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编号构音障碍的康复训练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573530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7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01编号构音障碍的康复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401编号构音障碍的康复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401编号构音障碍的康复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401编号构音障碍的康复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401编号构音障碍的康复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01编号构音障碍的康复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01编号构音障碍的康复训练(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音障碍的康复训练,贺州广济康复医院儿童康复中心,一.构音的概念,构音:说话者把说话意图(意思、情报)通过发声发语变成声音传达给对方,这个过程叫构音。 构音器官:参与构音的各个末梢器官叫构音器官或发声发语器官。,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包括:肺、支气管、气管、胸廓、横膈膜和辅助横膈膜运动的腹肌群组成。,构音的发生过程,1.呼吸运动:呼气产生声音的能源。说话时的呼吸符合下列条件: (1)呼气时要有一定的压力 (2)呼气时压力能维持一定的时间 (3)能适当控制呼气压的水平 (4)以上的条件,不需要特别的努力呼吸都是在无意识中实现(5)说话时,吸气相在0.5秒左右,呼气相在5秒以上。,2.喉头运动:将呼气

2、气流变成声音(发声、喉头调节) 3.调音运动:将音源进行各种变调,给予语言的音色。,调音,语音产生时,声门以上各个器官的作用叫调音。 调音器官包括:唇、齿、腭(软腭、硬腭)、咽、舌、下颌、鼻腔等。受舌下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等支配。,语音学基础,音素:是可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 1.元音:是发音时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 2.辅音:是发音时气流在一定部位受到阻碍,并冲破阻碍发出的声音 音节:是在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自然语音单位,发辅音时,对气流能够形成阻碍的发音器官就是主要的发音部位: 双唇音 b p m 唇齿音 f 舌尖前音 z c s 舌尖中音 d t n l 舌尖后音 zh ch

3、sh r 舌面音 j q x 舌根音 g k h,发音方法: 1.塞音:b p d t g k 2.擦音:f s sh r x h 3.塞擦音:z c zh ch j q 4.鼻音:m n 5.边音:l,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送气音: p t k 不送气音:b d g 清音和浊音:汉语拼音中,只有m n l r为浊音,其余为清音,儿童语音发育顺序,年龄 90%标准 75%标准 1.6 d、m d、t、m、n、h 2.1-2.6 n b、p、g、k、x、j、q 2.7-3.0 b、t、f、h、x f 3.1-3.6 g、k 3.7-4.0 p 4.1-4.6 t、s、j、q、r、l l、s、sh、

4、z 4.6 sh、zh、ch、z、c zh、ch、z、c,二.构音障碍的概念及分类,构音障碍是指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病变或构造的异常使发声、发音、共鸣、韵律异常。表现为发声困难、发音不准、咬字不清、声响、音调及速率、节律等异常和鼻音过重等言语听觉特征的改变。,(1)运动性构音障碍,指由于参与构音的诸器官(肺、声带、软腭、舌、下颌、口唇)的肌肉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疾病所致运动功能障碍,即言语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和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一般分为六种类型,1.驰缓型:下运动神经元损伤。鼻音过重、音量低、字不清伴吞咽困难。病因主要有外伤、炎症、变性性疾病、循环障碍、代谢障碍等。 2.痉挛型:上运动神

5、经元损伤。说话缓慢费力、字音不清、鼻音重,如为双侧大脑损伤,伴强哭强笑,吞咽困难。病因主要有外伤、中风、脑肿瘤、脑瘫等。,3.运动失调型:小脑或脑干传导束病变。发音不清、含糊,语音语调差,声调高低不一,间隔停顿不当,言语速度减慢。发音低平、单调,可有颤音,音量控制差. 4.运动过少型:椎体外系病变,构音肌群不自主运动和肌张力改变主要为构音肌群强直造成发音低平、单调。多见于帕金森氏综合征。,5.运动过多型:椎体外系病变,如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手足徐动症脑瘫等,发音高低、长短、快慢不一。嗓音发哑紧张,言语缓慢,为构音肌不自主运动造成。 6.混合型: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脑干病变

