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复习资料new.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559299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传播复习资料ne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网络传播复习资料ne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网络传播复习资料ne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传播复习资料new.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传播复习资料new.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传播复习资料绪论:1、信息传播的三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2、网络传播含义: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的传播活动。3、学科属性:社会科学第一章1.1998年5月,被正式承认为“第四类媒体”2.网络传播模式图(P4)散状型网状传播结构3.网络传播七大特点:1.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主体分为三类:A上网传统媒体 上网媒体的界定:是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是指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利用互联网的功能与优势,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自己采编的新闻报道。播放自己制作的节目的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B网络自生媒体C个人传播形式2.传播方式多媒体特点:1.兼

2、容并蓄 2.异曲同工 3.随意选择3.传授关系的交互性表现形式:1.受者到传者的纵向意见反馈2.受者到传者的横向意见反馈3.传受双方“多元互动”交流反馈存在的问题:1网络受众得到较多和较为有效的发言权,但是观点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2.观点难以得打具有强势地位的网上传者的重视4.信息接受的个人化与主动性5.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性1网络传播时效性产生的原因(1)传输手段:网络省略了传统媒体的印刷、制作、运输、发行等中间环节,发布信息能在瞬间传递给受众。(2)采编过程:网络采编过程中网民可以随发随写。没有繁杂的采编程序。(3)制作周期:网络传播没有一定的制作周期。传播内容可以方便的随时刷新。在内容上快

3、捷,具有较强的时效性。(4)信息把关:网络传播的信息把关较为松散。信息发布需要审核的时间较短,有些网站甚至不需要审核。2.网络传播时效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新闻事件及时上网(2)网上新闻及时刷新3.网络传播快捷性带来的问题(1)为了争取事件,无效信息大量产生,淹没了新闻信息的重点(2)遗漏新闻心理使得部分网民很难完全信赖网络新闻传播(3)抢播使得网络新闻传播的可信性受到影响6传播内容的广泛性7.传播环境的全球化4.网络传播的社会功能1.网络传播的大众传播功能(1)监视环境功能(2)决策参与功能3)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4)经济功能(5)娱乐功能。2.网络传播的人际传播功能。(1)传递信息(2)

4、社会化(3)调节情绪,满足心理需求第二章1.因特网概念:国际互联网,英文名Internet,简称“互联网”、“因特网”,它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由无数的局域网联结起来的世界性信息传输电子网络。2.三个阶段:因特网的前身是阿帕网阶段3.1987年 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 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4.1994年 我国正式加入因特网51995年 神州学人 我国第一份中文电子杂志6.水木清华BBS 中国大陆第一个因特网的BBS7.中国四大互联网:(CSTNETCHINANETCERNETCHINAGBN)第三章1电子邮件: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E-

5、mail客户软件、E-mail服务器、通信协议2.收件人、抄送、密送的区别:(1)收件人:能够看到其他收件人,彼此地位平等。(2)抄送:表示副本,列在抄送栏的任何一位收件人都将收到信件的副本。信件的所有其他收件人都能够看到邮箱发送者指定为抄送的收件人邮箱的地址。(3)密送:代表不显示的副本。密送的收件人不会比其他收件人看到,而收件人字段中的收件人地址彼此都能够看见。3WWW:(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Web服务器、浏览器和通信协议)第四章1、两种网站发展态势:(论述题)2、.政府上网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部门办公事务的网络化和电子化。它是以计算机技术或者因特网技术为基础通过虚拟政府网站将大量频繁的行政

6、管理和日常事务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的一种工作方式,是电子政府的物化形式。3、(1999年 中国政府上网年)第五章1中国网络新闻的基本发展历程(三个阶段):(1) 传统媒体纷纷触网:1995年 中国贸易报电子版 1997年 人民日报网站的建立 特点:1.从数量上看,上网媒体数量很少。 2.从技术手段上看,技术相当初级。 3.从内容上看,信息多为文字信息。 4.从网站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看,缺少即时交换功能。(2)商业性ICP加入竞争:1998年 建立一批门户网站。(新浪、网易) 传统媒体加快与网络融合。商业网站新闻的成功,刺激了传统媒体更快、更好的与网络融合。中国因特网新闻出现了良性竞争格局。在

