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诊疗常规-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5574305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诊疗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内科诊疗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内科诊疗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科诊疗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诊疗常规-(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可能系多种发病因素和复杂的发病机理所致。对于迄今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 病史采集 】 1. 对在门诊就诊的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做简要就诊记录。入院后24小时之内必须完成住院病历记录。 2. 病历采集的内容应该包括: (1)血压升高的时间和水平; (2)以往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 (3)可能影响血压控制的神经精神和环境因素; (4)家族史; (5)是否有心、脑血管、肾病及糖尿病史; (6)体重状况、运动量、饮食状况; (7)其它药物服用史。 【 体格

2、检查 】 1初次体检病人应休息十分钟,按标准测血压方法连续测上臂血压三次; 2发现两侧桡动脉搏动不一致需测两侧上臂血压; 3行心、肺、腹部检查; 4行颈、胸、腹部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存在; 5必要行神经系统和眼底检查。 【 实验室检查 】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X线、UCG、必要腹部CT和相关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生化检查。 【 诊 断 】 根据1978年WHO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我国1964年兰州会议对我国高血压诊断修改和方案,1974年北京会议收缩压考虑年龄因素,规定高血压诊断标准如下: 1凡舒张压持续超过12.0Kpa(90mmHg)者,不论其收

3、缩压如何,均列为高血压。 2凡舒张压持续在11.3Kpa12.0Kpa(8590mmHg)者,列为高血压可疑。 3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按1992年WHO标准,因我国未制定这方面标准。 65岁以上:确定高血压SBP21.3Kpa(160mmHg) 或DBP12.0Kpa(90mmHg)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SBP18.621.3Kpa(140160mmHg) DBP12.0Kpa(90mmHg) 【 治疗原则 】 1凡舒张压在90100mmHg无症状者:非药物治疗,观察4周。 2凡舒张压在观察4周未测得95mmHg者:药物+非药和治疗。 3降压治疗一般要求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对于

4、重度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或伴有明显脑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40150/90100mmHg即可。 药物治疗简单的导向: 1以舒张压增高为主,收缩压不高者-以血管扩张剂为首选; 2血压高,伴有浮肿者-以利尿剂为主; 3舒张压与收缩压均增高者-或a阻滞剂+血管扩张剂; 4血压增高伴有心率增快者-阻滞剂为主; 5难以控制的高血压-采用二种或三种药物联合应用。 【 疗效标准 】 1血压控制在140/90mmHg水平以下,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称痊愈。 2血压未达到上述水准,有临床症状者,称未愈。 3血压降到目标水平后,无明显临床其它并发症存在,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心 绞 痛 【 病史采集 】

5、 1住院病人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病历记录,门诊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做简要相关病情记录。 2病历的采集内容应包括症状的发生、发展、诱因、特别胸痛的位置、性质、放射部位、发作时间、治疗反应、有无危险因素及合并症。 【 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 1入院后必须在15分钟内完成体格检查,并做18导联心电图。 2心绞痛持续发作1小时不愈者需查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排除心肌梗塞。 【 诊 断 】 1具有典型心绞痛,相应心电图缺血和/或传导系统的改变可做出明确诊断。 2凡症状不典型、心电图改变可疑或正常者或具有典型症状但心电图无改变者都需进一步检查,包括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X光心脏摄片、必要同位素心肌扫描、大血管核磁

6、共振检查、与各种可能引起胸部疼痛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 治 疗 】 凡诊断明确的或可疑心绞痛者都应该按心绞痛进行治疗,诊断不明确者一方面治疗并观察治疗反应,另一方面同时进行鉴别诊断有关检查,避免贻误病情。 【 治疗原则 】 1根据病况限制一定体力活动范围,避免过度工作紧张,避免或消除一切诱发因素。 2戒烟、避免大量饮酒和禁用烈性酒。 3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痛风等都需同时治疗。 4以劳力性心绞痛表现者用药以硝酸脂类和-阻滞剂为主的药物联合治疗,注意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如肺部阻塞性疾病、哮喘者都禁用-阻滞剂。以自发性心绞痛表现者以硝酸脂类和钙拮抗剂为主联合用药,同时注意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7、、用药反应,用药剂量应是个体化。 5对症处理、中西医结合。 6抗凝治疗:目的是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可选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力抗栓、华发令、肝素、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对有出血性疾病、活动性胃溃疡、近期外伤、对上药有过敏者都是禁忌证。 7经药物正规治疗无效者,必须行冠脉造影,在造影的基础上必须采用PTCA、支架或搭桥手术等,适应证和禁忌证详见介入性诊疗技术规范。 【 疗效标准 】 1治愈:心绞痛的症状消失,心电图缺血的改变恢复正常。 2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发作的程度减轻,心电图缺血状态改善。 3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凡未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急性心肌梗死 【 病史采集

