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同步 .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558727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194 大小:6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同步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国际经济学同步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国际经济学同步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国际经济学同步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国际经济学同步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同步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同步 .ppt(1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其现代分析,第一篇 国际贸易,重商主义 李斯特的保护主义理论,第一节 保护主义理论,1. 重商主义,15-17世纪,保护主义理论被称为重商主义. 在大约300年的时间里,重商主义思想居支配地位,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曼.,重商主义的理论的主要观点,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利益是对立冲突的.国家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而要增强实力,就必须积累财富,财富是由货币构成的,即由黄金和白银构成的,经济实力的大小是由黄金和白银积累的多少来表现 积累黄金是在流通领域中实现的,是通过贸易完成的.一个国家积累,金银的最可行办法,不是限制金银流出,而是增加

2、出口商品的生产,使出口超过进口,达到积累金银的目的.因此,国家应努力扶植工业生产,鼓励工场手工业.,实现贸易顺差的具体政策措施 凡是能由本国生产的商品,就一律不从外国进口; 无论哪一国在与本国进行贸易过程中,都不允许其积累顺差,对出口企业退还关税 对能出口的新兴制造业给予奖励 通过与别国签定有利的通商条约,让本国商人或商品在外国获得特权 建立殖民地,独占外国市场,大力发展制造业.因为精制工业品,比谷物和牲畜更易于出口,且能更多地换取金银,积累财富和增强国家实力,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制造业,李斯特的保护主义观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应有不同的贸易政策。他把经济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分为未开化状态、

3、畜牧状态、农业状态、农工状态和农工商状态。他认为德国处在农工状态,英国处在农工商状态。所以,德国不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应实行保护主义政策。这是使德国免受英国经济侵略的理论基础。,自由贸易是强国的贸易理论。李斯特指责斯密不考虑各个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而是教条式地将所谓的统一的自然法则和经济政策强加于人。在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天然”的国际分工。,现存的国际分工状况仅仅是英国利用其经济实力造成的历史局面,英国通过自由贸易获得自由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的机会,增进本国的经济利益。只有弱国强大起来,有能力与强国竞争时,才能出现真正的自由贸易。,保护主义是后进国家不得不采取的政策

4、。李斯特学说的特点就是民族性。他说,世界经济的大厦就是建立在民族性的基础上的,要在资本主义范围之内,消灭某些国家的经济落后状态,就必须在国内统一市场,消除一切阻碍国内自由贸易的障碍,对外则要实行保护主义,只有本国经济强大才能推动世界经济繁荣。只有保证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才能使这个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各个国家都发展起来,才能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重商主义过分强调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不讲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一面;过分强调政府干预,不重视市场调节,正是这些不足,在它之后的自由贸易思想战胜了它。,第二节 自由贸易理论,保护主义理论强调国际关系中的对立性,而自由贸易理论则强调

5、国际关系中的统一性。自由贸易理论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理论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创立者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一、基于绝对优势的贸易:亚当斯密,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深刻地论证了绝对优势的思想。 人们从事交换的动机就是贱买贵卖,追求自我利益,任何一个人如果他自己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所花费的成本比向别人购买的成本大,他肯定不会自己生产,而是向别人购买,同时,发挥自己的长处向别人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对个人适用的原则对国家也同样适用,各个国家之间也应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最小的成本去生产自己的产品并与别国进行贸易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这就是绝对优势的思想。,斯密从一个简单事实入手,那就是要使两个国家自愿

6、进行贸易,两个国家必须都获利。如果一个国家无利益可得或者只有损失,那他就会拒绝进行贸易,但是这种互利贸易是怎样产生、贸易所得是从何而来的呢?,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亚当斯密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率(或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更低(或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商品。,这样,资源可以被最有效地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增长。 例如,由于气候条件,加拿大种植小麦效率更高,而不适于种植香蕉;另一方面,尼加拉瓜适于种植香蕉而不适于种小麦。因此

7、,加拿大在小麦产量上相对尼加拉瓜有绝对优势,而在香蕉上有绝对劣势.尼加拉瓜则反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国都生产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获得另一种商品,则两国都会获利.加拿大专门生产小麦(生产量远大于国内需求),用一部分小麦(多余的)换取尼加拉瓜生产的(多余的)香蕉.结果小麦和香蕉都会增产,消费也更多.而且加拿大和尼加拉瓜都会获利.,绝对优势原理的假设条件和内容,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使用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 自由贸易; 在一个国家内部,资本和劳动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而在两个国家之间,资本和劳动则完全不能流动;,生产成本不变; 没有运输成本; 技术状况不变; 国内交易以劳动价值论

8、为基础,国际交易不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绝对优势的例子,绝 对 优 势,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布匹(码/劳动小时),美国,英国,6,1,4,5,这个表表明,1小时的劳动在美国可生产6蒲式耳的小麦,但在英国只能生产1蒲式耳的小麦,另一方面,1小时的劳动在美国可生产4码布,但在英国可生产5码布.,因此,在小麦生产上,美国有绝对优势,在布匹生产上,英国有绝对优势.,美国可专门生产小麦,通过贸易,交换所需的布匹,而英国则相反. 如果美国用6蒲式耳的小麦(6W)去交换英国6码布(6C),美国获利2C或节约1/2小时劳动.,同样,英国从美国处获得的6蒲式耳小麦若在英国生产需6小时劳动,6小时劳动可在英国

