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上历史与社会2.1.2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557126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九上历史与社会2.1.2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九上历史与社会2.1.2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九上历史与社会2.1.2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九上历史与社会2.1.2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九上历史与社会2.1.2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九上历史与社会2.1.2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九上历史与社会2.1.2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能说出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能区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知道苏联的成立。2结合史料,认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结合课文,自学苏联农业集体化。学习史料,分析斯大林体制的特点及利弊,能简单对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出自己的看法。3认识到依据国情制定政策的历史教训,学习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2难点:斯大林体制;对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认识。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

2、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2采用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证据,以问题为线索,逐渐提升形成自己的历史逻辑,提升历史认识。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巧设悬念导入新课1设置情境:“俄国农民的故事”2学生猜测情境中的故事是否真实3师:这个故事是否真实,我们在接下来对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学习中揭秘1学生读故事2可能有说是真的有说是假的创设情境,设置悬念、烘托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呈现列宁和斯大林图像,师:列宁和斯大林作为苏联早期的两位领导者,引领苏联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列宁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危难时刻显身手1师:作为世界上

3、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结合书本思考,当时的苏维埃面临怎样的形势?2用结构图呈现战时共产主义的社会背景。说明1918年开始苏俄开始进入极为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3呈现资料“列宁: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请学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其他具体措施(1)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2)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新经济政策的社会背景呈现两段史料,请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

4、,分析苏俄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二)山重水复疑无路5再次通过结构图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出问题“列宁在政治、经济领域分别采取了哪些政策,在社会主义这条新兴道路上,做了哪些探索?”(三)柳暗花明又一村新经济政策6请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新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开始时间,内容和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说明新经济政策的新的实质国家资本主义。补充相关图片加深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柳暗花明又一村政治7列宁在政治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政策?【承转】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

5、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斯大林体制1呈现大国崛起和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的节选,说明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提问,面对这样的国情,要达成自己的愿望,斯大林采取了什么政策?敢问路在何方?社会主义工业化2讨论: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所学知识,想一想,苏联为什么要制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想与目标?3呈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的图片及数据提问:苏联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十几年间能取得工业化如此辉煌的成就呢?4出示几点原因,重点分析五年计划,通过超链接出示五年计划表格,让学生完成时间、重点、结果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书

6、本阅读卡和所学,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一些特点”【承转】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吾将上下而求索农业集体化5指导学生阅读书本33页,自学农业集体化的背景,时间,措施,完成,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图片。尤其是苏联民间笑话,让学生从笑话中感受农业集体化带来的消极影响1学生阅读书本,预测能说出当时的社会形势2利用结构图进行更系统的梳理(1)学生能得出根据需要向农民征收余粮(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得出“集中了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

7、政权。但引起了人民群众不满,造成生产力破坏,社会不稳定。”4学生只能大概说出几年的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农民和士兵的不满,苏维埃政府面临着经济和政治危机5学生通过结构图梳理新经济政策的社会背景6学生阅读书本,相互交流7结合资料卡了解苏联的建立1学生通过材料和教师的讲解能了解苏联作为“汪洋大海的孤岛”得出斯大林的选择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能大概得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3认识到苏联由传统的落后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增强。结合书本分析苏联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五年计划的制定4预计学生能说出重点发展重工业5自学书本,梳理农业集体化的概况1培养学

8、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感受当时苏俄面临的严峻形势2通过结构图能清晰明了的呈现因果关系,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3通过层层设问,让学生快速地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一步理解这种政策可能引起的后果4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材料,更好的理解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归纳信息的能力5对凌乱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6既养成了重视阅读课本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对知识又系统的认识1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本节课的开发度,升华了课堂的效果2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3通过图文让学生切身感受苏联当

9、时的成就,为接下来的问题做好铺垫4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当时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5认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感受集体化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各抒己见思维风暴长使英雄泪满襟斯大林体制1播放斯大林执政以后的相关视频2出示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的评价,请学生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情况和毛泽东的评论,谈谈“斯大林体制”的特点及其利与弊3课后作业:结合资料卡的论述及对斯大林体制的分析,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就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谈谈自己的看法1根据视频回顾本节课的内容2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得出斯大林体制的特点及相关利弊3学生尝试写出自己的看法

10、1既能查漏补缺,又为接下来的评价做基础2让学生认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即突破了难点,也提升了历史思维3开放式设计,旨在锻炼学生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浅谈收获知识整理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结构,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学生浅谈收获一方面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的情况,同时在讲述的过程中促使情感的升华,进一步的突破本课的难点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本课以两位人物为线索,呈现了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概貌,让学生明确苏联的发展阶段。文史结合,每一板块的诗句都内涵深意,让学生能感受历史的无穷魅力。教学方法多样化,既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兼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既讲究历史结构的教学,又寓教于乐,不乏轻松诙谐的段子,让历史既严谨、厚重,又不失其亲切生活。综上,本课依标施教,以学定教,线索清晰,逻辑推进。既有对教材文本的细微解读,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夯实,又有课外史料的恰当补充,重视史学视野的有效拓宽,是一堂有效的课。2不足之处本课内容繁杂,教师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上可能会出现时间不够的问题,此外提问过多,学生学习会出现思维疲乏的状况。对本课的难点斯大林体制的评价,提供材料可能不够精细,学生可能无法很快地做出评断3改进思考优化调整教学容度,使结构更加合理;在问题设置方面应当更精练、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