8、】 1病人住院后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历记录,门诊病人必须建立病历简要病情记载。 2病历采集的内容应该包括症状的发生、发展、诱因、危险因素、有无合并症,治疗的经过和治疗反应。 【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1入院后15分钟内必须完成体格检查,并做18导联心电图。 2发病后6小时应抽血查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等检查。 【 诊 断 】 1具有冠心病史,典型的心前区疼痛史,心电图符合AMI改变、心肌酶谱增高、肌钙蛋白阳性者可做出诊断。 2凡诊断不明确又怀疑AMI者应认真进行鉴别诊断,包括心绞痛、夹层动脉瘤、急性心包炎、肺部疾患等应立即作相关检查,特别X光胸片,必要胸腹部CT或MRI等检查。 【 治 疗 】

9、确诊或怀疑为AMI者首先按AMI治疗、观察。 1有条件病人应住入ICU病房,并做特护记录,内容包括HR、R、BP和病情的变化,用药的药名、剂量、给药的浓度及其他治疗方法,绝对卧床休息57天,有并发症可适当延长,总之视病情而定。 2氧气吸入。 3止痛,在硝酸甘油静点的基础上,按病况用止痛剂。注意掌握用药的指征,用硝酸甘油需注意血压、心率的改变,按病情不断调整剂量,用镇痛剂特别是吗啡、度冷丁止痛剂,应注意是否合并阻塞性肺部疾病,严格掌握禁忌证。 4控制好血压。 5处理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 6对合并症的处理: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痛风等。 7有条件在发病12小时内,可行冠造、

10、PTCA、支架术或溶栓等治疗(必须掌握适应证、禁忌证、见介入性治疗章节)。 8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可选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力抗栓、华发令、肝素、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有出血疾病、活动性胃溃疡病、近期外伤及上述药物过敏者都是禁忌证。 【 疗效标准 】 1治愈:发病四周内症状消失,心电图上留下Q波,ST-T基本恢复正常,各项并发症均治愈。 2好转:病情明显好转、稳定、有的偶有心绞痛发作,各项并发症好转,心电图ST-T持续有改变。 3未愈:未达到上述水准者。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第五节 病毒性心肌炎 【 病史采集 】 1住院病人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病史采集应包括病因

11、, 症状发生发展过程, 加重及缓解因素, 严重程度, 有无合并症, 治疗经过及治疗反应。 3起病前13周内常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和肌酸痛等症状。 4起病可无明显症状, 也可出现乏力、胸闷、胸痛、心悸、头晕、呼吸困难、心源性晕厥和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5与之鉴别的症状: 胸痛、心悸、晕厥、呼吸困难。 【 体格检查 】 1全身检查: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 2专科检查: (1)心脏体征: 心界、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及附加音。 (2)肺部体证: 呼吸频率、肺部罗音、性质及范围。 【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 1三大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沉、抗“”、C反应旦白、血清谷草转氨酶、乳酸脱

12、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功酶活性增高。血清病毒抗体滴度高于正常4倍。 2辅助检查: (1)胸部X线片( 正侧位)。 (2)心电图。 (3)超声心动图。 (4)核素心肌显影( 必要时)。 3特殊检查: 心肌活检( 必要时)。 【 鉴别诊断 】 1急性心肌梗塞。 2风湿性心脏炎。 3药物性心肌损害。 【 治疗原则 】 1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 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 2药物治疗: (1)营养心肌药物、大量维生素C及其他维生素。 (2)抗病毒药物: 金刚烷胺、阿糖胞苷、吗啉呱、板兰根、干扰素。 (3)抗生素( 预防感染)。 (4)肾上腺皮质激素: 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用。 (5)提高免疫功能药物:

13、左旋咪唑、转移因子和丙种球蛋白。 (6) 出现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快速型或缓慢型心律失常可分别采用抗心律失常药及(或)心脏起搏治疗, 心功能不全予抗心衰处理。 【 疗效标准 】 1临床治愈:症状消失,酶学恢复正常,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其他并发症治愈。 2好转:病情好转稳定,心电图有好转,其他并发症有所好转。 3未愈:未达上述标准者。 【 出院标准 】 凡达临床治愈或好转及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起搏、频率、节律的异常及(或)传导发生异常。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可分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 【 病史采集 】 1发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心律快慢,节律是否整齐,发作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是否有伴随症状。 2有无发热,与情绪激动、劳动有无关系。 3有无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尿少、浮肿等。 4有无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史。 【 体格检查 】 1注意心脏是否扩大、有无病理性杂音、心率及节律的改变。 2测血压、注意有无血管杂音及颈动脉搏动的情况。 【 其他检查 】 1心电图检查,危重病人需持续心电监测。 2必要时作Holter心脏电生理检查。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诊断要点 】 1临床表现:病人可有心悸、头昏,少数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