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编号儿童康复训练doc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56927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92编号儿童康复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292编号儿童康复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292编号儿童康复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292编号儿童康复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292编号儿童康复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92编号儿童康复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2编号儿童康复训练doc(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康复训练,内容,康复的概念 儿童康复的对象 儿童康复的目的 康复的基本方法 脑瘫儿童康复,康复基本概念,康复(Rehabilitation):是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 (WHO) 儿童是较为常见的需要康复的人群之一。,儿童康复的对象,急性损伤的后遗症; 慢性疾病恢复期的患儿; 发育落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语言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落后、社会交往能力落后以及智力发育落后的儿

2、童;,儿童康复的对象,发育异常:指发育偏离正常,不仅落后,而且出现异常的发育模式 如以运动发育落后和异常姿势、异常肌张力为特点的脑性瘫痪, 以严重的社交障碍和语言障碍为特点的自闭症, 各种先天遗传代谢病如脊髓肌萎缩症、肌营养不良等导致的发育倒退。,儿童康复的主要目的,促进功能发育: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感知觉、语言理解和表达、社交能力、心理健康、生活自理、游戏、学习; 矫正异常:异常姿势、异常运动模式、异常张力、异常肌力; 预防:畸形,继发损害。,康复的基本方法,运动疗法 作业疗法 言语康复,运动疗法,运动疗法:以针对性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

3、主要因子的治疗方法,包括各种主动的躯体活动训练,以及被动的治疗性躯体活动。 通过运动疗法能达到以下作用: 1.改善运动组织的血液循环、代谢和神经控制; 2.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 3.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 4.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1.肩肘关节的伸屈功能和灵活性训练,如推拉砂磨板、拉锯、投接球、套圈等。 2.腕指关节的活动能力增强训练,如绘画、折纸、敲鼓、指攀阶梯等。 3.手指的协调和灵活性训练如泥塑、弹琴、书法、镶嵌板的匹配、结绳、系扣、解扣等。 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作业疗法,作业疗法:通过功能训练、心理治疗、职业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等,使

4、他们在运动功能上、精神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达到生活自理,为其将来参与社会活动、劳动和工作奠定基础。,言语康复,主要采用语言训练的方法,针对特定的语言或者言语问题,采取各种方法促进患儿的认知能力,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促进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主要包括注意力训练、模仿能力训练、理解能力训练、表达能力训练、构音器官运动能力训练、发音训练、交流训练。 通常配合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音乐治疗和结构化教学等训练方法。,脑瘫儿童康复的基本目标,通过多种康复手段,实现身、心、社会等方面最大程度的恢复和补偿。 改善运动功能,达到最佳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平等享

5、有权力,参与、分享社会和经济发展成果的目的。,1.早期发现、早期康复; 2.按发育规律循序渐进; 3.全面康复,功能训练为主,注重医教结合; 4.提供安全环境,加强合作关 系,确保动作正确、数量适 宜; 5.结合日常生活,强调家长参 与; 6.持之以恒。,(一)基本原则,一、康复原则,1痉挛型 降低肌张力,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防止关节变形; 抑制原始反射,促使自动反应,鼓励进行避免痉挛姿势的自主运动。,一、康复原则,(二)各型脑瘫儿童的治疗原则,2手足徐动型 加压固定,静态制动为主,控制关键点; 减少过度刺激和过度活动; 强调保持对称姿势,控制 头的中线位运动; ROM训练多做过中线运动; 抑

6、制原始反射,促通平衡 保护反应。,一、康复原则,(二)各型脑瘫儿童的治疗原则,3肌张力低下型 鼓励主动运动和负重运动; 采用刺激手法; 抑制原始反射。,一、康复原则,(二)各型脑瘫儿童的治疗原则,4共济失调型 加压固定近端关节,维持体位的稳定,使动作协调; 平衡能力训练。,一、康复原则,(二)各型脑瘫儿童的治疗原则, 物理疗法(神经发育疗法) 作业疗法 矫形器与辅助器具的使用 药物疗法 巴氯酚或肉毒毒素神经阻滞法 手术疗法 传统康复疗法,二、康复方法, 感觉统合训练 文体疗法 音乐疗法 语言障碍的矫治 康复护理 心理疗法,二、康复方法,运动疗法,脑瘫儿童常用的方法: 1、Bobath疗法 2、

