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法治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共31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72266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与法治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共31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政治与法治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共31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政治与法治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共31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政治与法治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共31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政治与法治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共31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与法治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共31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与法治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共31张PPT)(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题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探究与分享,有观点认为,法律是人类的重大发明,有些发明使人类如何学会驾驭自然,法律则使人类学会如何用规矩来驾驭自己。 思考:1、请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2、搜集历史上的法治名言或结合一部具体的法律,说说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产生 法律是人

2、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法律的本质 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3法律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古代社会的法律,对女子的杖刑,酷刑,近代以来-法治代替了人治,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4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4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

3、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名词点击,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4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把西方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而失败 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组织人员搜集、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注意研究各国情况、动态。他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世界5大洲30余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还摘译了各国律例。其中一类使关于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法律、鸦片生产和时事的知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就是为抗英斗争制定政策的参考,课堂练习

4、,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B.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C.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 D.在古代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课堂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组织人员搜集、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注意研究各国情况、动态。他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世界5大洲30余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还摘译了各国律例。其中一类使关于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法律、鸦片生产和时事的知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就是为抗英斗争制

5、定政策的参考,林则徐把西方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 回答:林则徐把西方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为什么失败了?,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意义,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探究与分享,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马克思说:“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

6、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恩格斯说:“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已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这些论述对于法的本质、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有什么意义?,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课堂练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B.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

7、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C.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被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课堂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是法理学上的概念,是指法对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所发生的一种影响,它表明了国家权力的运行和国家意志的实现。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是从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这一角度提出来的,而社会作用是从法在社会生活中要实现一种目的的角度来认识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规范作用是手段,社会作用是目的。 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有哪些?,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国家

8、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名词点击-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内容,目的是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包括风俗习惯,宗教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法律规范等。社会规范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人们共同生产、生活的需要,也同时是人们共同生产、生活活动的规律性表现。不同种类的社会规范,反映了人们共同生产、生活的不同方面,对调整社会关系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我国宪法的修正-制定和认可,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

9、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先后5次对1982年宪法即我国现行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制定外商投资法-制定和认可,2019年在3月15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以2929票赞成,8票反对,8票弃权获得通过。,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2020年2月21日,因任城监狱疫情防控不力,经山东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免去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省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第一政委解维俊,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政

10、委姜运华,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文杰,任城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刘葆善,任城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刘勇刚,任城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陈为宁,任城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试用期)邓体贺,任城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试用期)房德峰的职务,有关问题继续深入调查。对上述相关人员及其他责任人员,由纪检监察机关依程序进行调查,依规依纪依法作出处理。,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政治职能: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社会职能: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社会主义法: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

11、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2、原因: (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课堂练习,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B.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D.法的职能既有政治职能,又有经济职能,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成就: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

12、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3)

1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法治建设在路上,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开启法治建设新纪元。,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1982年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法治建设揭开新篇章。,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

14、依法治国,对法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我国宪法进一步完善。,探究与分享,思考: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对你有什么启示? 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法的历史类型,法律的本质,原因,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成就,法的产生,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法的职能,法律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的决定因素,法的作用,法的基本形式,法的本质,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材料: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观及其制度安排。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本质特征和要求是自由和平等,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人权德 法治保障取得哪些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