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45576363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第9课三峡重要问题1、 说说三峡一文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答:全文作者先写山,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然后再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写三峡的水时,先写夏水,再写春冬和秋天的水,按由盛到枯的顺序来写。二、 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答:夏季:水势浩大、水流湍急;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 三、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答:(1)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写水(2)先写山的高耸连绵为下文写夏水盛大湍急蓄势

2、。同时写夏水盛大湍急与山的高耸连绵文气相贯,一脉相承。 四、作者写三峡的四季景色,为什么没按四季顺序写,而先写夏水?答:本文作者是为水经作注,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最盛,最能表现三峡的特点,所以先写夏水。另外,先写夏水的浩大湍急,与第一段写山的高峻连绵一脉相承。五、写猿鸣有何作用?答:(1)表现峡谷悠长的特点;(2)渲染三峡秋天凄凉萧瑟的气氛。六、文末引用渔歌有何作用 答:进一步突岀三峡山高岭连水长的特点,渲染三峡秋天凄凉萧瑟的气氛,侧面表现渔民的悲惨生活。第10课答谢中书书重要问题一、答一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答:答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二、文末一句“自康乐以来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1)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2)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3)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三、文末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四、“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在原文中有何作用? 答: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全文;卒章显志,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重要问题一、记承天寺夜游中暗写月光的句子是

4、哪一句?试加以赏析。 答:“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拍影也。”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喻为像积水空明澄澈,将竹柏倒影比喻为像水中藻荇交错纵横,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二、“闲人”一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又微妙的情感,即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遣的达观等。 三、结合背景和对作者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答:“闲人”,原指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作者复杂而又微妙的情感,即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遺的达观等都包含

5、其中。另外,“闲人”在这里既指二人当时的政治处境,因被贬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含有自嘲之意;又指此时夜游的心境,富有闲情雅趣,颇有自许之意、自慰之感,表现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第11课与朱元思书重要问题一、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答: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水静处,清澈透明,干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2、 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3、 答:(1)感想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我的理解这两句由景而生慨叹,符合我们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反衬

6、出景物之怡人这里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泉林、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有可能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 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1)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流露出对追名逐利之徒的蔑视; (3)含蓄地表达了作者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四、“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答:“鸢飞戾天者”指追逐名利的人;“经纶世务者”指俗务缠身的人。五、赏析“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句话。 答: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负、竞、轩、邈、争、指”等字,化静为动,把原本静止的崇山峻岭写活了,似乎在生长变化中,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和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