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编号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的讲解记录)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568426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53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43编号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的讲解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343编号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的讲解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343编号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的讲解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343编号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的讲解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343编号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的讲解记录)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43编号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的讲解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3编号常礼举要(李炳南 老居士的讲解记录)(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注:本讲记是台湾大德 李炳南 老居士的讲解记录) 讲前勉辞 先立根本 讲一种东西,不是容易的。中国的学问才上来都有根本,就与栽树栽植物一样,先有根,再谈其他, 学问没有根本、飘飘浮浮的道听涂说。孔圣人说过这个,在道路上走着听见什么,这一趟街还没走完,碰见熟人、 说我有了学问,听见什么、听见什么等等,还没走完,再接上又弄出去了,这是口耳之学,连根都没有,枝叶什么 还不明白,一知半解都谈不上,已扔掉了。 中国学问讲究根抵,无论学什么,念中国书有这么一句话通一经通全经 ,一本古人圣贤的典籍要 真懂了,其他一些你都懂得。譬如说佛家一本薄薄的阿弥陀经,要是懂了,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懂了,这是实在话。 这

2、一本你还不懂,其他如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你也不懂得,这是说读书。 就是农、工、商、法、医也是如此。从前,不管哪一行,你问台湾的一些老人,当木匠、铁匠,不论 干什么,他刚学的时候,苦头就吃了不少,不如此,便扎不住根的。扎不住根,老师就不让他出师,怕的是出去到 外面出丑,出丑倒还罢了,头一句是骂:什么人教你的?你听这句话吧。没上学、在家里,你是谁的孩子?孩 子有了坏事,外人先骂父母。上了学以后,出去无礼,就先骂老师,听明白了吗?所以是老师当不得,父母也当不 得,一当就得尽上十二分力量。 以前的原则不会变,即使变了也不是原则变,这一点孔圣人书上有百变不能离乎宗的说法。譬如 佛家讲万法皆假、皆空,但

3、本性却是不生不灭,也是常的,这是佛家的主张。老子有说,天不变、道也不变,说的 都一样,圣贤主张都一样。可是现在变了吗?现在变了,竟然也有人杀父母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其实是教育界的 缺失。有一本书竟然这么说:母亲把孩子生下来,就如同豆子离开豆荚,与那个豆荚毫无关系。我也不必提出什么 书来,你看,都是现在的书啊。畜牲没上过学,这种没天理的事,畜牲还做不出来。 我给诸位说,咱们学佛又学儒家,有人问为什么要学儒家?儒家铺了底子,然后才能以学佛。可是现 在呢?要打倒孔老二,没有儒家,中国文化就没了,我们学佛也就没根底了。 学儒学佛 约之以礼 你诸位自己看看祖师注解的佛经,可知他们对中国六经及历史都熟。从

4、前,我跟大家说过,我觉得我 不错,我到现在才觉悟,觉悟得也已不早了,那一条也不行!从前那些和尚,真不愧是和尚,和尚就是老师。 从前是读了中国文化再学佛,现在啊,是学佛没法子了,再学中国文化,你学了中国文化就会帮助你 学佛。所以我们又学论语,下个学期论语我们接着办。其次,我们学佛,大家都知以戒律为本。佛在世时,以佛为 师,佛不在了则以戒为师。戒律,大家知道有几个呢?我也受过戒,对于戒我也不很外行,可是我知道我这个戒是 有名无实。中国文化、孔子这一套,大家听听, 博我以文 ,这些学问教你很多,怎么个学法?约之以礼 ,从 礼上来实践。 这本常礼举要是咱编的, 诸位果然要是能懂常礼举要, 现在受益就不

5、小, 约之以礼 就能懂人情事故, 不至于在社会上妨碍人。你把中国的四库全书都念通达了,处处于人有害,处处妨害人,这个书就不如不念。怎么 呢?是愈念愈害人,念它干什么?你不论学什么大学问,就要知道这一个世界是群众社会,不是你一个人,你、我 要一律共享共荣,这才能以行啊! 学常礼 受尊重 这本常礼举要, 还是吾来讲, 虽然是吾编的, 但都是把书上抄下来的。 举要 是把人家要紧处举出来、 都是前人有的,吾只是把要紧处编了编给大家说说。大家能记住,在社会上最低限度会得到别人尊重,人家看了看 会说这人真是君子。怎么呢?现在有一些外人看我们这一班人就是不一样、特别!怎么特别法呢?他们杀人、害人 的很多,我

