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565390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9: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9: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9: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9: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9年高考语文9套全国卷命题特征及2020年命题趋势作者简介牛程,深圳科学高中语文教师,广东省青年骨干教师,曾担任市高考模拟题目命制工作,深圳市高考模拟题命制小组成员,广东省高考阅卷作文小组长。曾获得深圳市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高考模拟命题比赛一等奖等,教学成绩优异,发表论文数篇。罗佰方,深圳科学高中第一批骨干教师,曾担任市高考模拟题目命制工作,著有高考语文教学专著解惑:新高考语文教与学的72道难题(复旦大学出版社)等,教学成绩优异,发表论文几十篇。前言2016年我国高考进入一个新时期。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顶层设计的提出,具体表现为全国26个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试卷整

2、体设计感增强,建构更加科学合理,很好地落实贯彻了国务院颁布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基于这样一个大背景,20172019年三年高考语文9套全国卷很好地展现了高考改革落实的情况,也是重要的成果。这9套题目不仅仅满足了高考人才选拔的要求,同时让“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落地,地毯覆盖式地考查了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核心素养。这9套题目在完成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依托普通语文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当年的时政热点,在时代的大地上着陆,与社会地气相接,每一年又呈现出当年的特征,整体上形成“稳中求变”的特点。这9套试卷坚持贯彻国家

3、精神,体现国家意志,面对广大青年考生,充分发挥为国选材功能,并对语文教学与备考有指导作用。一、各大板块材料选编、命题思路、考查能力概述现将近三年(2017-2019)高考全国卷、共9套试卷分板块从材料选择、命题思路和考察能力三方面的特点做一个概述。近三年(2017-2019)高考全国卷、共9套试卷板块构成相同,整体上分为分别是:论述文、文学类、实用类、文言文、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一)论述文阅读近三年(2017-2019)高考全国卷、共9套试卷的论述文阅读所选材料文本均是观点明确、写作的逻辑思路清晰的论述文。材料文本来源集中在专家论著、高端期刊发表的论文或者重点课题成果、

4、重要报纸范围内,其发表时间大多数接近高考时间。从字数上统计而言是逐年递增的,2018年增加约100字,2019年增加约200字,如果是报刊因为受众广泛故而语言平实易懂,那么字数就会更多一些;如果是非常专业的论文字数相对就减少一些。选材文本内容大多集中在社科类,文化特征浓郁,有明代青花瓷、诸子学、七律诗学、传统表演艺术等内容;也有非常时尚现代的问题研究,比如国际气候治理、城镇化、城市社会、大数据等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以社会背景为依托,紧扣时代特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与时代中来。考查的能力相对稳定一些,即信息的理解、筛选、整合,具体论证和写作思路的分析,以及根据原文进行推断或者具体运用,有效落

5、实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在2017年和2018年两年试题中,每道题的选项长度一致,使得这道题目看上去整饬美观大方,突出了高考题目的严谨与威严。2019年每道题的选项长度一致基本保持了一致,突出了考高题目的更有效的信息传递这一特点。(二)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近三年(2017-2019)高考全国卷、共9套试卷的现代文阅读分为两大必考板块:一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在2017、2018两年试题中,文学类阅读在前,2019年做了调整,把实用类文本放在前面,与第一大板块论述文阅读前后相因,增大了学生在思路上的转弯弧度,为学生思路的转化提供了缓冲。近

6、三年(2017-2019)高考全国卷、共9套试卷的文学类阅读体裁以散文和小说为主,尚未见其他体裁。这其中小说占比较大,仅有2017年全国、卷文本为散文阅读。从作者国籍而言,以中国籍作家作品为主,只有2019年全国卷文本作者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国籍作家有近代著名作家,也有当代当红作家。文本题材非常丰富,有边疆科考、少数民族生活、科幻、革命烈士事迹、神话故事新编、改革初期农村事件等等,大多数文本主题较为宏大,主旨深刻隽永,形象鲜明典型,与时代紧密联系。所选文本语言风格突出,语言优美、简洁、大方、端庄,但又有独特之处。从字数上看,也呈现出整体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增幅比较大,阅读量

