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568390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专题提纲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1一、城市公园简介1二、城市公园的起源1三、城市公园的历史演变2四、西方城市公园历史2五、国城市公园的历史4六、城市公园发展历史区域案例7一、 城市公园简介1. 城市公园的概念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乐园、居住区游园等,城市公园的景观面貌标志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水平高低。公园的设计理念不是简单的“园和林的混合物”,而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境地。公园造景的设计,无论在命名、楹联、摆设等都应具有深厚的

2、文化涵,丰富公园景观的容。同时设计还需要空间和容上的相互照应、调整,并使之协调互补发展,提高庭园总体的造园艺术,也使庭园更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2. 城市公园的景观特征和设计趋势1) 城市公园的景观特征以树木、草地、花卉为主,兼以人工构筑物的景观。由动物、植物、水体、园路等组成,偏重人与自然的交流。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户外(绿化)活动空间。2) 城市公园的设计趋势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面水平走向空间立体 功能日趋综合 风格更趋多样性案例: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二、 城市公园的起源 从古埃及园林出现至今,世界造园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以城市公园的形式出现,却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情。17世纪中叶,首先在英国、继

3、而在法国和全欧洲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土地贵族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园向公众开放,统称为“公园”。这些园林具备城市公园的雏形,为19世纪欧洲各大城市公园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中世纪及其之前的城市并不存在任何城市花园,那时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是防卫。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阿尔伯蒂首次提出了建造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创造花园用于娱乐和休闲,此后花园对提高城市和居住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城市公园作为大工业时代的产物,从发生来讲有两个源头: 一个是贵族

4、私家花园的公众化,即所谓的公共花园,这就使公园仍带有花园的特质。17世纪中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土地贵族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不久,法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继而革命的浪潮席卷全欧。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园都向公众开放,并统称为公园(Public Park)。1843年,英国利物浦市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园(Birkinhead Park),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另一个源头源于社区或村镇的公共场地,特别是教堂前的开放草地。早在

5、1643年,英国殖民者在波士顿购买了18.225km2的土地为公共使用地。自从1858年纽约开始建立中央公园以后,全美各大城市都建立了各自的中央公园,形成了公园运动。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起源于美国,由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提出在城市兴建公园的伟大构想,早在100多年前,他就与沃克(Calvert Vaux)共同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这一事件不仅开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城市公众生活景观的到来。公园,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三、 城市公园的历史演变源于古希腊的公共花园,结合

6、体育运动的活动场所。最早的城市公园 (Public Park)出现在英国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是公共公园历史上的里程碑。案例:伯肯海德公园 伦敦摄政公园19世纪中叶的美国,城市公园形态及功能逐步发展,纽约中央公园真正意义上的、愉悦普通大众的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与营造。案例:纽约中央公园受纽约中央公园的影响,19世纪末,奥姆斯特德在波土顿市规划建立了第一个公园系统推动了城市公园的发展。案例:波士顿市公园系统前联在1917年十月革后,创建了一种按功能分区规划的文化休息公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代城市公园建设。案例:高尔基文化休息公园四、 西方城市公园历史 西方城市公园从产生

7、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人们对城市公园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使得城市公园的形式、风格发生了多次变革。1. 19世纪: 田园风格时期 从城市公园出现至19世纪期间,城市公园主要以田园风格为主。最初的大部分城市公园,如英国的伯肯海德公园(Birkenhead Park,Livepool)、摄政王公园(Regent s Park.London)、海德公园(Hyde Park,London),德国柏林的动物公园(Tiergarten . Berlin )巴黎东郊的万尚林苑(Bois de Vincennes , Paris)和西郊

8、的圃龙林苑(Bois de Boulogne.)等,主要是利用原有的皇家园林改造而成,而这些园林本来就是自然式的,呈现一派田园风光。另外,英国作为当时最先出现城市公园的国家国自然风景园林成为这一时期城市公园的主要风格,正兴起风景式园林,因此,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成为这一时期城市公园的主要风格。2.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几何风格时期 19世纪末,城市公园的田园风格逐渐被对称的几何布局所代替。这类公园在形式上受到来自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规则式园林风格的影响,通过明确的轴线组织宽大的草坪、规则的花圃、整齐的林荫道和纪念性喷泉等景观元素,形成逻辑清晰的序列空间,并创造出一系列宽敞的露天场所,为市民提供更

