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557073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新区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措施一医务人员执行查对制度管理措施1.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给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3.关键流程:急诊与病房、手术室;手术(麻醉)室与病房、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患者识别措施。二、加强患者身份识别管理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

2、、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3、护士在为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4、在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5、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6、手术病人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

3、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7、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急诊科重危病人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病人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病人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病人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2)门诊急诊病人与手术室、病房转接病人: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病人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

4、、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病人与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病人: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病人对接记录单。(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病人: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病人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5)病房与ICU转接病人: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病人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6)病

5、房与产房转接病人: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病人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病人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7)产房与病房转接病人: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病人对接记录单。(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病人: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病人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病人对接记录单。三、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确保住院患者安全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点电话

6、知的医嘱。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四、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即刻停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五、执行

7、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防止院内感染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要的保障。2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规范,手术后的废弃物处理要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防止院内感染发生。3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4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

8、、体液污染后。5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染物之后;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6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污染物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7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I类和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5cfu/cm。I类和II类区域包括层流洁

9、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普通手术室、产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 I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10cfu/cm2。III类区域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洁净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 IV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15cfu/cm2。IV类区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科及病房。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六、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管理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次。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

10、戴要整洁。帽子要将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在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4、无菌包应注明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使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无菌空罐打开后4小时更换一次。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7、

11、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8、无菌物品存放柜保持清洁,除治疗室进行空气消毒时可以打开柜门,其他时间应保持关闭状态。一次性医疗用品放入无菌柜时必须拆去中包装。9、各种消毒灭菌剂根据其性能及产品说明与要求配置,并按要求定时测试浓度,保证消毒灭菌效果。10、所有消毒灭菌物品必须及时标明打开时间,并在规定时限内使用。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措施(一)、医疗废弃物的分类1、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管、注射器。2、各类敷料,使用后不回收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引流袋、引流管、包装袋,以及外科、妇产科使用后的纱布等。3、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的生活废物。4、检验科、手术室、传染科等使用后的一次性皮

12、管及注射器。5、锋利物,包括使用后的针头、刀片、安培、青霉素瓶等。6、病理科切片产生的废弃物。7、手术后的医疗废物。8、遗传毒性废物包括各种化疗介入药物及相关注射器等。9、放射性废物。负责医院废物分类管理的责任人为临床科室护士长或医技科室主任。(二)医疗废物的收集和运送1、医疗废物和生活废物应严格分类收集,各病区和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分类收集、运送。2、生活废物装入黑色废物袋内,医疗废物第2、3、4、5、6、7条装入黄色废物袋内,医疗废物第8、9条装入红色废物袋内。医疗废物第1条送供应室经高压、高温毁形消毒后由指定的回收公司回收。3、医疗废物按指定的暂存处存放,运送工具和容器专用,每次用后必须消毒

13、和清洁,用1000mg/1有效的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半小时后清洗。4、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废物处置。(三)医疗废物的处置1、总务科负责医疗废弃物的处置,院感管科负责业务指导和监督。2、生活废物由专人负责运送到指定生活垃圾场填埋。3、医疗废物由专人管理,并送指定处置中心焚烧处理。4、医疗废物存放在专用房内,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禁止医疗废物露天存放。5、一次性注射器、输液管、输血器经高压、高温毁形后由市卫生局指定的回收公司处罚。6、严禁任何个人和单位转让买卖医疗废弃物。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实行医疗废物登记制度,登记内容

14、应包括数量、时间、种类、处置方法,并由经手人签名。8、如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要采取减少污染扩散的紧急措施。(四)加强自身防护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置的人员要加强防护,工作时应戴帽子、口罩,穿工作衣裤和手套。(五)检查监督总务科应定期对医疗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处置进行全程监管,相关科室和病区要高度重视予以协作,院感管科负责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八、用药安全管理措施1、建立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存放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登记制度,符合法规要求。2、病房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

15、超过0.9%的氯化钾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输液处置用品备用物品、皮肤消毒剂与空气消毒剂、物品消毒剂严格分类分室存放管理。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的二人核对、签名程序,认真遵循。5、在下达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6、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与程序,医师、护师须知晓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对于新药特殊药品要建立用药前的学习制度。7、药师应为门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导。8、进一步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静脉输液流速,执行对输液病人最高滴数限定告知程序,预防输液反应。(三)备用药品的检查1、科室护士长为所在科室药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监督科室管理药品,指定责任感强的护士专门管理科内药品,明确职责,定期全面检查科内药品。检查频率:护士每天对科室所有药品数量进行交接检查,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并每月全面检查1次,总护士长每月督查并记录,2、建立药品质量检查记录表,检查者对检查情况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