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5571167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0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科护理学一、课程概述授课教研室内科学与物理诊断学教研室授课学期第5.6学期课程名称中文内科护理学课程类别必修课英文Medical Nursing 学时分配总学时90理论90习题实验实训上机见习2周适用专业层次护理专业四年制(一)课程性质、地位内科护理学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它包含了医学和内科学基础理论、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是学好临床专业课的关键。近年来新的诊断检查技术及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促使临床医学技术迅猛发展,随内科学的进展,内科护理学也相应发生变化,本课程

2、将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危急重症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医疗护理、健康指导规律性阐述, 并将疾病的医学和护理知识有机地融合,其内容在广度和深度、新技术的建立和掌握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内科护理学注重课程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从课程综合化、训练综合化、考核综合化方面,实现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二)课程基本理念军队学院的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不仅要适应现代医学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满足人们对疾病预防、治疗和健康的知识的需求,还应培养适宜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条件下军事斗争卫勤准备,掌握平战时卫生联勤保障相关知识的高级护理专业人才。该课程符合 不同

3、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最终使学生成为能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内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本课程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全人”的医学模式,通过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整体护理理念、护理程序的临床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使学生形成整体护理观,引导学员应用护理程序的方式进行临床思维,对疾病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确定护理依据、护理评价,学会全面深入的整体护理思维模式和方法,培养其专业意识,增强护理专业自主

4、性、独立性,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学员的具体临床应用能力和水平。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护理的主干学科,随着临床医学各专科的快速发展和伤病员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为适应医学科学发展乃至社会发展需求,临床学科发展迅猛,新进展、新业务、新技术临床运用日新月异,特别是微创技术广泛运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学科的分支越来越精细。因此,课程教学还要根据各系统各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精选、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注重理论和临床相结合,理论课和见习课比例保持在3:1;紧密结合临床新进展,通过临床见习和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使学员充分认识内科护理学在护理学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课

5、程设计思路 内科护理学课程设计方案的制定,主要依据 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临床护理学教研室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同时也参考了国内外医学院校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设置模式。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即由简单到复杂、由疾病到病人、由现存到潜在,由个体到共性,由病房到社区,由治疗到预防保健。此外,还要符合课程教学的学时规定,以便适应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护理四年制学员,是直接由高中阶段跨入医科大学学习,学生已经历由中学到大学,由公共基础课程到医学基础课程的适应学习过程,已学习了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部分,掌握了医学课程的学习方法,而内科护理学是学员接触的首门临床课,与基础课的教学存在不同,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

6、学分为系统学习和临床实习两个阶段。系统学习包括课堂理论讲授部分和临床护理见习;临床实习则是要求学生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内科各系统病人实施护理,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去观察和判断病情,发现护理问题,并能制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适量应用专业英语词汇及短语,提高学员英语水平,适当掌握医学专业英语。使学生能较为全面系统地获得内科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和危急重症病人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常见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配合能力。在内科护理学教学模块教学设计中,90学时的理论课安排在教室教学,由六个系统的临床

7、学科教员承担,课堂讲授,明确教学目的,讲解教学难点,将学生的知识连贯、系统化;临床见习则把学员以小组的形式轮流到各病区,在临床老师精选病例、操作项目后,通过老师示范、病例分析讨论、操作观摩,学生学习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空间和情景,学员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人联系,既巩故和强化已学知识,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同时理解同类疾病病人护理时存在的个性化;通过个案病例分析讨论,培养学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通过集体互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团队精神和评判能力,并对所学内容归纳总结。此外,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的课堂外教学以弥补课堂内教学的不足。课程评价包括形成、环节和课程考核三部分。形成评

8、价部分主要以教学任务布置、师生见面、教学联系、教学讲评、教学观摩、评教评学、教学总结等会议方式进行,通过形成评价促进教与学沟通,达到教学相长。教学过程质量控制一是通过教学主任、教学秘书、教学督导专家随堂听课,对授课教员的授课情况及时点评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每月学员对授课教员的授课质量进行测评及教员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评估,经教学督导对测评结果分析、总结并提出整改措施,反馈给三级学科和教员。三是课程结束时学员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过程质量控制促进教员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精选和重组教学内容,即提高教员教学水平,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满足学员的学习要求,增强学员主动参与教