7、这一阶段上网媒体的谁昂迅速增加。主要表现在:1.在技术领域的有益探索。2.开发新的功能。3.内容的定时更新。4.借鉴商业网站成功经验。(3)三级办新网站格局的初步形成(新ICP)2.新ICP:传统媒体对因特网运用的观念进行更新,对现有体制进行反思后的变革产物。是以商业化模式运作,以内容为依托展开多种服务并且与传统媒体保持相对独立的网络企业。3、千龙模式:是一种得到政府支持,整合当地传统媒体的合力,以新闻内容为主打的航母式的网站。第六章1.网络传播媒体带来的影响 A、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格局,对新闻传播的社会分工和传播特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采、编、播新闻信息的原有观念,

8、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提供了群新的思路和手段。C、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使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有所下降。第七章1.网络新闻采访:两种含义:(1)是为互联网媒体新闻发布而进行的采访。可以理解为广义的网络新闻采访。(2)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采访。是一种采访手段。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网络新闻采访。2.搜索引擎:是专业站点提供的用于王山查询的程序。搜索引擎是编辑、记者在因特网上搜寻资料时常用的工具。3搜索引擎使用技巧:(1)选择合适的搜索工具。 (2)使用正确的搜索词。(不用错别字,注意停用词的使用,不使用过于通俗简单的关键词,要注意多义词的问题) (3)正确使用布尔操作符,引号或者括号,通配符号。(1.正确使

9、用布尔检索方式课减少搜索结果返回数。2.使用双引号或者括号进行精确搜索。3.星号可以作为一般通配词使用,它允许搜索复数或近似的单词。) (4)在点击之前要思考。4.网络新闻采访面临的问题:1.如何才能确保在第一时间,接触到第一手资料。2.版权问题是困扰大多数网络媒体的一大难题。3.不应过多的依赖电脑辅助报道手段。4.电脑辅助手段可能导致不同对象的报道不均衡。第八章1.稿件选择:看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条例非新闻单位建立的综合性网站不具有采访权。非新闻单位加冕礼的非综合性网站不得刊登新闻。2.编辑意图的体现: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着手体现编辑意图。从空间角度体现编辑意图:1.网络新闻

10、的编辑强势 a字符的大小和颜色b图片的作用c空间位置的作用e标题文字的作用d设置重要新闻栏2.用稿件集合形成群体优势3.借鉴传统报纸编排设计原则 (1.相符原则:a主要与自身性质和特点保持一致b瑶宇新闻单元性质和特点相一 致c要与稿件的价值和特点相一致 2.重点原则: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3.有序原则:编排设计要分清条理好层次,有序就是要做到雷同相聚,异类相分。 4.便易原则:要易于用户接收信息。)从时间角度体现编辑意图:1信息在网上延续时间的长短 2.更新新闻的频率。3.网上受众调查的内容: 网民用户意向调查、网上舆论调查、企业调查、娱乐休闲调查4.网上受众调查的基本步骤:1.确定调研目的

11、 2.考察调研环境,制定调研提纲 3.制定调研方案 4确定目标对象 5小范围测试 6.发放问卷 7.数据回收和处理 8.分析调查结果 9发布调查结果第九章1网络广告:是以互联网为媒体发布,传播各种形式广告的通称。指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和表示的基于互联网的广告。2.1997年3月 Intel 我国第一个商业性广告 在Chinabyte(天极网)网站上出现3.旗帜广告:又称横幅广告,一般呈长方形,看起来像大街上的横幅或者旗帜。通常大小为480*60或者486*804.插页式广告:又名“弹跳广告”。广告选择合适的网站或者栏目。在网站或栏目出现之前插入一个新窗口,显示广告内容。这类广告与设计通常不是特别的复杂。一般内容是较为简练的文字信息。也又制作精美的图片广告。5网络广告的特点:1交互性强(传统媒体缺少反馈,网络媒体受众可以通过邮箱等形式进行反馈) 2实时性强 (随时发布,随时修改)3传播范围广(传统媒体有自己的受众,而网络媒体具有全球性)4针对性强 (网络媒体刊登广告具有网页投放式)5受众数量可以预测 (网络收购中数量容易统计) 6内容繁多,表现手法丰富 (传统媒体有自身的缺陷,而网络媒体弥补了其他传统媒体的缺陷)7.具有价格优势(尤其在不知名的网站,价格较低)思考判断题:1、互联网媒体是不是等于第四媒体 2、时不时网络新闻的外在刺激越大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