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编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568345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85编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485编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485编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85编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85编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 和态度, 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 考 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 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 义荣辱观。 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 当前, 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 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

2、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在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 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 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 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 我们青年人作为充满理想、 活力和激情的群体, 容易接受社会和谐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 目标和行为规范, 不易全面理解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 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 来实现社会和谐与融洽。事实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 才能以科学发展观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去解决市场经济带来的矛盾, 才能以对人类 未来文明和后人负责的态度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才能以人的全面

3、、自由发展要求,去解 决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 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 同心协力 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使广大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 ; 品 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 ; 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 ; 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坚定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对党和政府的 信任,促进整个社会的团结和稳定。 现在,正是国家需要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时期,“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共产 主义信念,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明确了,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要在建设的舞 台上奋力挥铲

4、,让祖国的未来洒满阳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作为一种 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必将创造出比以往社会形态 条件下更为发达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 为迈向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的基本主张。在当代中国,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和 民族复兴, 符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 昭示中国特色社会

5、主义伟大事 业的美好前景,始终是一个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群 众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 的核心价值理念。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 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做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 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十七大以来,我们党的重要会议 和重要文件,多次强调这一价值目标。可以说,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 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

6、,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 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 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 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2001 年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中央在多次 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论及公民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 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 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 具有很强 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历史 使命, 要求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武装青少年。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构建核心价值观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对于培 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时代变革与社会转型需要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第一,时代变革与社会转型需要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纵观人类历史,每当变革来临时, 思想观念上的革命、 核心价值观的重构总是成为社会革命的有力支撑。 近代历史充

8、分证明了 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的失败,其本质原因在于国人 核心价值观的落后。“五四运动”的成功在于它所倡导的“民主”“科学”的新型价值观, 从根本上打垮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改革开放 30 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也 证明,无论社会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必须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中华民族优秀 的传统道德进行教育, 才能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核心价值观昭示了全党全国人民所崇信和 践行的价值观,对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匹配的价值取向、思想 观念和道德操守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我国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将 长期面对

9、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包围和渗透, 如果我们不能为当代大学生灌输一种主 旨明确、旗帜鲜明的核心价值观,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丧失这一阵地。 第二,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推动着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第二,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推动着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的 大好时期, 特殊的生长环境和自身的优越条件, 使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普遍较高。 他们普遍思想活跃, 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有着极其敏锐的感受力, 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自 己的价值选择,当有新的价值观念出现的时候,价值选择会给他们带来迷茫困惑。其具体表 现为“一部分大学生性情浮躁、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崇尚社会流行的前卫的生

10、活 方式,对主渠道主阵地的学校教育反叛抗拒。”1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是随着社 会思潮、社会热点的变化而变化的,他们没有核心价值观,或者说正在形成中,这时正需要加 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因此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让核心价值观始终贯穿他 们的成长, 始终在他们的身心中不断积淀流淌, 使他们在面对多种价值观时始终保持清醒的 认识,正确作出自己的价值选择。 第三,道德内化的规律要求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第三,道德内化的规律要求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总是 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直至成为自觉。因此,惟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强化理性指导,才能产 生不竭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

11、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思想观念系统,内容繁多,系 统复杂。大学生受自身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全部理解。而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简化为内涵清晰、通俗易懂、简明易记的几个概念,容易得到大学生的理解和接 受。因此,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为了更加突出地发挥其价值功能,进一步激发 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更好地履行他们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 如何正确选择原则:如何正确选择原则: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应是深植民族之心的价值理念, 是全体国民长期追随和追 求的理想, 作为国家和民族的一分子的当代大学生理应以此作为核心价值观的总的指导原则 和思想理论前提。在此基础上,构建当代大学生

12、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确立正确的价值选择原 则: 德与智统一的原则。德与智统一的原则。核心价值观一旦确立,就成为左右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指向。由 于核心价值观属于主流社会倡导的精神世界最根本的范畴, 因此, 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 值观,其实质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我国高校是社会主义性质大学,它的办学宗旨是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这与资本主义社会大学的办学性质完全不同。 这一性质决定了构 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的统一。 社会主义社会性 质必然决定了培养出的每个大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还要拥有社会主 义的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

13、设者。 知与行统一的原则。知与行统一的原则。核心价值观是一种观念和认同,更是一种行为规范和行动指南,它 决定着行为方式,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调查表明 :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更趋于 理性, 这主要是因为, 经过 30 年改革开放, 当代大学生已经由过去对理想或功利的片面追求, 转向对两者结合的追求。 他们在对理想和功利的追求中, 已经认识到个人不能脱离现实社会, 个人追求受现实社会各种因素制约,因此他们更强调适应社会、发展自我。“从注重奉献的 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倾向于奉献与索取并重;从注重知 识的价值、理性的追求,到注重知识的经济潜力与真理性并重。”这种

14、理性的价值选择,应 该成为当代大学生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追求。 义与利统一的原则。义与利统一的原则。义利之争是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问题,两者孰重孰轻,中外思想家 众说纷纭。但是,崇尚舍生取义,唾弃见利忘义一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崇尚的价值追求, 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血液中的精神特质。 虽然到了今天, 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最大化成了人 们追求的目标,个别人可能唯利是图、背信弃义、不择手段,但是作为思想文化觉悟较高的 大学生群体,理应成为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应坚持“义利并重的价值取向。” 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 第一,青少年是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第一,青少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因为对广大青少年来说,学习是最 重要的。他要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最关键的是要学会掌握 其才能灵活运用,所以首先是一个学习者。 第二,青少年应该是一个宣传者。第二,青少年应该是一个宣传者。因为广大青少年是整个社会细胞当中的一个重要连 接点,他联系到千家万户,社会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城市、乡村、富裕人家还是相对贫困的 家庭,都有青少年活跃在其中。青少年可以利用自己的联系广泛的优势,做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宣传者。 第三, 青少年应该是一个实践者。第三, 青少年应该是一个实践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16、系的建设, 归根到底是要去落实, 就像刚才我们杨司长所讲到的,要体现在青少年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青少年作 为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者,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青少年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推动者。第四,青少年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推动者。一切理论要运用于实践, 用来指导实践,而实践在践行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碰到新的困难,出现新 的情况,广大青少年在这个过程当中,经过自己的切身感受,能够进一步的完善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能够指引或进一步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过程当中可能会 遇到的一些新的情况。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 青少年应该做好这四个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