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574913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长宁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市长宁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市长宁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市长宁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市长宁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长宁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长宁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华东师大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宁区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终历史质量抽测试卷(一模)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为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3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 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 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该文化成就产生的地区在下图中2考古学者认为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故称之为“新石器革命”。学者认为这是一场革命的主要根据是A交通改善,促进文化与商业交流 B使用铜器来制作工具,从事生产C开始使用文字,社会组织复杂化 D

2、从事农业活动,以耕作取代采集3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其最有力的证据是A在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牛耕劳作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4“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5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这样写道:“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这段话反映了 A雅

3、典公民履行职责意在避免极少数人的暴政 B狭隘的城邦体制制约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C小国寡民状态方便了公民参加民主政治 D交通落后促使雅典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6右图生动地再现了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某部法律公布时的情景,该法律应属于 习惯法 成文法 公民法 万民法A BC D7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授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8一个开国皇帝质问大臣,为何

4、迟迟不肯颁布他下达的命令?大臣回答道:我为了避免重蹈前朝倏亡覆辙,必须谨慎检查陛下的命令,不能与现行法令相抵触,所以延迟。这个故事最可能发生在A汉代 B唐代C宋代 D明代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9右列图示中所叙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0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这里的“第二次”是指A伊斯兰教传入中国 B火药传到欧洲C中华文化泽被东西 D早期西学东渐11等级君主制形成的根本原

5、因是A.英法王权的加强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发展 D.平民与贵族的斗争12. 史家评论某地的历史发展,指出:这个地方因具备良好的地理条件,当地人们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率先从中世纪转变到近代,创造出新的时尚。“某地”是指A. 西班牙 B. 意大利 C. 英国 D. 法国 13右列表格中是某项交易品输往某一地区的统计数字。此交易品最有可能是输入地区14511870年的总量英属北美洲399,000西属美洲1,552,100加勒比海区3,793,200巴西3,646,800总计9,391,100A奴隶 B烟草C白银 D茶叶141640年英国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其主

6、要依据是A清教徒要求实行宗教改革B议会拒绝通过新征税法案C议会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D查理一世和议会矛盾激化15启蒙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鸠都是分权学说倡导者。他们主张“行政权”由 A总统掌握 B君主享有 C议会控制D人民共有16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托克维尔评说的美国精神与形象主要源于 A联邦制原则 B中央集权原则C两党制原则 D分权制衡原则17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了启蒙思想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 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C对法国大革命起了

7、动员作用 D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18有些学者认为“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 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主要史实是A进行对外战争 B建立第一帝国C颁布民法典 D打退反法同盟1919世纪中期,德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障碍是A封建专制强化 B四分五裂状态 C军国主义盛行 D自由主义泛滥20美国学者肖尔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应。日本人相对迅速取得成功,主要不应归功于外因,应该从其内部特点去寻找原因。”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黑船事件”构成明治维新主因B岛国的小国特征催生明治维新C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情

8、况特殊D西方的力量太过强大惊醒日本21.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22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介绍研究西学C宣传民主政治 D传播社会主义23.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9、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A战争赔款太少 B外国资本不能输入C外国商品滞销 D清政府仍闭关锁国241880年,薛福成写到:“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遗患无穷”的是开设工厂 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A BC D25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包含着如此多的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互相冲突的目标,价值与理性、善与恶在这里是如此的纠结,其界限是如此的模糊。”这一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 A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B混淆了进步与落后的界限 C体现了文

10、明冲突的复杂性 D道德上肯定是其主要方面26凡持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均为改革论的学者,一般认为上述改革的共同点是 A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B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C均主张“中体西用” D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2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国民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建设没有任何成效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28右图所示为货币文物“洪宪元宝”,该货币的出现反映了 A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B清

11、朝残余势力的存在 C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强大 D新文化运动未能清除封建思想29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曾说:“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谊,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采取了一种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危险的态度。”张伯伦不能确定的“某种东西”应该是A法西斯及其侵略扩张 B苏联及其社会主义的影响C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 D经济危机及其影响30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

12、促进就业相结合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唯一条件B分裂动荡后专制权力不断被强化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32据蒋孟引英国史载:1835年,英国棉纺织业中18岁以下的童工有9.5万人,占全部工人的43.3%;女工11.9万人,占全部工人的54.3%;1839年,在英国的419560名工人中,除了23%是成年男工外,其余都是女工和儿童。这一记载表明A女工与童工的用工成本相对低廉B资本家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C成年男工独立意识增强觉醒较早D工业革命带给英国广泛就业机会33观察世界人口(从公元前400年到公元2000年)图,对该图解释最准确的是A历史上大部分时间人口数是平稳的B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导致人口激增C早期社会人口统计时存在一定缺失D工业社会的到来使人口数加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