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45568215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 业 论 文题 目: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入 学 年 月_ 2014年9月_ _姓 名_ 贺振洋 _ 学 号_ _专 业_ 法学 _联 系 方 式_ _学 习 中 心_学习中心_指 导 教 师_ 王 斌_完成时间_2016_年_9_月_18_日目 录摘要2关键词2导言3一、恶意透支的概述及分类4(一)透支的分类及恶意透支的理论界定4(二)恶意透支的具体表现形式5(三)有关信用卡恶意透支的相关法律规定6二、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7(一)主体要件7(二)主观要件8(三)客观要件9三、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罪的司法认定及立法完善11(一)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司

2、法认定11(二)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完善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 15评审表 16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信用卡业务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普及,信用卡以其方便、快捷及安全等特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信用卡风险问题日益突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诈骗的案件连年攀升,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如何有效打击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和保证信用卡业务的正常发展,就成为了刑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我国理论界与司法实践中,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认定还存在着诸多争议。因此,本文将针对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在理论及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上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

3、 恶意透支犯罪 信用卡 信用卡诈骗罪 导 言信用卡最早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出现,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慢慢发展起来。自1985年初我国一家信用卡专营公司发行第一信用卡中银卡以来,各商业银行纷纷发行各具特色的信用卡。伴随着中国“入世”及国家“金卡工程”的实施,信用卡业务也得到了全新的发展,信用卡的普及也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信用卡以其方便、快捷、可透支等特征已被大家普遍所接受,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信用卡的制作、管理及技术方面存在着诸多漏洞,给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留下了可乘之机,尤其是这几年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极损害了发卡行的利益和破

4、坏了信用卡市场的正常秩序。鉴于此,我国刑法及最新相关司法解释均对此类犯罪均进行了规制。然而,由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特殊性及法律规定的不明确性,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此类犯罪的认定与处理存在诸多争议,因此,有必要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从立法及实践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达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论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一、 恶意透支的概述及分类我国刑法对信用卡诈骗罪作出了明确规定,恶意透支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的信用制度,而信用制度恰恰是经济最核心最重要的容。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尚未健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我国“征信体系” 的漏洞以及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大肆恶意透支,极扰乱了我

5、国的信用卡管理秩序。(一)透支的分类及恶意透支的理论界定1透支的分类标准对于透支的分类,大部分学者把透支分为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两种类型。对于这两种透支的区分标准,又有以下两种观点:(1)以是否超过规定限额或期限为标准未超过发卡行规定的限额、期限的透支为善意透支,除此之外,都应认定为恶意透支。判断其行为是否属于恶意透支,只需从客观上判断信用卡透支是否超过规定的限额或期限,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不予考虑。(2)以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为标准持卡人主观意志容的不同,即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界定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的主要因素。行为人有无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期限透支,透支后经银行

6、催收是否归还,是行为人主观意志的外在表现。如果持卡人超过规定的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行催收归还的,则不属于恶意透支。如果持卡人因客观原因在发卡行催收后仍没有归还透支款,而不是故意不予归还的,也不应该认定为恶意透支,应属于善意透支畴。 个人观点:对于上述不同的区分标准,个人认为第二种划分标准更为合理。首先,区分两者的实质就是区分“善意”和“恶意”,想要区分他们的不同,就不能忽视持卡人主观上的因素。持卡人超过规定期限或限额透支的外在行为并不能体现“善意”和“恶意”的本质差异;其次,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一直强调“恶意透支”需要考虑持卡人的主观因素,从法律层面上对持卡人的主观方面做出了要求,个人

7、认为这是符合立法精神的;最后,从司法实践来看,只有以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作为区分两者的标准,才能保持恶意透支行为在法律上的规定与理论上的界定保持一致,才能将一般的违反信用卡行为排除在外,从而缩小刑法规的评价围,符合刑法谦抑性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2恶意透支的理论界定所谓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根据持卡人透支的资金数额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恶意透支又可分为型恶意透支和犯罪型恶意透支。型恶意透支是指透支数额较小、情节显著轻微、尚未触犯刑法、不够刑事处罚的情况,除承担民事上的返还、赔偿责任外,公安机关视情况处以15日以下拘留、5

