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574337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礼记乐记中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这最能说明礼乐制度A.强化等级观念、和谐等级关系 B.以礼乐来区分尊卑,亲疏,贵贱C.成为维系西周统治的重要制度 D.礼中有乐,烘托崇高和谐的氛围2.有学者指出:“中国较早形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像日本这样等级森严

2、、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不可能引入科举制,引进了也无法运作。”该学者重在强调A.科举制让世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日本缺乏科举制的经济基础C.科举制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科举制与贵族政治极不相容3.嘉定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4.明朝中后期,内阁大臣夏言、严嵩擅权用事,但“大学士委寄虽隆,而终明世秩止正五品,故其官仍以尚书为重,其署名必曰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这是因为A.内阁主要体现皇帝意志 B.

3、尚书掌握实际的行政权C.内阁非法定的权力机构 D.内阁成功地控制了六部5.匣钵的使用是窑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陶瓷研究人员劳法盛等人早已指出: 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璧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A.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6.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佣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

4、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 D.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7.宋太宗曾下令,(房屋) 买卖双方在签合同之前加一道手续,叫作遍问亲邻,其明文规定: 凡典卖物业地产,先问房亲,房亲不买,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才得交易。宋太宗这样做的月的是A.限制官员购置房产 B.以法律规范市场交易C.调控监管房屋买卖 D.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8.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一名西班牙官员在写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密信中说道:“许多白银和银币都被运到马尼拉去交换中国的货物,虽然部分仍留在那里,但其余全部被中国商人

5、运走”,这能反映当时A.明政府已放松了海禁政策 B.中国对外贸易超过了前代C.中国手工业处于领先地位 D.明代存在着严重的“银荒”9.老了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从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 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 D.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10.在宋代理学兴起的过程中,出现了尊孟排荀的思潮,宋代学者,特别是理学家对荀子多持否定态度。这是因为A.理学家以孔子儒学为正宗 B.两者对人性的认识不同C.佛教思想影响了理学形成 D.荀子主张把握自然规

6、律l1.有学者认为,16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直面的课题,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是形成秩序的能力不再为士大夫独有,而是一边广泛向庶民开放,一边引导他们走问正确的方向;二是把在经济、社会中活动的主体个人的行动和追求利益的欲望定位于秩序之中。”据此可知,这些知识分子A.主张挽救瓦解的社会结构 B.质疑理学构建的纲纪伦常C.顺应市民阶层发展的潮流 D.萌生否定君主专制的思想12.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

7、于文人画 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13.贡斯当认为:雅典人几乎把全部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军事与公共服务之中。这种投入的回报是,他们在共同体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他们理解的自由主要是参与公共事务辫论与决策的权利。这种对自由的理解是基于雅典人的A.民主理念 B.公民意识 C.共和观念 D.法律规定14.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

8、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B.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C.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D.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1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16.美现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一西方完政的历史中号道,”社会的全做面建是必奖的,而这一信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

9、没有拥并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作者的主旨最准确的理解是A.作者强调必须建立集权有效的中央政府 B.作者强调议会中心才能体现人民主权C.作者主张总统权力必须受到国会的制约 D.作者肯定美国联邦制共和制17.荷兰海运博物馆馆长舍肯伯鲁克说,16世纪荷兰商船大约有1800多艘,“从船的造价上看,荷兰一条商船的造价差不多是英国的6065%”,“在英国商船上,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需要坚硬的木头,而荷兰商船是没有武器装备的”。这说明A.英国工业发达,荷兰造船业较落后 B.荷兰远洋海运成本低,但是风险大C.荷兰以国内贸易为主,英国侧重海外贸易 D.英

10、国靠海盗抢掠起家,荷兰通过贸易获利18.观察下侧图表,其中乙国是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19.“人应该与上帝平起平坐,因为两者同为世界主宰”。主张这种观点的最有可能是A.启蒙思想家 B.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者C.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D.近代的儒学思想家20.当代一位西方学者指出:“马克思关于贫穷将迫使工人阶级发动革命的预言并没有空现,部分原因在于这一预言受到了及时理会。”19世纪下半叶,“政府加快了为民服务的步伐,尤其表现在统一管理大众卫生、教育和食物供给”;“雇主们开始提高工资,改善工作状况。”“经济繁荣发泄了无产阶级的怒火你不可能煽动一个衣食无忧之人闹事”。这位学者强调A.马克

11、思主义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社会自我调整B.政府和资本家的积极合作避免了社会动荡C.工业革命促成经济大发展和工人阶级状况改善D.西方社会从此开始建立现代意义福利国家21.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岁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A.着力推翻沙皇专制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C.推进和平民主的逃程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22.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

12、山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说明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C.苏联工业化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机遇 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机器23.据联合国统计,2004年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值达到7160亿美元,交易数达6134起,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特大交易有141起。这说明A.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贸易 B.经济全球化发展存在阻力C.全球投资自由化得到发展 D.国家间经济斗争日趋激烈24.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第三天就签署了退出亚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TPP 行政命令被解读为贸易保护主义。此前泰国、韩国和加拿大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这反映的是A.区

13、域化合作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B.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范围财富分配C.区域化合作是把双刃剑 D.发达国家失信于发展中国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等级为特征的传统礼制进一步突破,知识分子阶层、商人阶层整体崛起,这些影响到社会风尚的变化,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期律令严明,人遵划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一一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 初探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 年) 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明朝的这次“对外开放”迅速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是明朝的对外贸易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总数多达数亿两,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富人阶层普遍喜欢囤积白银,一方面白银是财富的象征和避险的工具,另一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