7、被动操 3、上田法 4、Vojta疗法 5、模式训练 6、引导式教育,返回,Bobath疗法,治疗原则,1、抑制异常的姿势和运动,特别注意控制或减弱高紧张型的异常姿势反射。 2、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射和运动形式,尤其是对完成具有高度精确的立直和平衡反应。,(一)头部的控制 头不稳定是指颈肌无力,生后3个月还不能抬头,竖头不稳,左右倾斜及头过度背屈等。 头稳定的条件: 脊柱的对称性伸展; 体轴回旋; 上肢的支撑和保护性伸展; 仰卧位、俯卧位和坐位的平衡反应; 从仰卧位到坐位到四爬位的变换; 髋关节90度屈曲; Moro反射消失。,Bobath疗法的应用,(二)翻身训练 翻身的正常发育时期是生后36个

8、月。 不会翻身的患儿是指翻身发育停留在新生儿期或头背屈、角弓反张。 翻身的条件: 躯干立直反射出现; ATNR、TLR等原始反射消失; 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 躯干回旋运动; 肘关节和膝关节的支撑。,Bobath疗法的应用,(三)爬行训练 不会爬行是指78个月以后还不会腹爬和四爬,或两下肢不会做交互运动。 爬行的条件: 两手支撑的完成。 四爬位的实现。 立直和平衡反应的进一步完善。 从腹爬位到四爬位再到腹爬位姿势变化的能力。 四肢交互运动模式的完成。 侧卧位单肘支撑的完成。,Bobath疗法的应用,(四)坐位训练 坐位的正常发育是生后56个月拱背坐(独坐开始阶段),78个月直腰坐。 不会坐是指坐

9、位的发育停留在扶腰坐以前的阶段或出现跪坐、坐位后倾、硬直伸腿坐等异常姿势,应及时治疗。,Bobath疗法的应用,坐位的条件: 以上肢将身体支起到坐位高度。 从四爬位独自进行体轴的回旋。 坐位平衡反射出现。 躯干肌群的连锁反应。,Bobath疗法的应用,独坐是四爬运动出现以后不久就可出现的运动机能,所以一切适用于不会爬行治疗的方法和手技,都适用于不会坐的治疗。 关于异常坐位姿势的矫正,可使用正常的坐位姿势进行。,Bobath疗法的应用,(五)站立和立位训练 独站的正常发育时期是在生后1115个月。 不会站是指下肢不能持重,身体不能垂直位上站起及独自站立,或出现尖足、交叉、膝反张等异常站立姿势。,

10、Bobath疗法的应用,独站的条件: 四爬运动完成。 站位立直及立位平衡反应出现。,Bobath疗法的应用,Bobath疗法的应用,Bobath疗法的应用,(七)步行训练 独走的正常发育时期是生后1115个月。 独走的条件与独站基本相同,即均需要两下肢有持重能力及立位平衡反应,不同的是还需要有动态平衡反应及两下肢的交互伸展能力。 会爬就会走。,Bobath疗法的应用,异常步态的矫正较为复杂也较困难。 异常步态的矫正应着眼于步行之前。,Bobath疗法的应用,返回,Bobath疗法的应用,模式训练,返回,Pet法,引导式教育体系,1、引导员 2、小组 3、节律性意向 4、引导式教育家具 5、习作

11、程序或习作分析 6、每日常规,返回,Vojta疗法,Vojta疗法,所谓Vojta疗法,就是通过对患儿身体特定部位的诱发带给予压迫刺激,诱发出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翻身两个移动运动的治疗方法,称为Vojta疗法或Vojta诱导疗法。 Vojta疗法包括:特定部位的诱发带,有主诱发带与辅助诱发带两种,在诱发带上给予一定的抵抗压迫刺激,最终诱导出反射性移动运动。,Vojta疗法,Vojta疗法,返回,上 田 法,上田法又称其为相反性神经兴奋抑制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Myklebus相反性神经兴奋网络学说的理论:当神经兴奋使主动肌收缩的同时,相对的拮抗肌受到抑制而弛缓。 脑由于各种原因而损伤时,脊髓的这一

