)或临床症候群(clinicalsyndrome) ,即指出现上 述症状的一组人群。该人群中部分患者有可能日后发展

14、为老年痴呆,其介于正常 老化与早期老年痴呆之间,故目前普遍认为 MCI 人群为老年痴呆症的高危人群。 研究 MCI 人群的意义在于以下两点。其一,MCI 本身即可干扰老年人的正常 生活,故应寻求医疗方法以求改善生活质量。其二 MCI 人群中部分患者认知功能 持续恶化,最终导致痴呆发生。密切追踪此类患者,对了解认知衰退的临床演变 过程,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实行相应干预措施大有补益,可以做到对老年痴呆症真 正意义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并且涉及对老年痴呆进行有效二级预防等重大医 疗卫生决策问题。 目前虽无世界范围内诊断 MCI 的确切统一标准,但广泛应用的推荐标准仍具 有可操作性,其核心内容在于(1)除

15、外可引起脑功能障碍的躯体或精神心理因 素;(2)有记忆力下降或某项认知功能轻度损伤;(3)各种量表(含 MMSE, ADL, CDR, GDS 等) 均不足以诊断痴呆。 由于年龄组不同以及使用的标准有别, MCI 的患病率差异较大,Barker 等人发现 5090 岁老年人群中存在 MCI 患病率在 5.8%18.5%之间。 MCI 虽然是一临床症候群,但其是否存在脑内病理基础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 点,但因 MCI 患者获得尸检的机率远少于 AD,故目前仅有少数资料说明 MCI 患者 其颞叶内侧结构可出现 AD 样病理改变,而 Meynert 基底核区胆碱能神经元无减 少。 有限的病理资料表明似

16、乎大多数 MCI 患者其脑内病理改变处于正常老化与 AD 之间的界限状态。 与病理资料相比,利用神经影象技术研究 MCI 较多,目前已有大样本观察结 果表明, 严格脑内海马结构 MRI 定量测定, 视海马萎缩程度可在群体水平预示 MCI 向 AD 的转化率,即海马结构越小,AD 转化率越高。且其萎缩程度的预测价值独 立存在于其他因素如神经心理量表测评或 Apoe4 基因表型。 此外在生物学标志及遗传背景分析方面亦有观察报告,如 MCI 患者脑脊液中 Tau 蛋白增加而淀粉检疫蛋白 A142 水平下降,且脑脊液中高 Tau 蛋白或低 A1-A4 者均易由 MCI 转化为 AD。另有作者认为 ApoE4 携带者 MCI 患者较易进展为 AD。 目前 MCI 研究正处于升温阶段,许多观察结果还有待大量临床资料验证,如 果说 MCI 研究是深入探讨老年痴呆新的切入点,那么此项工作也更具挑战性,因 为大量资料涉及下列问题,MCI 的确切定义如何,究竟采用何种诊断标准方可既 敏感又特异的筛选 MCI 患者,如何预测 MCI 转换为 AD,采取某些干预措施能否阻 止 MCI 转化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