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78455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选择题下图为云南路南石林不同植被下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示意图(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蚀越显著)。据此完成12题。1.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沙漠化B.泥石流C.石漠化D.滑坡2.为解决上述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退耕还林B.退耕还草C.平整土地D.推广太阳灶解析第1题,该地降水丰富,不会产生沙漠化问题,A项错;植被破坏严重,使山坡地表土壤裸露,在雨季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灾害,但这不是最终的环境问题,B、D两项错;植被破坏严重会造成表层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得岩石裸露,露出地表,最终形成石漠化,C项对。

2、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是山区,水土流失严重,不适宜平整土地,C项错;根据图中林地、草地植被下的土壤中二氧化碳含量,柏树林植被下的土壤侵蚀比草地植被下的土壤侵蚀弱,所以最有效的措施是退耕还林,A项对,B项错;推广太阳灶有一定效果,但不是最有效措施,D项错。答案1.C2.A通常,底层海水pH高于表层海水,远海表层海水pH高于近海表层海水。据海洋监测研究表明,表层海水pH的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图为2000年以来山东省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2000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4.造

3、成2000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入海径流带来大量污染物B.陆风不断增强,导致海水上泛C.海水温度升高,浮游植物增多D.海风不断增强,远海海水流入近海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2000年以来胶州湾近岸海域表层海水pH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态势,总体呈下降趋势。第4题,胶州湾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渤海地区,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随着入海径流流入胶州湾,导致海域内藻类大量死亡,被藻类吸收的二氧化碳大幅减少,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造成表层海水pH下降,故A项正确。答案3.B4.A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

4、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内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下图示意黄淮地区19712001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完成56题。5.黄淮地区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关系是()A.20世纪80年代之前,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B.20世纪80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C.20世纪80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D.20世纪80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6.推测黄淮地区19712001年间()A.冬季风势力减弱B.降水量显著增大C.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改变D.森林湖泊面积大量增加解析第5题

5、,图中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冬季霾日数与风力呈明显负相关,故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A项正确。注意正相关说明变化一致,负相关说明变化不一致,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第6题,从图中只能看出不同时期,霾日数与各要素的相关性,不能看出冬季风势力强弱、降水量变化趋势,更不能看出森林、湖泊面积变化;但是从图中可看出,霾日数与风力、降水、湿度的相关性发生较大变化,可能是霾的组成物质发生改变,导致同样的外部条件下,霾日数存在差异。答案5.A6.C阅读分析下面三幅图,完成79题。7.甲图中“先民拜虎为神”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8.乙图中人们

6、的行为所导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森林遭到破坏B.自然资源面临枯竭C.环境污染D.生物多样性受损9.丙图中人们的行为目的与下列人们的行为目的一致的是()A.进行垃圾分类B.进行伏季休渔C.建设水土保持林D.设立自然保护区解析第7题,远古时期,人们崇拜老虎,说明敬畏自然,崇拜自然。第8题,人们大规模猎杀老虎,反映了人类中心论的思想,所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老虎这一物种濒临灭绝。第9题,保护老虎,就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一致;进行垃圾分类,目的是减轻环境污染;进行伏季休渔,目的是资源的持续利用;建设水土保持林,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答案7.A8.D9.D读漫画美好的回忆,完成1

7、011题。10.此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过度放牧D.过度开垦11.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这种环境问题突出的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解析第10题,该漫画画的是一农夫驱使骆驼在沙漠上耕种,其“美好的回忆”是在田地里驱使牛来耕种,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第11题,该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答案10.B11.C右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当地政府扶持贫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读图文材料,完

8、成1213题。12.关于建设石坎梯田的区域背景叙述正确的是()土层薄,石漠化严重岩溶地貌为主,多大理岩石料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河流水位变化大,有春、夏两个汛期常绿硬叶林植被稀疏,涵养水源差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A.B.C.D.13.关于建设石坎梯田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A.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缓解旱情B.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C.石坎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人口容量D.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解析第12题,贵州多岩溶地貌,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土层薄,石漠化严重;河流水位变化大,主要是夏汛;以常绿阔叶林植被为主