12、网络不能正常发挥其生理作用,表现为在主动肌收缩的同时,拮抗肌也出现收缩,从而引起的肌张力增高,肌肉痉挛。,基本原理,上田正博士根据这一学说,认为小儿CP儿存在着主动肌与拮抗肌同时收缩的异常的相反神经兴奋通路,在临床上采用了一系列抑制这种异常相反性兴奋通路的手技,活化相反性抑制网络通路,达到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的目的。,基本原理,上田法属理学疗法一种,它与Bobath法、Vojta法的不同之处,是把“肌肉痉挛”当作CP的“元凶”,治疗时首先解决的问题是致力于缓解肌肉的痉挛,进而促进正常的运动发育。 上田法主要应用于痉挛型脑性瘫痪,尤其是肌张力明显增高、肌肉痉挛明显的重症痉挛型CP疗效更为明显。

13、,基本原理,1、颈部法(Neck,N法) 2、颈、骨盆法(Neck pelvis ,NP法) 3、肩、骨盆法(Shoulderpelvis,SP法) 4、上肢法(Upper Extremities ,UE法) 5、下肢法(Lower Extremities,LE法) 6、对角线法(Diagonal, Diag法) 7、全四肢法,基本手法,(一)颈部法 1、适应症: 适用于非对称姿势、颈部肌肉痉挛使头部经常向一侧扭转而向另一侧扭转困难的患儿。 2、操作方法:,基本手法,颈部法,(二)颈、骨盆法 1、适应症: 适用于颈立直反射缺如的患儿。 2、操作方法,基本手法,颈、骨盆法,(三)肩、骨盆法 1、

14、适应症: (1)适用于两下肢交互运动功能障碍,四爬时呈兔跳样运动的患儿。 (2)适用于躯干与下肢肌肉痉挛显著,躯干左右不对称的患儿。 2、操作方法:,基本手法,肩、骨盆法,(四)上肢法 1、适应症 适用于手指屈曲紧握,张开困难及上肢肌张力明显增高的患儿。 2、操作方法: 共分三步骤,患儿取仰卧位,训练士位于患儿侧方。,基本手法,上肢法,(五)下肢法 1、适应症: 主要应用于下肢与足的肌紧张亢进的患儿。 2、操作方法: 同上肢法,共分三个步骤,患儿取仰卧位、训练士坐于患儿脚处。,基本手法,下肢法,(六)对角线法 1、适应症: 适应于全身肌紧张增高的患儿。 2、操作方法:,基本手法,(七)全四肢法

15、 1、适应症: 同对角线法。 2、操作方法:,基本手法,经过上田法的治疗可以得到以下效果: 1、可以大幅度降低肌肉的过紧张程度,这种效果可长时间持续存在。上田正报道,一次治疗后,可使肌肉紧张降低的效果持续8小时到34天。治疗1个月以上,多数病例可见到明显疗效。 2、大幅度增大关节可动域,包括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的可动域。,上田法的疗效,3、可矫正异常姿势。 4、可提高运动能力,促进运动发育。 5、改善呼吸、语言、摄食、舌咽功能、减轻流涎症状。 6、可缓解颜面肌肉的紧张,丰富患儿的面部表情。 7、可使残留的原始反射消失,如ATNR反射,可诱发矫正反应与保护伸展反应。,上田法的疗效,1、在回旋身体某

16、一部位,速度要徐缓,逐渐达到最大限度,注意不要引起疼痛。 2、在保持一定姿势时,若患儿难以坚持3min,可以适当减少时间,其后逐渐增加至3min。 3、在操作颈部法时,注意不要堵住患儿口鼻,如果发现紫绀时,应立即中止操作,待口唇恢复红润时再重新开始。 4、需要用力的手技,力量要适当,避免引起损伤。,注意事项,返回,感觉综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特殊的训练器材,以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孩子在运动中将视觉、听觉、触觉、前庭感觉等等基本感觉系统所接收的刺激信息加以合理整理分析,并作出合适的反应,进而改善由于脑功能障碍引致感觉失调,促使孩子按照内在需求对环境刺激作出自然反应,借此促成这些感觉的组合和统一,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参与活动的兴趣。,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表现,1. 前庭功能失调: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很难与其他同学相处。有些孩子还会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