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7篇

上传人:溪*** 文档编号:145566979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7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7篇【篇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勉励广大干部发扬“老西藏精神”。时光无言,精神有声,“老西藏精神”如雪莲般傲然挺立,似江水般翻腾不息,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雪域高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广大党员干部要善弹“五弦琴”,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量,做好“老西藏精神”的新时代传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弹好“艰苦奋斗琴”,诠释“特别能吃苦”的坚毅。吃苦,是每一名西藏干部的基本功。当年十八军挺进高原,克服高寒缺氧的气候,不怕艰苦落后的条件,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用力量之源开辟

2、入藏通途,用理想之光照亮前进之路,用信仰之力创造美好生活,他们用生命和热血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不只是他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跟随他们的脚步,扎根雪域高原,为新西藏的建设添砖加瓦。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把他们“特别能吃苦”的艰苦奋斗精神融入血脉,勇于在边疆挥洒热血,敢于在高原践履使命,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弹好“爱国主义琴”,撑起“特别能忍耐”的勇气。爱国情怀,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最深邃、最持久的情感,也是激励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1950年初,十八军不畏艰险,进入西藏。他们明知西藏恶劣的生存环境,明知西藏艰苦的生活条件,明知西藏落后的生产状

3、况,仍甘愿舍弃所拥有的、放弃所享受的,奔赴“世界屋脊”,扎根边疆、建设祖国,忠于职守、毫无怨言,他们用勇气和青春诉说爱国主义的情怀。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将这种“特别能忍耐”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深植根于内心,走进西藏、奉献高原,行远自迩、踔厉奋发,用饱蘸热血的墨笔,书写新时代西藏建设的新篇章。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弹好“英雄主义琴”,激扬“特别能战斗”的荣光。茫茫高原,世界屋脊,令人神往,又让人畏惧。高海拔、低气温、缺氧,每一样,都让人望而却步。而他们,英勇的十八军将士,无畏艰险,不惧战斗。进藏之初,他们便用英勇顽强的战斗粉碎了分裂势力的图谋。而后的几十年间,他们不断用“不怕苦、不怕死”的“特

4、别能战斗精神”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他们用最真实的行动表述了革命英雄主义的荣光。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将他们“特别能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高擎英雄主义旗帜,迎难而上、挺身而出,以英雄主义精神激扬人心、凝聚力量。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弹好“民族团结琴”,涵养“特别能团结”的情怀。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早在十八军进藏之初,党中央便意识到民族团结对于西藏的重要意义,郑重交代进藏部队以团结为要,妥善处理民族问题。十八军牢记嘱托、不负众望,用心用情用力与西藏各族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赢得

5、了西藏各族人民的信任,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特别能团结”的情怀。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原则不动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开放的胸怀、包容的心态,相依共济、相扶守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弹好“无私奉献琴”,展现“特别能奉献”的担当。无论是几十年前的十八军,还是后来的一批批援藏干部,亦或是扎根雪域高原的各族干部,都在用他们的血和汗担起建设西藏的艰巨使命。修建川藏公路,建设青藏铁路,他们用勇气与困苦搏击,用壮志与严寒比拼,用坚韧与自然抗争,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孔繁森、祁爱群、慕育军一位又一位英雄在雪域高原谱写可歌可泣的人生篇章。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涵养

6、“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担当,摒弃“在西藏,躺着就是奉献”的思想,不惑于选择,不惧怕挑战,以守护国土的赤胆忠心,以建设家园的满腔热情,托起新时代西藏建设的美好明天。【篇二】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在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中,广大党员干部应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任务落实。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大刀阔斧。“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脉问诊,脱贫攻坚、建设项目、就业帮扶、培养人才等方面都对新时期的干部队伍能

7、力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在努力以人才支撑提高西藏发展质量基础上,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发扬“老西藏精神”,逆流而上乘风破浪,以川藏铁路、大型水电站建设为契机,铆足干劲精准发力,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坚决啃下硬骨头,真正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着力提升西藏民生水平。以“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智慧运筹帷幄。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作为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敢于主动发声亮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促进发展的“领头羊”。同时,要不断学习民族团结模范,持续

8、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从引导自己的结对户、身边的各族群众做民族团结表率做起,逐步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以“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的韧性狠抓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一草一木、万水千山,推动雪域高原构筑一道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强防线。保护生态,全体党员都要行动起来,“咬定青山不放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思想认识转化为指导生态保护的实际行动,组织动员广大党员群众投入生态保护工作之中,切实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坚决与破坏生态环境的一切行为作坚决斗争

