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568283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吉林省松原市乾安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黄帝传说B商朝卜辞C三国演义D资治通鉴2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是非之心”

2、,人皆有之D“制天命而用之”3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A法家、儒家、道家、墨家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4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下列思想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A三纲五常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春秋大一统5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世界万物的本原B封建道德

3、规范和等级秩序C社会发展的规律D人的情感、感受6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屩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该诗所反映的学术思想属于()A道教B佛教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8“苏格拉底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且宣布:作为思维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下列各项中,对黑格尔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要从

4、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B要关注人的尘世生活C强调知行合一D强调人类的理性9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由此可知马丁路德()A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B反对宗教信仰C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D支持废除基督教10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西欧兴起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据此回答1419题。11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B对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C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D

5、影响波及亚洲、美洲12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A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B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C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D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13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14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

6、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A抵御了外来侵略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近代中国人想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的思想不断解放过程。据此回答2329题。15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C习兵战不如习商战D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16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陈独秀()A进行革命斗争

7、,反对独裁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发动新文化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17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大兔子: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B中兔子: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C小兔子: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D三只兔子所倡导的新思想,最终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18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

8、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局面,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变局”和“创举”是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王朝的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19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A反对满洲贵族统治B反对封建统治C反对帝国主义压迫D反对民族压迫20孙中山在1906年12月说:“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这是在解释()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21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

9、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22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C1923年的中国国民党宣言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23毛泽东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是在()A大革命时期B抗战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过渡时期24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A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B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C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D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造者251949年春,在党的

10、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A由城市转移到农村B由农村转移到城市C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由经济建设转移到“以阶级斗争为纲”26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深化了改革开放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7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B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科学发展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28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

11、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9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什么是“一国两制”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

12、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C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问题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

13、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伏尔泰礼俗论 材料三: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四:(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

14、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1)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是哪些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3)材料二中伏尔泰所叹言的“欧洲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是指什么事件?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又指的是什么?(4)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了“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5)用史实说明材料四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在中国的主要实践活动还有哪些?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随后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努力,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并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二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就是树立党的理论旗帜。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