6、等。,(2)器质性构音障碍,由于构音器官的形态异常导致机能异常而出现构音障碍。 病因:先天性唇腭裂、先天性面裂、巨舌症、齿列咬合异常、外伤致构音器官形态及机能损伤、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主要的言语症状,1.鼻咽腔闭所不全所致的构音问题 共鸣异常、鼻音化:由于爆破时摩擦音所需的口腔内压不足所致辅音歪曲、省略; 声门爆破音:声门闭所后又急剧开放而出现干咳似的声音 咽喉头爆破音:舌跟后缩而发出的声音 咽喉头摩擦音:由下咽头到喉头所发出的声音,2.与鼻咽腔闭所无关的构音问题 上腭化构音:舌尖音的构音点向后移所致 鼻咽腔构音:舌后部与软腭接触时,呼气从鼻中放出而发出的声音 侧音化构音:舌向侧方移动,呼气

7、不是从舌中央部呼出,(3)功能性构音障碍,指错误构音呈固定状态,但找不到作为构音障碍的原因,即构音器官无形态异常和运动机能异常,听力在正常水平,语言发育已达4岁以上水平,即构音已固定化。,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语音的听觉接受、辨别、认知因素、获得构音动作技能的运动因素、语言发育的某些因素有关,大多病例通过构音训练可以完全治愈。,言语症状,1.在正常语言发育中见到的构音错误:如kt,g d 等位置替代 2.构音点后移:齿音的构音后移,成为腭化构音,不使用舌尖或舌前部,如t、d k、g;z、c、s g、k,3.侧音化构音:呼出气流不是从口腔中部而是由侧方漏出。如z、c、s,zh、ch、sh

8、部分或全部 4.声母、韵母的歪曲、省略 5.鼻咽腔构音:用舌背闭锁口腔,从鼻腔发出气流和声音,如i、u等,三.构音障碍的评价,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评价法 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听力语言科研制,包括构音器官检查及构音检查两大方面,通过检查,能判断构音障碍的类型,找出错误的构音及错误构音的特点,对指导构音障碍的训练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构音器官检查 2构音检查,1.构音器官检查,1)目的: 通过构音器官的形态及粗大运动检查来确定构音器官是否存在器质异常和运动异常。 常常需要结合医学、实验室检查、言语-语言评价才能作出诊断。 此外,病史、交往史、听觉和整个运动机能的检查有助于诊断。,2)用具:压舌板

9、、手电筒、长棉棒、 指套、秒表、叩诊锤、鼻息镜等。 3)范围 肺(呼吸情况)、喉 、面部 、口部肌肉 、硬腭 、软腭、腭咽机制、舌、颌、反射,4)方法: 在观察安静状态下构音器官的同时,通过指示或模仿,使之做粗大运动,对以下项目作出评价: 部位:构音器官哪个部位存在运动障碍? 形态:确认构音器官的形态是否异常及异常运动。,程度:判断异常程度 性质:中枢性、周围性或失调性 运动速度:是否速度低下或节律变化。 运动范围:运动范围有否限制,协调运动控制是否低下。 运动的力:确认肌力是否低下。,具体方法,1.呼吸: 平静呼吸:观察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呼吸频率。 深吸气后慢呼气:最长呼气时间 2.喉功能

10、: 深吸气后发“a”音:记录时间, 发四声: 观察音量、音质、音调、有否嘶 哑、震颤,3.面部: 观察是否对称、单侧或双侧麻痹、痉挛、眼睑下垂、流涎、鬼脸、面具脸、抽搐、扭曲、口呼吸,4.口部肌肉: 噘嘴:嘴唇缩拢 咂唇:唇力量 呲牙:闭唇沟变浅、口角歪斜 紧闭双唇:唇力度,5.硬腭: 观察腭弓是否高窄、异常生长物、皱摺是否正常,有否粘膜下腭裂 6.腭咽机制: 软腭是否下垂、抬升是否有力, 悬雍垂有否分叉 扁桃体如何,有否腭扁桃体 有否节律性波动或痉挛 鼓腮、吹气、鼻息镜:观察鼻漏气,7.舌 伸舌:能否伸出、有否偏歪、舌肌萎缩、震颤 摆舌、卷舌、环绕:速度、范围、灵活性 顶压舌板:舌力度 8.