6、们也不杀人也不害人,我们多少规矩些。 你要是约之以礼,学佛也会进步。你如受了戒,要常念戒,念戒是怕你忘了,但念的很熟,不照样办, 有什么用处? 常礼举要课程 下一个课程讲常礼举要,讲到暑假就完了。讲完了还怎么样呢?今年暑假不休息,为什么不休息啊? 吾没有几天的活头了,这是真的,九十三岁了、可以了。要是三十九岁嘛也还可以,它又没有给吾倒过来。三十九 岁,岳武穆就是三十九岁死的,人家办了什么事啊?咱三十九岁办了什么?九十三岁办了什么?我的话都有根据, 随便说个三十九岁,你看也逃不出历史,你们没看有什么法子?尤其是今年,今年是壬戌,壬戌吾都知道,你知道 吗?吾的讲法是语无伦次吗?吾怎么讲着岳武穆,忽

7、然又谈到壬戌,这是怎么回事?你查查有什么关系,吾不问、 吾也不讲,查查历史今年与岳武穆有什么关系? 常礼举要 咱讲常礼举要, 常礼就是现在的常礼, 现在还用得着。 为什麻呢?为何不说修身?修身是教育的范围, 而常礼举要是人对人,这不是自修。懂得这个礼你才能行得通,不妨碍别人。孔圣人说过,你学一种东西,要博 之以文,约之以礼 。 总之,先从礼上下手,礼上你做个大概,渐渐的那些范围就能以懂,这是天理人情! 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得容易,做得难啊,就是要不妨碍人。先说家庭里头,要教年青人 受正当教育。不念孔子书的也得这么办,你不这么办,一到街上就碰钉子。现讲在家里。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

8、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 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作者:菡萏资料 文集: 头衔: 短信: 来自:柳州 第 2 楼 修改/删除 Re:菡萏(2009-5-19 17:23:25) 子、居家 一、 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一、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一個人要不妨礙人, 自己得有團隊精神, 自己能振作、 能控制。 早晨誰不願意多睡幾個鐘頭?不晏 , 是指一定的鐘點就得起來。吾到這裏多少年了,春夏秋冬吾都自己整理被子帳子。 以前家裏有人,吾還是自己整理,吾來到這裏也是一樣,可是現在老了,疊棉被就很費事了。所以說

9、 衣被自己整理,到軍隊還是教你這樣。 我們到一個地處就要處理這個環境,使之井井有條、整整齊齊。吾有一個毛病,譬如東西未放定位, 吾一看那個樣子,就必須整理才出門,吾都讓這些東西有一定位次。你把這個練習成了,功課也一定能做,念佛也 一定一心,也能往生,你亂七八糟,一切隨隨便便,連點整齊沒有,這能行嗎? 從前內地商店,商品都有一定位子,你不信可以去問老輩的人。門口寫的牌子就跟標語似的,果真是 童叟無欺,就寫上大字童叟無欺!還有一個,就是物歸原處,在商店裏頭你要拿某樣東西,拿那裏就放那裏, 假如你從這裏拿到那裏,再找就找不到了。東西藏在那裏,一百年也不會消失,它不會長翅膀,它上那兒去了?找 不到東西

10、,沒這個道理。 為人子的起床後,整理衣被完,先見父母、早晨看父母起來了嗎?晚上臨睡覺,先到父母處,看父母 再回去睡覺,這就是定省,這個日久天長就常了,不必教孝啊。 二、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二、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現在的常禮,是說坐桌子、椅子 ,你怎麼不說坐椅子、坐板凳呢?現在請客、入席,席在那裏? 席都擺好了, 請入席啊。 開會也叫入席, 到了屋裏也沒席, 怎麼叫入席呢?現在都叫入席, 就不許我這樣說入席嗎? 這也是隨大家的方便。 古時候原來就是在地下鋪上蓆,當中這一段供客,主人或在前頭或在旁邊。為人子者不能坐在當中, 這是恭敬客人的地處,沒客人也不能在那裏坐著,即使沒客人來,

