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56776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1级高二上学期九月调研考试历 史第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我国古代牛耕技术开始于( )A. 西周时期B. 秦朝时期C. 春秋战国D. 东汉时期2.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中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对“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生活的主要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 B. 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 C. 生产的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D. “自足”即产品富足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

2、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生产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活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4 一古代电视剧出现了以下场景“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我们可断定A属于编导自己的杜撰 B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C早在秦朝就已出现,不足为奇 D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5 张三是生活在唐朝中期杭州近郊的农民,他的生活中可能有( ) A空暇之时,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作冬天的衣物 B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换取银钱和纸币 C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开始添置彩瓷装饰房子 D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6 有人提出:自宋元时期,在自然经济的死

3、水中,一种新型的经济已经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B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D城市商业经济繁荣7. 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黑亮如漆的黑陶。这座墓葬的时间可能是 ( )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8 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经济条件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B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9“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

4、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老人在一九七九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 A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D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10某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动力C企业家为航海家提供了物质支持 D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11某著名历史学家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方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

5、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的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12“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工业革命的需求13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 A西欧封建制度解

6、体的速度加快 B从分散走向整体 C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D工业革命的成果扩展到世界各地14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 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 ) A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垄断组织的产生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者15有人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

7、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新旧风欲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16.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A.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C. 封建君主土地私有制 D. 封建自耕农土地私有制17. 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 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建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A. B. C. D. 18. 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罗斯福新政主要新在( )A. 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 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 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D. 全面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

8、益19. 开辟新航路的著名航海家迪亚士曾这样说道:“(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句话反映了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动力之一是( )A发财致富B扩展贸易 C拓展殖民地 D传播天主教20. 最先完成环球航行的是( )A. 哥伦布 B. 达伽马 C. 迪亚士 D. 麦哲伦21. 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 A“市”的门内外店铺林立 B“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C“市”四面建有围墙 D晚上“市”门紧闭22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 )A各国乘机提高

9、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C迫使政府内部政策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D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23. 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错误的是:( ) 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 B. C. D. 24.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 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B.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 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 D.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5.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

10、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有利于农业经济商品化26.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商品经济开始发展 C. 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D. 民族工业开始出现27.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 单纯学习西方科技 B. 没有采取资本主义生产管理制度C. 没有触动封建的生产关系 D. 西方列强极力阻挠破坏28

1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 一战后的经济繁荣掩盖了危机隐患 B.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C. 股票投机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D.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产销矛盾日趋严重29. 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起步的是下列哪一部电影首映成功(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C.歌女红牡丹 30. 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 千呼万唤始出来 B. 小荷才露尖尖角C. 忽如一夜春风来 D. 无可奈何花落去31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是( )A亚当斯密:“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

12、不加干涉。”B萨伊:“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C马尔萨斯:“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D凯恩斯:“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总揽。”3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能够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的内部的客观条件是( ) A. 民族资本家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B.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甲午战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D. 官僚地主的竞相投资33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本质上说明了:( ) A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提高 B.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 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D.

13、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产生成效34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 )A.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 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 C. 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 D. 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35. 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B. 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家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D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 第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 阅读材料(2大题共30分,36题15分,37题15分)36.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淑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织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孟子 材料二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