9、。【篇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抚今追昔,西藏取得的瞩目成就离不开一代代“老西藏”们的艰辛付出;展望未来,无论风云如何变幻,“老西藏精神”都将是助推西藏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的西藏干部要在“吹拉弹唱”中传承好“老西藏精神”,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吹”响“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执着号”。西藏所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这里气温低下、含氧量少、环境恶劣,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

10、“老西藏”们听从党中央号召,以祖国建设大局为重,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忠于职守,扎根边疆,以顽强的毅力,在这片广袤的高原挥洒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最终改变了西藏贫穷落后的面貌。党员干部干工作、抓落实贵在一颗恒心,不能因任何困难而退缩,不能因一时劳苦而气馁,不能因一次失败而放弃。新时代的西藏干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坚持“不抓出成果不松手”的决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西藏特色的振兴之路。“拉”紧“甘为人梯、俯首为牛”的“奉献弦”。雪域高原从来不缺奉献者。从修筑进藏公路倒下的烈士,到因公殉职的张贵荣将军,再到“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

11、、“雪域高原好军医”李素芝他们与千千万万个建设西藏的党员干部一道,在“老西藏精神”引领下,无私奉献、艰苦创业,让西藏旧貌换新颜。党和人民的事业任何时候都需要奉献精神。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共产党人重要的精神特质。西藏干部一定要发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老黄牛精神”,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像孔繁森等优秀共产党员一样,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作贡献,真正在西藏改革、发展和稳定中起榜样和表率作用,把每一项工作都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弹”奏“攻坚克难、舍我其谁”的“担当曲”。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西藏,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生活艰苦,十八军进藏后,积极响应军委“向荒野进军

12、、向土地要粮、向沙滩要菜”的号召,立足高原,在拉萨河畔的荆棘林中、沙石滩上开荒种地,全心全意为藏族同胞办好事、做好事、解难事,得到群众认可。西藏的环境和条件十分恶劣,不少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负担重、压力大,需要有比一般人更强更高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境界。当前,我们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西藏篇章,担当作为尤其重要。西藏干部更要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履行好治边稳藏的光荣使命,把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苦干实干,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唱”好“勇敢拼搏、积极进取”的“奋斗戏”。西藏各方面的发展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但“老

13、西藏精神”却从未因时代变迁而褪色。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扎根雪域高原,矢志奋斗,他们深入农村基层、牧区学校,送医疗、送教育、送技术、送经验,竭力改变西藏贫穷落后的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西藏干部要永葆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要有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情怀,沿着“老西藏”们敢想、敢拼、敢干的正确道路前进,继续发扬无私无我的奋斗精神、激发昂扬向上的拼搏劲头、保持重若泰山的责任坚守,对标党中央的重托、对标人民的期盼、对标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矢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奋斗【篇四】近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

14、书记在会上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未来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方向。时隔五何谓“老西藏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三组关键词,再次注解新时代“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以“精神”为支柱,架起为民桥梁。“老西藏精神”,实质上就是艰苦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民族大团结精神、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时间追溯到1950年,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为主力,为解放深受封建农奴制压迫的百万农奴,拉开了进军西藏的帷幕,在进军途中展现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使得“老西藏精

15、神”得以在革命斗争的锤炼中产生,并有了“爱国主义、自力更生、吃苦耐劳、边疆为家”等基本内涵。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该把“老西藏精神”传承下去,始终以爱国主义为主线,艰苦奋斗精神一以贯之,以奋进姿态书写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当好“领头雁”,立好“风向标”,把奉献的坐标画得满一些,把爱国的热情显得浓一些,把奋斗的苦味吃得透一些。在工作和生活中,给“老西藏精神”注入新时代的精气神,以“精神”为支柱,架起为民桥梁。以“吃苦”为财富,磨练为民本领。西藏的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因其海拔高、气温低等特定条件,“缺氧”常常会让人“寸步难行”。“吃苦”亦指遭受痛苦,经受艰苦。强忍肝痛带领兰考人民治风沙的

16、焦裕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辛勤耕耘三十载,万亩林场献国家”的杨善洲,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把青春奉献在基层的黄文秀同志等都是不怕吃苦的典范。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吃苦当做一种财富,磨练为民本领,在磨难中历练成长,在烈火中淬火成钢,要善于吃苦、勇于吃苦、乐于吃苦。“苦尽甘来,只有一番甜味”是再通俗不过的道理,即使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足,也要把“吃苦”精神贯穿始终,主动到工作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接几次“烫手的山芋”。以“境界”为追求,增强为民定力。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即修为。境界高莫过于有较高思想觉悟和良好的精神修养。习近平总书记以“五个过硬”寄语广大领导干部当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其中,政治过硬最为“亮眼”。广大党员干部要有过硬的政治定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划清是非界限,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