11、家裏還有主人呢!就是家裏的主人家長,都不待 在那裏坐著,位子是虛著,你坐在那裏,你是要當客人嗎?現在不那麼講法了,現在沒有蓆子了嘛!假若是屋子裏, 譬如臺灣舊式的房子當中有一張方桌,旁邊兩把椅子,這是平素擺設。要是吃飯,把椅子架開、六個人一桌,後頭 這兩個是當中,旁邊那兩個是兩旁在左右,這是方桌。圓桌要看擺的縫子,這很講究!從前客廳擺設是一個弓字形, 為人子的就坐在兩旁。廟裏講經的人,在那裏講開示,穿衣打坐在正當中。 行不中道,你看看祭祀,祭祀的功夫,上台子的功夫是在這邊上在那邊下,沒見在正當中走的呀!為 人子的就是在學生地位上,不能在當中走。進去大門、二門,不在中央走,在旁邊走,這是規矩。從

12、前連正門都不 走,你上廟裏去不走正當中,這個你學了得記住,但是你會了不許你教人,去教你的子弟去。為什麼現在不許你教 人呢?因為現在不興這一套了。有人說,現在人見了長輩,是用叫的:喂、喂,你這個老頭子上那裏去呀?現 在興這個!你講這個常禮不合潮流。你要講這個就是找倒楣,你會了不許也不能教人,吾把話說明白,你自己做, 做得對不對也不必教別人說,一切就是自己不行,這是第二條。 三、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三、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這條很要緊,你上外頭去,必得向家裏老人說,我要上那裏去,老人就放心了。 反必面 ,在外頭辦完事回來,先到老人跟前說我回來了,你再上你的屋裏去。現在這一條可是特 別要緊,為

13、什麼呢?你出去了,家裏人也不知道、有人找你,老人還到屋裏找你!沒在家,走了還是沒走都不知道, 這是不行的。這裏頭如果出了若干亂子,說話就不好聽了。再者,回來也不說,老人也不曉得你回來還是不回來。 或者你到外頭被扁鑽插了一刀,走不動了,或被車子碰傷說不話來,你姓啥名誰大家都不知道,老人也照顧不到, 那你又該倒楣了。你要是出去有說,老人有注意到,到時沒有回來,老人會依門依閭 ,母親靠著門等你。怎麼 等法?鐘點一到還不回來,趕緊到你去的地方問去,若是沒有在那個地處,又沒有再上別的地處,這就出了岔了, 趕快找警察,走的路線被警察一查,才知道有個人碰傷了腿已送到醫院,父母就可以馬上去醫院照顧。有人說,給

14、 父母這樣照顧照顧,與我有什麼關連?你倒沒關係,你不在乎這個,你父母可不行,他就連飯也不吃,也吃不下, 你或可說他不吃飯他該餓死,那我就不能講了,就不必上這兒來聽。那有什麼辦法?那是合乎現代潮流,吾這一套 不合乎現代潮流,好潮流吾就隨、不好的潮流吾就不隨。 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第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上來講了三條,現在講第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為什麼寫這麼簡單?因為容易記才好用。這裏說的長者 ,按著禮記上講,年歲比我們大五歲,或 十歲,或加倍,都是長者。今日之下不大講長者,譬如,大家都是同學,你同學家裏的子姪就是你的晚輩。同學裏 頭,也有交情厚與交情薄的。交情厚的,禮可以變通

15、變通,不必過分呆板,過於講禮倒顯得疏遠,你要是明白這個 就可以從容了。要是交情夠不上,總而言之要恭敬人! 就是比我們年輕、或是同等,他要拿東西來,我們就得雙手接,這樣沒什麼不好之處。即使國家對國 家,國家對國家怎麼樣呢?孟子說,以大事小,以小事大。小國事候大國,這是理所當然,我們的力量抵不住他們 嘛!大國事候小國?這是什麼道理?仁也! 這個大家要懂得,吾講吾的。你們要悟啊!吾沒法子,只有你們大家聽了,你自己悟。這個悟說 過多少次,無論什麼事情必得自己悟。現在講華嚴經,講到方便 ,你要不懂方便、不會變化,學了就是書呆子, 好處你用不到。這個要記住! 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不管長者他給你時,他是兩手還是一手,他是長者,我們就必須兩手接。 平輩或晚輩可以通融通融,他要單手、你也可以單手接,可以不必兩手接。你要兩手接也行,總而言之,恭敬人就 好。你要雙手接,跟他客氣點,他會想:長者就是跟我不一樣嘛!他如果聰明或可有點覺悟,無形中受了教育。 從前下生以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都是教育,現在都不是教育,情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