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必然性及当代价值(修改))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45572729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必然性及当代价值(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必然性及当代价值(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必然性及当代价值(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必然性及当代价值(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必然性及当代价值(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必然性及当代价值(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必然性及当代价值(修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小论文)学 号:S315220022专 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军任课教师:坤 教授2015年10月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必然性及当代价值军工程大学摘 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思潮为基础的,创造性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民本”等概念来解释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概念,从而促进了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我们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提供现实价值。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逐渐成熟之时,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2、不断地被西方列强侵略,受到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于是,在一个长时期中,我们一直处于模仿西方国家走过的道路,并未找到适合我们的一种主义。但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成为了现实,马克思主义不断地被更多人所接受和传播,更好地“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1(P1360)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传播有它的历史必然性。 一、当时中国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条件 第一,20世纪初的中国受到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外部条件。 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文明的耀眼的光明,它不仅代表了广大人民

3、的利益,而且也超越了地域的局限,成为有“世界性意义”的一种主义。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时,处在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的俄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十月革命的消息,就像星星之火遇到干柴,立刻燃烧蔓延。马克思主义也冲出欧美国家,成为全世界的关注焦点。据学者考证,1989年夏天我国第一部系统讲解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的著作泰西民法志在出版。这部著作是英国人克卡朴的社会主义史中文译本,书中这样写道:“马克思是社会主义史中最著名和最具势力的人物,他及他同心的朋友昂格斯(即恩格斯)都被大家认为科学的和革命的社会主义派的首领。”2正是在

4、马克思主义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和研究之际,1919年7月25日列宁的俄政府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和与1920年9月27日发表的第二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帝俄与中国、日本协约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放弃在中国的中东铁路方面特权,还建议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和缔结友好条约。长期以来,中国经历了帝国主义将不平等条约强加中国,而联政府主动废除在华特权,这也促进了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向往。这是马克思主义在早期中国传播的时代条件。 资本主义间歇性经济危机爆发,又进一步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第二大段的逻辑关系。 “进一步”好像不太合适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危机爆发,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这让世界人民重新

5、审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人民也不再一味的崇拜所谓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而是通过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暴露,逐渐看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替代的规律性,不断地开始宣传马克思的正确性。这一次的经济危机,影响围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持续时间长,破坏性严重,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冲突、贫富差距等展现的淋漓尽致,为了摆脱危机稳定社会,在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了要求资本主义文明向中国封建文化“回归”的怪异现象,如德国兴起的辜鸿铭“热”。范例如果更相识点就好了但是历史不会倒退,这样只会让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体现的更加生动。正是这次的经济危机也为马克思主义能够在早期中国传播奠定了国际条件。 在一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

6、和会,中国的外交失败又是马克思主义在国传播的又一转折点。一战的胜利,给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带来了久旱逢甘露般的希望,中国人民渴望用战争胜利的果实来证明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公理主义”的胜利。中国的爱国人士相信按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的十四条中国能从日本手中收回战败德国在掠夺的非法权益。但是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却将战败德国在擢取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不仅无情的抹去了和平宣言的迷人色彩,也给乐观等待的中国人泼了一盆冷水,使中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了所谓的“公理”只是掌握在西方列强手中的公理。感觉好煽情,考虑客观描述。尤其当中国人熟悉巴黎和会上的丧权辱国不仅与西方列强的瓜分有关,而

7、且也与中国的军阀政府对日本施行的政策有直接关联,这时中国人愤怒的矛头不仅指向日本,也指向本国军阀。3 巴黎和会的结果使中国人从模仿西方、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自由到否定资本主义。 第二,在国际背景影响下的同时,中国国具也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部条件。标题可以不提“在国际背景影响下的同时”,直接指明此段核心“国内条件”。 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对文化运动做了反思。五四运动之前,支配先进知识分子世界观的是资产阶级主义思想。这样的世界观曾经引导知识分子投身中国社会的改造,具有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意义。五四运动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的序幕,知识分子被新的思想所吸引,形成了如同志所说的“一