9、多的休闲娱乐设施和集体活动场地。设计者们相信:比起被动地欣赏浪漫、略带田园诗般的风景,运动休闲要更好一些。公园既是露天场所又是功能性场所,它们更像是一种供人们使用的城市设施,也体现了广泛人文主义的文化思想。这时期公园的突出代表是美国芝加哥艺术化的格兰特公园 (Grant Park) 和德国汉堡轴向的城市公园(Stadt Park)。3. 20世纪上半叶: 公园改革时期 20世纪上半叶,在公园的发展史中被称为“公园改革时代”,改革的典型特征是更注重公园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并且更加注重公园的生态平衡和经营管理。设计通常由一个团队合作完成,其中包括园林专家、植物学家、生物学家、工程师、建筑师、社会学家

10、和城市规划师等。这样的组合使设计既符合美学原理,又满足实用标准,荷兰阿姆斯特丹公园就是这种联合设计的产物。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综合公园时期 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各国而临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日益关注,开始重视城一市生态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同时,这一时期伴随西方城市工业的逐步衰败,为解决弃置工业厂区的改造和再利用问题,其中的有些工业厂区被改造成工业遗址公园,通过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并增加游憩设施,使其成为市民休息活动的场所。5.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风格创新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这段时间,后现代主义(Post-Modemism)在是建筑艺

11、术方面的兴起和壮大逐渐扩展和影响到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设计描述了后工业社会中文化与生活新的特征,展现出不断运动、变化和多样的设计风格,而这种多样化设计风格现象的出现正是对现代主义的最大挑战,它推翻了现代主义设计的纯洁性、至上性以及着重追求的功能主义,将设计带人到“多元”状态,其中包括“波普艺术”、“解构主义”、“极简主义”、“艺术”等设计风格。 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现代主义对公园设计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并且与其他的艺术思潮一起推动现代园林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公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一是充分借鉴各种艺术形式,体现艺术性的设计,包括艺术、极简艺术、波普艺术等。二是功能

12、综合化。城市公园从最初单纯的田园风景到逐渐增加一些基本设施,再到运动休闲观念的贯彻和露天场所体系的形成,直至今天集休闲、娱乐、运动、文化、生态和科技于一身的大型综合公园,城市公园的功能涵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这种综合性正是应现代城市不断复杂化的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三是公园的生态设计。通过采用节水、节能、生态绿化等技术使公园的生态系统良性平衡,降低维护成本。四是完全免费开放。西方公园完全向市民免费开放,这也是区别一个城市公园和一个商业设施的重要依据。五、 国城市公园的历史1. 我国城市公园的产生 1868年,在外滩建成中国第一个城市公园“公花园”(现在的黄浦公园)。随后,又建成了虹口公园、

13、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极斯菲尔公园(现公园)。公园主要布置网球、棒球、高尔夫球等运动场地及散步、休息、游乐场所。公园的风格主要为英国风景式园林或法国规则式园林风格,有大片草坪、树林和花坛,建筑点缀其中。这些公园虽然在功能、布局和风格上基本沿用当时的欧洲公园形式,但对以后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2. 新中国成立前城市公园的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受辛亥革命思想(平等、博爱、天下为公) 和西方 “田园城市”思想的影响,我国城市公园有了一定的发展,先后兴建了越秀公园、汉口市府公园(现公园),中央公园(现公园)、玄武湖公园、公园、公园等。这些公园大多数都是纪念先生伟大功助和发扬其“天下

14、为公”精神的载体。这些公园有的利用原有风景名胜、古典园林进行整理改建,有的参照欧洲公园风格扩建新辟。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城市公园总体来说数量少、园容差、设施不完善,主要包括动植物展览、儿童公园、展览厅、茶馆、棋室、照相馆、小卖部、音乐台、运动场等设施。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开展,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逐步获得相应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学习前联城市绿化建设的理论和经验,强调园林绿化在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空气、防尘、防烟、防风和防灾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按城市规模确定公共绿地面积,设置公园、

15、林荫道、路,在一些大城市还建造了植物园、动物园、儿童公园等。4. 改革开放后城市公园的发展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取得巨大成就。据统计,1981年我国城市人均绿化面积为1. 5 ,到2006年底已增长到7.94 。近年来,一些获得“园林城市”称号的地区又对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活动,成为获此称号的首个城市。一些城市的绿化成绩也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等城市获得了联合国最佳人居奖。 以为例,经过多年努力,2008年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至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 51,相当于每人有了“绿色一间房”。2009年,新建绿地1190h,完成绿地整治约1840h,绿地改造约380h。此外,还计划改造54座老公园,将增加色叶开花植物,改善公园基础设施,增加健身休闲活动场地,满足市民对公园绿地的高需求。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趋势1.城市公园建设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 1.1城市公园成为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城市空间已不再是特殊的单一土地 ,而是综合的向外扩的 ,追求在更大区域围的开敞与联系的空间。随着城市的结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