9、学活动过程,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课程考核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课终理论考核和临床见习。理论考核中实行教考分离,并采纳“国家执业护师资格考试”的题型,加大临床综合运用分析题型的考核比例,侧重考核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观察能力。临床见习考核主要通过学员在见习中表现及见习日志书写,通过临床见习,使学员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从观察和判断病情的角度出发,了解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常见病因,掌握疾病的临床类型、表现和并发症,识别检验结果;掌握治疗原则、相关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熟习常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

10、在通晓内科护理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见习和实习,学生应具备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整体护理的工作方法,全面收集资料,提出护理问题,有效护理干预,准确护理评价;从护士角色切入,学会如何与病人沟通、观察病情,具备相关的专科实践操作能力和对个体、家庭、社区提供社区护理、预防保健咨询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并能实施正确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护士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二)分类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相关内科疾病护理学的新观点、新技术与新方法。(2)描述内科病人常用辅助检查前后护理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3)阐述内科常见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内容。(4)掌握呼吸

11、、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危急重症病人的临床特点、主要/常见护理问题、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5)掌握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要求、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6)理解并记忆常见、危重疾病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及并发症。(7)熟悉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临床意义、主要适应证及禁忌证,模拟其操作方法。(8)掌握对内科常见急症的配合抢救能力。(9)灵活应用整体护理观,以护理程序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去认识、思考、计划、实施和评价各种常见内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进一步提高并初步掌握护理程序的应用能力,能写出规范的护理入院病历。(10)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循证的思维方式,初步

12、具有细致敏锐的临床观察判断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1)参与课堂理论课的学习,记忆和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理论知识。(2)参与PBL教学、典型病例分析,体验模拟训练等,锻炼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3)感受双语教学,适当增加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量,鼓励其阅读相关外文教材、专著和文献。(4)主动查阅资料,逐步掌握信息收集、整合能力。(5)参加小结、总结和复习思考题讨论,主动思考,课堂讨论,学会综合分析运用临床常见内科疾病护理程序的能力。(6)参加临床课见习,学会从病史及病情评估、护理体检入手,结合病人的实际病情提出护理问题,制订相应的

13、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并完成见习日记记录,培养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悟护士的直接护理者角色及协作者、教育者、代言者、管理者、研究者等多重角色。(2)感受临床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认同社会对护理职业的尊重和需求,体现护士的职业素质和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树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在实践护理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对患者实施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整体护理过程中增强成就动机,体验成功的护理,使学生感受课程的实用价值和临床护患对自身的期盼,感受护士的职业价值,强化积极的护理职业态度

14、和情感。(4)参与角色扮演、病例讨论、PBL等,养成主体意识和移情理解,逐步形成以病人为中心、关心爱护病人的良好职业态度和情感。(5)践行小组学习、自主学习、专题讨论、角色扮演、临床实践等,优化教学人际环境,形成与病人情感共鸣。(6)追求爱心、细心、责任心与知识和技能融合,具有爱伤观念,不仅重视病人的伤情护理,更加重视病人的心理、社会方面的需求和护理。三、内容标准理论教学部分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概 述教学目标了解:1.呼吸系统疾病现状、解剖结构和护理2.呼吸系统疾病与解剖结构的关系3.呼吸的调节理解:1.呼吸系统疾病患病及治疗经过、心理社会状况、生活史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常

15、用辅助诊断方法掌握:能将总论内容运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学习中重点难点重点:呼吸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方法及意义难点:肺的呼吸功能常见指标正常范围及意义学时分配学时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典型临床实例和板书,积极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及时总结归纳,密切前后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通过讲解“以人为本”的爱伤观念,培养学员爱心、细心、责任心,尊重病人,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学习策略 学员在课前对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进行复习,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常用辅助诊断方法内容进行预习,听课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肺的呼吸功能常见指标正常范围及意义,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能将总论内容运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学习中。针对小结和复习参考题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总结。第二节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教学目标了解:1.肺炎的概念;常见病因与分类2.肺炎链球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其他非典型肺炎的发病机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目的及意义、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护理问题、护理目标理解:1.肺炎链球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其他非典型肺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2.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及X片的临床意义3.各型肺炎首选抗生素4.常用药物用法、剂量及注意事项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