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字词与文言文复习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4556956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字词与文言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字词与文言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字词与文言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字词与文言文复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字词与文言文复习字词总结:5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攒cun成:凑在一块儿拗o: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确凿zo:确实菜畦q:菜地。畦,有土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桑葚shn:桑树的果穗,通常暗紫色,浆果状,味甜,可食轻捷ji:动作轻快敏捷臃肿yngzhng:肌肉肿胀相宜xingy:合适,符合书塾sh:私塾方正:正派博学:知识渊博人迹罕至rnjhnzh: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人声鼎沸dngfi:形容人群的声音嘈杂喧闹,像烧开的水在锅里沸腾一样敛lin:收拢倜傥ttng:洒脱,不拘束2、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肿胀:zhngzhng: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身体某一

2、部分体积增大叮嘱dngzh:再三嘱咐恐惧kngj:害怕,惧怕骊歌l:告别的歌花圃p:种花草的园地咻咻xixi: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3、丑小鸭 安徒生丑陋chulu:(相貌或样子)难看讪笑shn:讥笑嫉妒jd:因别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来势汹汹xingxing: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4、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瞬息shn:一眨眼一呼吸的时间幽寂yuj:幽静寂寞延绵mnyn:延续不断荒草萋萋q: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5、伤仲永 王安石扳pn:通“攀”,牵,引。环谒y:四处拜访。称chn前时之闻:称,相当,相称。泯mn然众人:完全如同常人。泯然,完全。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矣

3、,语气词。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

4、/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知识点考察:先背诵全文,围绕书本,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基础训练】一、常识积累 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 、 、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 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贤于材人远矣( )三、一词多义自: 1.并自为其名(

5、)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闻: 1、余闻之也久(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其: 1、其诗以养父母( )2、稍稍宾客其父( ) 然: 1、父利其然也( ) 2、泯然众人矣( )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四、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2、(或)以钱币乞之( )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4、(稍稍)宾客其父( ) 5、泯然(众人)矣( )五、重点句子翻译。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6、【提高训练】六、问题探究1、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2、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

7、他命运的家庭背景。3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 4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5. 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 6. 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从个人情况看: 从道理上讲: 7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答: 8文章第一段前两句话中交代了方仲永的四个方面的情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籍贯 姓名 身世 家世 9“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答: 10“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这句话表明了什

8、么观点?答: 11从最后一段分析,人要成才,是先天的天资重要还是后天的教育重要?答: 【培优训练】七、句式积累 1.判断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解释: 2.省略句 省略宾语:“不使学”中省略宾语,可补充为“ ”;“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可补充为“ ”。 省略主语:“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可补充为“ ”。 省略介词:“受之天”可补充为“ ”;“借旁近与之”可补充为“ ”。 3.倒装句 “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 ”。 八、解题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 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 之情。【尖子生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9、(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4、“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答: 5、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答: 6、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答: 伤仲永一、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见闻录二、“扳”通“攀”,牵,引 “材”通“才”,才能三、自:名词,自己 介词,从 闻:动词,听说 名词,名声其:代词,这 代词,他的 然:代词,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