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通用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第二节城镇化检测题(带答案解析)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78386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通用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第二节城镇化检测题(带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材通用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第二节城镇化检测题(带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材通用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第二节城镇化检测题(带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教材通用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第二节城镇化检测题(带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教材通用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第二节城镇化检测题(带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通用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第二节城镇化检测题(带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通用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第二节城镇化检测题(带答案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节 城镇化检测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A城镇人口数量增大B城镇用地规模扩大C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D城镇交通网日益完善2从阶段到阶段,该城镇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郊区交通拥堵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 BC D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镇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34题。时期/年 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镇用地年均增长率/%6.495.726.22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3.774.283.793.198

2、5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人均城镇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4据上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镇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镇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下图为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城镇化进程曲线图(城镇化率超过30%,国家进入高速城镇化的阶段,直至城镇化水平达到70%)。读图,完成56题。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日本在19501970年完成了高速城镇化我国1995年达到30%的城镇化拐点,预计高速城镇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慢于日本日本城镇化起步晚于韩国,早于中国A BC D

3、6“城镇病”实质上是生态问题,关于其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城镇生态问题城镇产业结构、生产布局不合理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城镇功能不健全造成生态失衡城镇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人口过度增长必然带来的问题A BC D下图箭头分别表示资金、技术、工业、人口的流动方向。据此回答78题。7图中所示的含义是()A城镇郊区化 B过度城镇化C集中城市职能 D城市乡镇化8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B市区失业人口增多C郊区比市中心经济更发达D高速公路、地铁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出现下图是东南亚部分国家人口城镇化水平和经济、社会城镇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910题。9过度城

4、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模式。下列国家中过度城镇化最显著的是()A文莱 B菲律宾C柬埔寨 D泰国10菲律宾的城镇化特点可能造成()A城镇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大于城镇劳动力增长速度B乡村城镇化速度大于大城市扩张速度C农村推力作用小于城市拉力作用D农业资源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泰国大力发展水稻种植可促进城镇化B越南利用廉价劳动力发展出口加工业C柬埔寨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城镇化D新加坡依靠本国资源推动工业化发展12读世界城乡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2000年,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总数约为_,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总数约为_。(2)城镇化的主要

5、表现有哪些,其中主要标志是什么?(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是_国家,简述其主要原因。(4)比较两类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特点13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城镇化水平变化图和我国城镇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表。城市(镇)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单位:个)1978年2010年城市1936581 000万以上人口城市06500万1 000万人口城市210300万500万人口城市221100万300万人口城市 2510350万100万人口城市3513850万以下人口城市12938

6、0建制镇2 17319 410注:2010年数据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整理材料二我国城镇化目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比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市建设缺乏特色。(1)分析材料一,说明我国城镇化从1978年到2012年的变化特点。(2)结合材料二,列举我国有哪些“城镇病”?1B2.B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明显看出城镇的占地面积明显扩大。第2题,从阶段到阶段生产企业大部分迁往郊区,原因可能有城区地价上涨、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镇交通拥堵等。3C4.D解析:第3题,解题关键是城镇

7、用地年均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由此可判断城镇人口人均城镇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 第4题,从1985年以来我国城镇用地和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来看,城镇用地不断增加但城镇用地中住宅用地是城镇用地主体部分。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增加,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乡村人口数量减少,城镇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属于人口迁移。农业用地转变城镇用地,农业用地面积下降。5B6.A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知,日本的城镇化起步最早,但目前速度较慢,19501970年完成了高速城镇化。我国城镇化起步晚,但目前速度较快。第6题,城镇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如果城镇发展注重生态建设,且有较高素

8、质的人群,就能够避免“城镇病”的发生。7A8.A解析:第7题,资金、技术、工业、人口由城区向郊区移动,有利于郊区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出现城镇郊区化。第8题,中心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以及城郊和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出现了城镇郊区化。9B10.D11.B解析:第10题,由图可以看出菲律宾人口城镇化水平高(为60%),但经济、社会城镇化水平低(约为32%),其过度城镇化最为显著。第11题,读图可知菲律宾人口城镇化水平高于经济、社会城镇化水平,可能会造成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大于城镇化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使得城镇就业困难;农村经济落后,社会服务资源短缺,农村推力作用大于城镇拉力作用,乡村人口流向大中城

9、市,导致乡村城镇化的速度小于大城市的扩张速度;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资源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第12题,水稻种植为农业领域,无法有效促进城镇化;柬埔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不符合国情;新加坡为岛国,资源短缺。12(1)11亿20亿(2)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和城镇数量增加、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3)发展中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经济迅速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城镇经济畸形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4)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特点起步晚,目前发展速度快,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发展不合理起步早,目前发展速度较慢,城镇化水平高,出现郊区化

10、现象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城镇化的主要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及主要原因、不同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等。据图分析,2000年发达国家城镇人口约为11亿,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总数约为20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及主要原因、不同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即可回答。13(1)城镇人口数量增多;城镇化率不断上升,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1996年以后城镇化上升速度快;城市(镇)数量不断增多,以中小城市(镇)为主。(2)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压力增大等。(任答其中3点即可)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图例和注记提示,从城镇人口数量、城镇化率和世界城镇化率的比较、城市(镇)数量和规模等方面总结变化特点。第(2)题,城镇病主要包括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就业问题和治安问题等方面。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