8、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经过十月革命的洗礼,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文化运动对社会的改造是有局限性的,中国想走向独立,必须像俄国那样经过革命才能挽救中国。这构成了马克主义传播的部条件。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志趣相同,努力探求新思想的青年,纷纷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者是大钊。他在1918年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初步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局,揭露帝国主义的本质。大钊在1920年3月,在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

9、思主义研究会“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当然在这一时期先进知识分子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除了研究会,还通过创办报刊,经营书刊,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而让更多的先进的中国人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时的知识分子一方面通过自己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提高自己理论功底同时也培养了其他更多的马克思主义者,另一方面通过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走上街头,走进工厂宣传,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这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群众基础。此段只做了关于“先进中国人”的条件,考虑加上马克思主义得以传播的土壤,例:社会形态、矛盾。进一步说明马克思得以在中国传播、发展、壮大的必然性。 二、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使

10、它能够满足当时中国理论的需要 “一切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个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4(P544)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也是这样的,它是在欧洲长期工人运动中实践,并完善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大清王朝,日渐衰落,沉沦风雨飘摇,腐败无能,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封建社会日趋走向灭亡,完全与世界的形势格格不入,闭关锁国,更是让中

11、国与世界隔离开来,使中国走上了历史的分水岭。而此时中国国的先进分子试图通过变法、革命改变现状,如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主伸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的资产阶级的思想等。随着这些爱国救亡运动纷纷宣告失败,广大的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压迫的无产阶级、农民和知识分子开始为了自己的权益而斗争。到1913年全国工人阶级人数约100万人左右,并在不断扩大,而且此时工人阶级已经开始有了罢工。在1912年到1916年间,中国工人先后进行了约60次罢工斗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在不断的罢工中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实践。这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

12、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在20世纪初的中国,除了有马克思主义外,还存在其他主义,如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实验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马克思主义也在这些错误思潮中经过斗争,逐步生根发芽,来满足中国的理论需要。这期间进行了多次论战,主要的三次论战有: 第一次是“问题与主义”之争。挑起这场论战的是资产阶级右翼代表人胡适。胡适用实用主义为依据,认为在中国经济困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只有改良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所以少谈一些“主义”。针对他的挑战,大钊在1919年8月出版的每月评论第35号上发表给胡适的公开信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中国的社会问题“必须求一个根本解决,才能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手

13、段必须是革命此句是否属引用?。用已学的专业知识解释一遍?!因为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马克思主义则从。解释了。让广大。认识到,中国。必须走。与后文形成衔接?!马克思主义者通过这次论战,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摆脱了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自觉的用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和认识解决中国的问题。 第二次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当时以梁启超、东荪为代表的研究系的论战,来划清了与假马克思主义者的界限,肯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假马与走资本什么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建立中国共产党,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第三次是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先说明无政府主

14、义、其危害(大量知识分子混淆了。,误解了,。在中国革命道路上走入歧途)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时与无政府主义开展了阶级斗争以后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论战。经过论战,大量知识分子清晰的明白了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区别。还有许多无政府主义者抛弃了原来的信仰,走上了信仰马克思主义道路。 通过这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树立了自己的优势,使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得到提高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指导思想。 三、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特定土壤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5(P11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被传播,使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这不仅根源于中国国的需要,还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的常理上存在一致性有关。在社会结构方面,马克思主义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国思想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一致性太肯定,选用相似性。早在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就各自对大国世界进行了描述。孔子所讲的“大国”社会,讲求“天下为公”。老子提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君,乐其俗”的要求。6到了近代以后,洪秀全设计了一个有衣同穿有饭同食的理想天国。所以不难发现,当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时,这正是由于这些相似性影响着人们对现实发展道路的选择。这就是更容易被进步人士接受的原因。在思想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民本思想更为丰富。孔子主重民、富民、教民,孟子提出“民重君轻”,荀子把君臣关系比喻为“舟和水”的关系,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无不体现出民本思想。而这与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