11、下颌 张口、闭口:下颌有否偏歪、运动范围 9.反射 角膜反射、下颌反射、缩舌反射、咽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口轮匝肌反射,2.构音检查,是以普通话为标准音结合构音类似运动对患者的各个言语水平及其异常的运动障碍进行系统评价 包括:一般会话、单词检查、音节复述检查、文章水平检查、构音类似运动检查、结果分析和总结,(1)检查用具,单词检查用图卡50张 记录表 压舌板 卫生纸 消毒纱布 吸管 录音机,(2)检查方法,一般会话 观察是否可以说 音量音调变化 是否清晰、气息声、粗糙声、鼻音化、震颤等,单词检查 50个常用单词图卡,如小草、摩托车、草帽等,包含了汉语拼音的所有声母、韵母(用国际音标标记) 记录读

12、音:正确、置换、省略、歪曲、鼻音化,还是无法判断,音节复述检查 按照普通话发音方法设计,共常用140个音节,观察发音的同时,注意异常的构音运动,发现患者构音特点及规律。 如:ba bo bi bu bei bai ,pa po pi pu pen ping pan,文章水平检查 为一首儿歌: 通过在连续的语言活动中,观察患者的音调、音量、韵律和呼吸运动。如:冬天到,冬天到,北风吹,雪花飘,小朋友们不怕冷,排起对来做早操,伸伸臂,弯弯腰,锻炼锻炼身体好。,构音类似运动检查,根据普通话特点,选用15个构音类似 运动。 发现构音异常的运动基础,指导今后的训练。,如:x舌和齿的摩擦 构音类似动作为:

13、舌平伸于上下颚及 前齿 之间,从中间出 气 1.舌平伸出上下齿之间 2.正中部放细管,用牙咬住呼气,看是否从正中出气,结果分析和总结,什么音错? 什么条件下错?词头、或与某些音结合时 错误的方式?歪曲、置换、省略或其他 构音类似运动能否完成? 被刺激性如何?提示后能否纠正 总结:,训练原则,1、改变固定化的构音习惯 (1)改变错误的构音动作。 (2)正确构音动作的再学习。 2、构音训练方法 (1)必须训练听辨别音 (2)必须严格训练构音动作 (3)要设法排除错误构音习惯的影响。如:为了矫正和巩固正确发音,需要临时挑选一些单词、句子并持续的使用。,训练计划的制订,1.训练的适应及训练方针的制定

14、(1)语言发育水平大体在4 岁以上,习惯化的构音异常,特别是在被别人嘲笑的情况下,应进行早期的构音训练。并且应该教会家长协助训练。 (2)在构音错误无特异性,错误方式不固定或有波动,有构音的被刺激性或伴有语言发育迟缓时,一边促进语言发育,一边观察构音发育。,2.发音训练内容 (1)参考构音发育标准,选择一贯性低、未定型的音,尽量选择容易发的音,例如不能发“k”和“s”时,应先选择训练“k”。 (2)可以根据构音点,构音方法的相似性制订训练计划。例如同类音“g、k、h”的波及效果等。 (3)训练过程中发现一个音训练效果不好,也可以实验性的训练另一个音,3.训练方法的选择 在训练过程中,并非只选择

15、一种,而是多种方法相互补充,以求达到最佳效果:,(1)利用听觉的训练方法1 )听音辨别训练:适用于不能分辨语音或分辨能力较差的儿童,听取语言治疗师发的正确的音。辨别自己的错误发音并让其复述正确发音。也可以先教患儿正确拼音和文字,并将它们写在纸上,当治疗师发音时,让患者指出相应拼音和词已上学的儿童可以将其错误音放在词的不同位置,治疗师说出包含该音的词时,患儿可以指出音的位置。如能分辨语音则可以训练单词。,2 )听觉刺激法:适用于错误语音具有被刺激性(未定型时)方法是复述单词和音节。一般只用此方法难以改善,可以作为配合训练方法。,(2)构音动作训练法:几乎适用所有构音错误呈固定化、习惯化的儿童。必

16、须使用避开错误构音习惯的构音动作训练方法。,4.构音训练顺序 (1)训练过程: 引导构音动作 自发正确发音 熟练正确发音 向其他发音泛化,(2)构音运动的学习 1)诱导目的音正确动作:从构音动作相似的音开始,在形成新的构音动作时,让其模范动作,用语言说明和使用镜子加深理解 2 )用单音节稳定正确音的构音动作。,3 )在说话中引用正确的发音: 使用为训练特别挑选的词汇; 单词、句子、短文的应用从音节数少、发音组成容易的实用性词语开始,例如自己或小朋友的名字、问候语、称呼同等; 用录音机再现自己错误的发音和正确的发音进行比较: 促进实用化。,对儿童可以利用说儿歌、做游戏等不孤单方式逐步同训练课题以外的言语活动过渡。这种过渡存在个体差异,一般说年龄越大,难度越大。但至少应做到在训练场所能够熟练应用,并且出现错误时能自己纠正。,5、选择训练教材可以选择画片、图册、向练习册上贴画等,根据不同情况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