9、生产30码布(6小时*5码).,由于要用6码布与美国交换6蒲式耳小麦,英国获利24码布,这相当于节约了约5个小时的劳动. 这个例子说明了通过专业生产和贸易,两国均获得了利益.,绝对优势的例子,绝 对 优 势-分工前,小麦(蒲式耳),布匹(码),美国,英国,20小时,10小时,10小时,20小时,绝对优势的例子,绝 对 优 势-分工后,小麦(蒲式耳),布匹(码),美国,英国,3,3,绝对优势的例子,绝 对 优 势-交换后,小麦(蒲式耳),布匹(码),美国,英国,1,3-1=2,3-1=2,1,结论,绝对优势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部分交易,例如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些贸易.而发达国家

10、间的贸易,用绝对优势解释不了.这一问题留给了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原理的内涵,李嘉图对自由贸易理论最大的贡献 就是他的比较优势原理 (comparative advantage),二、比较优势原理的假设条件和内容,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使用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 自由贸易; 在一个国家内部,资本和劳动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而在两个国家之间,资本和劳动则完全不能流动;,生产成本不变; 没有运输成本; 技术状况不变; 国内交易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国际交易不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比较优势的例子,比较 优 势-分工前,小麦(蒲式耳),布匹(码),美国,英国,10小时,12小时,9小时,8小

11、时,比较 优 势-分工后,小麦(蒲式耳),布匹(码),美国,英国,2.125,2.2,比较 优 势-交换后,小麦(蒲式耳),布匹(码),美国,英国,1,2.125-1=1.125,2.2-1=1.22,1,比较优势原理的例子,比较优势英国,从表中看出,英国在小麦和布匹的生产上与美国相比均处于绝对劣势。 英国在布匹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小麦,因此,英国在布匹生产上有相对优势。,比较优势美国,美国在布匹和小麦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但美国在小麦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布匹,因此,美国在小麦生产上有相对优势。,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如果美国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部分换取英国布匹,则两国都会获利(同时,

12、英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匹)。,互惠贸易比率范围,从英美例子中我们知道,通过6单位小麦与6单位布的交换,两国均可获利。然而,这不是互惠贸易的唯一交换比率。互惠贸易比率范围是:4C6W12C,比较优势原理说明:,即使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相比,生产两种产品的生产率都低,生产成本都高,一国处于绝对优势,另一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两国也有发生贸易的可能。,只要一国内部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另一国内部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不一致,就有了贸易的基础。,比较优势都在相对价格较低的产品上,出口相对价格低的产品,进口相对价格高的产品。,比较优势原理的魅力,就在于它说明了在世界上大国和小国、穷国和富国都是相互依赖的,不论

13、自己和别的国家相比多么处于劣势,但只要自己的产品与自己的产品相比有相对优势,就可以利用它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仅使自己得到发展,而且也能促进别国发展。,比较优势原理也提醒大国、富国、强国不要妄自尊大,无论自己多么大、多么强、多么富,和别的国家相比如何处于优势,与实力不如他们的小国、弱国、穷国进行贸易也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大国、富国、强国与小国、穷国、弱国进行贸易不是进行施舍,而是有利于他们自己的发展,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1936年哈伯勒 戈特弗里德(Haberler Gottfried)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有的西方经济学家甚至说,哈伯勒拯救了比较优势原理,机会成本(opportu

14、nity cost),机会成本是指再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量。 不假设劳动是同质的,也不假设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更不提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机会成本的前提,社会资源有限性和人的欲望的无限性 稀缺与选择这二者的基本关系 人们为了选择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而被迫放弃一定数量别的东西,这就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哈伯勒指出,一国生产某一产品的机会成本低,就具有相对优势,就应扩大生产以出口;一国生产某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高,就应放弃生产,通过进口满足需要,用例子说明,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如果没有对外贸易,美国为了有足够的资源多生产1单位小麦,必须放弃2/3

15、单位的布匹生产,那么小麦的机会成本就是2/3单位的布(即在美国1单位小麦= 2/3单位的布),英国小麦的机会成本,如果英国小麦的机会成本是1单位小麦=2单位布,则小麦的机会成本在美国要比在英国低,因此,美国在小麦生产上相对英国有比较优势。,机会成本不变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或转换曲线(transformation curve)能更加清楚地说明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一个国家以其最好的技术,充分使用其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点的轨迹,小麦、布匹的生产可能性组合,接上表,生产可能性曲线:

16、美国,120,180,90,60,小麦,布匹,A,(a),0,图-1,用图、表解释机会成本,该图、表表明了美国在以最佳的生产技术,把全部资源充分利用情况下,小麦和布匹产出量的各种可能的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告诉我们:,在美国,小麦产量和布匹的产量之间存在着彼长此消的关系。要使小麦增加30个单位,布匹就必须减少20个单位。增加30个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就是减少20个单位布匹。,布匹/ 小麦=20/30=2/3,增加1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就是减少2/3个单位布匹;反过来,增加20个单位的布匹,就得减少30个单位的小麦,小麦/ 布匹=30/20=3/2,也就是说增加1单位布匹的机会成本就是减少3/2个单位小麦,小麦和布匹的机会成本分别是2/3和3/2,是不变的,在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低,生产可能性曲线:英国,60,小麦,布匹,120,40,40,A,(b),图-2,0,生产可能性曲线告诉我们:,在英国小麦和布匹的生产同样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要使小麦增加10个单位,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