8、干元以下罚款。犯罪型恶意透支是数额较大或情节恶劣、构成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型恶意透支和犯罪型恶意透支两者在主观故意上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同之处在于透支的数额存在量的差别,在司法实践中一般都以是否达到司法解释规定的数额作为两者的区分标准。(二)恶意透支的具体表现形式从近几年的发案情况来看,恶意透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骗卡型”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在自己申领信用卡时,以提供假资料、假证明、私刻公章等弄虚作假的手段骗取发卡银行的信任,从而领取到真实有效的信用卡进行大量恶意透支。2、“交叉担保型”恶意透支此种透支是指持卡人利用银行不可能对担保材料一一进行审查以及利用信用卡的相关章程对

9、担保的要求含糊不清的漏洞,用循环担保或互为担保的方式以获得银行的信任,从而骗取信用卡后恶意透支。3、“积少成多型”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短期利用有效真卡多次、多地取现、购物或消费,但每次都在银行授权的限额围,最后积少成多,透支的金额达到“数额较大”或“巨大”的程度而拒不偿还。4、“拆东墙补西墙型”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为保证能够持续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同时或先后申领多家银行的信用卡,每次依靠新透支偿还旧透支,最后数额越来越大,导致其无力偿还发卡行资金。5、“私相授受型”恶意透支由于信用卡业务发展不断走向国际化,使得信用卡可以跨地区和跨国界进行申办和使用,一些犯罪分子就利用这种

10、便利,相互串通,由非申领人使用申领人真实信用卡异地或异国巨额透支,达到非法占有银行资金的目的。 6、“黑卡型”恶意透支此种透支是指合法的持卡人利用已废弃的真卡在发卡行以外的地方大量透支。以上6种类型的恶意透支都可能同时兼具其他形式的恶意透支的特征,伴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段也会不断翻新。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司法工作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有效打击此类犯罪。(三)有关信用卡恶意透支的相关法律规定1、1995 年 4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办理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信用卡恶意透支行为认定为诈骗罪,但同时规定案发后至人民检察院起诉前持卡人全部

11、归还透支款息的,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予追究刑事责任。2、1995 年 6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以单行刑法的形式首次将“恶意透支”且数额较大的规定为信用卡诈骗罪,视恶意透支与使用伪造、作废及冒用他人信用卡为信用卡诈骗罪的并列情形,但是该决定并未对“恶意透支”进行界定。3、1996 年 12 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首次将恶意透支界定为:“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或者明知无力偿还,透支数额超过信用卡允许透支的数额较大,逃避追查,或者自收到发卡银行催收通知之日起 3 个月仍不归还的行为”。4、1997 年新刑法修订时,正式将信

12、用卡诈骗罪纳入了刑法典,同时对“恶意透支”也做了专门的规定,但该规定对恶意透支的表述与之前稍有不同,具体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5、2009 年 12 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恶意透支”做了更为详细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了银行的催收次数及持卡人拒不归还的具体期限;第二,列举了认定为恶意透支非法占有目的六种情形;第三,对恶意透支的定罪量刑数额标准进行了调整;第四,增设了“恶意透支”的出罪标准,即依据偿还全部透支款息的时间及情节,可以对

13、恶意透支者从轻、免除处罚或者不予追究刑事责。2、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恶意透支作为信用卡诈骗罪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一种新型诈骗犯罪,其在构成要件上有别于涉假型信用卡诈骗罪。当前,理论界与司法实务部门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构成要件的认识存在很多分歧。为了对该罪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我个人将对本罪的构成要件逐一分析。(一)主体要件我国刑法规定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使用以虚假的明骗领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和恶意透支统称为信用卡诈骗罪,由于犯罪工具、犯罪方式的不同,刑法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作出了特别规定,该罪的主体为“持卡人”,单位不能构成本罪主体。1、对“持卡人”含义的理解恶意透支犯罪的主体是年满16周岁、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的“持卡人”。对“持卡人”的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持卡人”只能指合法的持卡人持卡人是指直接以其真实的身份、个人资料向银行申请信用卡并经核准领取信用卡的人,除此之外,均为非法持卡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