9、,但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差;地形崎岖,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第13题,建设石坎梯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态意义方面,并没有扩大耕地面积。答案12.A13.C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根据国家发改委近日下发的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海南省三亚市成为第三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倒逼三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据此完成1415题。14.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A.全球变暖B.酸雨危害C.城市内涝D.生物多样性减少15.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可行措施是()A.减少煤炭使用量,提高石

10、油利用比重B.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C.建设海绵城市,防治城市内涝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使用私家车解析第14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造成全球变暖,因此,低碳城市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第15题,煤炭、石油都属于化石燃料,使用它们会增加温室气体,不符合低碳城市的发展方向;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与建设低碳城市关系不大;建设海绵城市,防治城市内涝,与建设低碳城市关系不大;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使用私家车,会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利于低碳城市建设。答案14.A15.D16.在一定条件下,垃圾中的废弃物会发生化学性、物理性或生物性转化,并通过水、大气、土壤

11、、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读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完成上面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示意图。A,B ,C。(2)电子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相应地会缩短,目前城市垃圾中电子废弃物的数量呈直线增长。电子废弃物不合理处置方式主要有,可能会引起的危害是。(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开展关于“固体废弃物研究”的活动,拟定了下面两个课题,请任选一个,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请在括号内打“”选择课题)课题一:家庭固体废弃物的研究()课题二:固体废弃物与人体健康()内容:。途径:。解析固体废弃物会影响大气、水和土壤,而水除了供饮用外,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

12、和养殖用水,从而使人体或农作物受污染。目前许多城市还是采用焚烧或随意丢弃等不合理的方式对电子垃圾进行处理,这样可能会造成大气、水体等的二次污染。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先选定好研究课题,然后采取问卷调查、走访、查阅文献等方法来获取资料。答案(1)水土壤灌溉和养殖(2)任意焚烧或随便丢弃焚烧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随便丢弃,电子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对土壤、水体造成严重污染(3)课题一:固体废弃物的类别和处理方式问卷调查、上网查阅资料、图书馆查阅资料、走访调查、查阅政府行政部门的统计资料等(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或课题二:固体废弃物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可能引起的疾病文献查阅、上网查阅资料、图书馆查阅

13、资料、走访调查、查阅政府行政部门的统计资料等(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广西崇左市市长信箱收到一封网民来信:这几年,我市在大力发展桉树种植,虽然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经济见效快,但危害更严重。种植桉树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肥力下降、水质恶化、原有植被无法存活、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老百姓都说它是“抽水机”“耗肥机”“毒树”和“生态杀手”!希望政府能多为子孙后代考虑,好好管理一下吧!市长回复:感谢您对我市发展的关注!就您反映的问题,现答复如下:专家研究表明,桉树没有毒性,其单位重量干物质合成所需水量远小于针叶林、黄檀、相思等树种,肥力消耗也小于玉米、咖啡等农作物。我市

14、桉树种植有如下误区:(1)每亩植株多在300棵以上(推荐每亩100棵左右)(注:1亩667平方米);(2)砍伐周期34年(巴西约78年);(3)大量使用除草剂去除林下“杂灌木”;(4)“炼山”:砍伐后放火烧山。所以,我市一些地方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不是桉树之过,通过合理种植是可以避免的。另外,我市贫困地区较多,利用桉树发展相关产业(如木材加工、造纸等),对我市扶贫工作开展有重要意义。崇左市位置示意图(1)分析过去崇左市桉树种植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2)试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为崇左市桉树的合理种植提出建议。(3)说明如何借助桉树产业的合理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其脱贫致富。解析第(1)题,

15、可结合材料中市长回复的内容分析回答。主要有种植密度大、砍伐周期短导致水分和土壤肥力过度消耗,大量使用除草剂和“炼山”导致水污染、土壤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原生植被遭破坏导致当地水土流失加剧。第(2)题,针对当地问题,结合市长回复内容,提出相应措施即可。第(3)题,一方面要延长桉树产业产业链,向上游、下游产业,甚至相关旅游业发展;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答案(1)桉树生长速度快,种植密度过大,砍伐周期短,水分和土壤肥力过度消耗,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生产力下降;除草剂过度使用导致水质恶化、土壤污染;除草剂的使用及烧山除草去杂,导致原生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地山区降水丰富,原生植被的退化导致植被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2)控制桉树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