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已整理好改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68453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逍遥游(已整理好改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逍遥游(已整理好改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逍遥游(已整理好改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逍遥游(已整理好改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遥游(已整理好改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逍遥游理解性默写汇编(65题)1.(2019全国一卷)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 “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 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2.(2017全国二卷)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3.(2016年高考山东卷) 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I卷)庄子逍遥游指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5. (2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I卷)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6.文中“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描写了列子“御风而行”时的姿态和御风的时间。7.文中“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两句写出了宋荣子对于世间万物并不拼命追求的淡然心态;无独有偶,“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两句也表现了列子不追求招福之事。8.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9.用一个动物和一个植物来比喻生命的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的句子是:“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10. 用对比手法说明小的智慧比不上

3、大的智慧,小的寿命赶不上大的寿命的句子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11.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1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两句描绘鲲鹏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13.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14.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

4、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15.文中用“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两句,写到了蜩与学鸠的自我满足并对大鹏高飞不以为然的态度。16.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和讨论,并发出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或者提问为: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改变的语句是哪两句;文中用来表现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的心志或不受外界的褒贬而影响精神状态的两句是什么;庄子逍遥游中用哪两句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

5、;文中哪两句与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表达的意思相近。)18.庄子指出宋荣子能够将世人的“誉”和“非”置之度外,就已经达到了一种“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但他仍然未达到逍遥游的真正境界。19.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强调说明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的句子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20.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21.文中写列子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的句子是:“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2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用比喻手法来描述鲲鹏展翅奋飞时的情形。23.写大鹏起飞的广

6、度和高度,展现一飞冲天的磅礴壮观气势的两句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两句形象描绘大鹏在高空畅通无阻的飞翔状态。25.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6.作者写到郊外活动的准备容易并且充分的两句是:“三餐而反,腹犹果然。”27.文中用“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两句写出了小年的短暂的寿命。28.写鹏的翼之大,能乘羊角旋风而上青天的句子是:“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29.作者写斥鷃飞到最高点又回到地面的两句是:“不

7、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30.斥鷃用自己的飞翔经历和境界去否定大鹏的反问句是:“而彼且奚适也?”31.文中“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两句写宋荣子荣辱不惊;之所以如此,因为他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32.庄子指出圣人要达到超越时空、无所依赖的境界所凭借的方式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33.写人们的品德和能力可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两句是:“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34.“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两句,表现列子对于招财纳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35.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三种人应该达到的境界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36.蜩与学鸠嘲笑大鹏时感叹自己有时还飞不到

8、树的高度就掉落到地上的两句是:“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37.因为宋荣子能做到明辨内外、荣辱之境,因此他才会“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8.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9.逍遥游的主旨句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40.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41.文中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是:“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42.为了突出鹏鸟的形象,将

9、夸张用到了极致的句子是:“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43.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直接点明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需要凭借风的托举。44.作者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5.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46.文中第二段“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点明这就是斥鴳飞翔的最高限度,与大鹏“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的飞翔高度形成鲜明的对比。47.作者以行路备粮作类比,说明“小”和“大”所

10、待的不同,但都受到外在条件限制而“有所待”的句子是:“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48.作者以行路备粮作类比说明无论“小”和“大”,均有所待,然后用“之二虫又何知”这个感叹句批评了蜩与学鸠见识的短浅。 49.“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用行船对水的依赖性来表明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50.庄子认为“道”能够先天地而生,只有掌握了这种“道”,才能“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样才算是逍遥游。51.宋荣子对“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四类人予以嗤笑,作者也认为他们尽管自鸣得意,其实和斥鴳一样,所见甚小,没有达到真正的“

11、逍遥”。52.庄子用水、风作类比后推出大鹏要展翅高飞也需要有所依凭的句子是:“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53.文中通过“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5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两句赞扬了宋荣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心态。 55.庄子认为御风而行的列子还算不了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因为“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56.作者用“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57文中第一段中“不知其几千里也”一句,描写鹏背之广;“其翼若垂天之云”一句,描写

12、鹏翼之大。58文中第二段,在汤和棘的对话中,“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一句,体现了鹏凭借旋风可以高飞。而斥鴳竟然对之加以嘲笑,面对二者的思想境界,庄子感喟道:“此小大之辩也。”59庄子认为如果“覆杯水于坳堂之上”,那么小草可以做它的小船,而放置杯子就会贴在地上,这是因为“水浅而舟大也”。 60文中用 “抢榆枋而止”一句指出蜩和学鸠所飞之低,又对斥鴳认为的“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的最高限度给予一定的嘲讽。61.逍遥游中,先写蜩与学鸠以自己的飞行和休息来嘲笑大鹏,发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的疑问,再写斥鴳以自己的飞行来嘲笑大鹏,发出“(而)彼且奚适也”的疑问。62.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

13、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犹有未树也”和“犹有所待者也”的不足,尚未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63.庄子认为列子虽免于步行,但还没有达到逍遥游,只有做到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算逍遥游。64.作者为了证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观点,用“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为例证来解释“小年”,用楚国南面的冥灵树“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和上古的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来解释“大年”。65.2014年9月9日,为迎接第三十个教师节,习近平同志来至到北京师范大学,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引用逍遥游中的名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形象地表达出教师知识积累的重要作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