7、进一步增大。从考查的能力方面来看,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艺术特色鉴赏能力。对小说或者散文各种主题要素的理解分析能力,比如情节上的谋篇布局,细节的人物的特征或者心理、心态,环境的作用,字词句的内涵理解等。选择题四个选项角度不同,分别从小说环境、背景、时代、人物、情节、细节、主题、语言等要素角度来设置选项,考查的面较为广泛,覆盖考点较为全面。通过整体观察近三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目可以发现,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已经不再是按照某一种固定的题型来出题,几乎所有的题目都是新鲜的、具体的,或者似曾相识又全然不同,题目根据文本来命制,避免考前准备“套路”,扭转了考生机械麻木“撞大运”式的高考语文应考

8、模式。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目既需要考生细致地对个别词语的辨析,也有整体深入的把握,这种命题方式设置了真实而多变的情境,能够有效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近三年(2017-2019)高考全国卷、共9套试卷的文学类阅读题目更突出文本的设计与效果的研讨。从之前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识别“写了什么”(比如形象分析等)到现在的“为什么这样写”(重点是效果分析),这提升了题目的思维品质,同时能够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考生只有厚积薄发,才能临考不乱,进入高考语文的“槛内”,做到答案的专业、全面,从而获得理想分数。(三)现代文阅读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近三年(2017-2019)高考全国卷、共9套试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以非连续性

9、文本的形式呈现,不再是新闻通讯、访谈录或者人物传记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顾名思义,即文本在叙事、行文逻辑或语言上并不具备连续性,不仅仅由不同来源的段落文字,也可以由图案、标志、图解文字、图表等信息组成。高考语文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中各组成部分一般会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便于学生整体把握信息;同时各部分又有各自的特点和侧重方向,需要具体分析,方便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由于更多的是论述性质的内容,也方便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论证分析能力。近三年(2017-2019)高考全国卷、共9套试卷的实用类文本的选材非常广泛,包括国内外新闻、发展报告、调查报告、出版的学术专著、期刊杂志等等。从材料文本的时间

10、上看,有些材料几乎是十几年二十几年前的材料,有些来自新中国建国初期,有些则很时新。这些材料文本一般也以国内为主。这9套试卷的实用类文本的选材最大的特点是话题主题集中,材料观点分散。集中的话题主题与时代紧密相联,比如中外纪录片发展对比、垃圾分类处理、中国文化遗产、墨子号、专利创新、图书出版、文化遗产保护、港珠澳大桥、青少年志愿等社会热点问题。相对于论述文和文学类而言,实用类的选材更加广泛,设计到科学技术、社会、文化、政治、卫生、新闻、传播传媒、历史、艺术等等范围,内容丰富多元。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对各种丰富多元信息的抽取、筛选、整合、概括等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考语文试题很好地充当了这样一个载体

11、,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处理好丰富信息,获得主要观点,把握重点内容;同时能够及时地分析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对现象的不足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为论证提供或者寻找有力的论据,这是实用类文本的主要考查的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需要考生能够读懂各种图表:统计图表、柱状图、饼状图、标志、曲线等等,不仅要读图,还要能够正确快速地分析数据,整体趋势掌握,以及对图表所反映的突出问题或者现象特征进行分析。考生能够透过图表看到实质性问题,及原因剖析并提出解决措施。这是高考语文改革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18个学习任务群涵盖了更多的领域,考生能够对个内容进行有条理、有逻辑地整合的要求渗透。(四)文言文近三年(2017-2019)高

12、考全国卷、共9套试卷的文言文文本选取都是史传文学。历史跨度较大,从西汉司马迁史记到元朝脱脱等撰写的宋史,其中2019年全国3套试卷均选取了史记。这些史书都是记传体,主要节选正面的、有优秀品质的循吏、良吏的几件典型事迹,来突出他的某种优秀品质。这9套试卷该板块所选材料文本字数基本上没有变化,在600字左右。具体到每一年,又各自有其特点,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旗帜下,文言文选编材料紧密联系了社会现象和风气,对广大考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功能。比如2017年材料的传主谢弘微精神端审,时然后言,简而不失,淡而不流,给当下部分跟风、浮躁、奢侈的年轻人以启发;赵憙品德端正,勤劳没有松懈;许将作为嘉佑八

13、年癸卯科状元,文武双全却廉洁奉公。2018年材料的传主具有统一性,鲁芝、王涣、范纯礼三位传主均出自名门望族,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或者“富二代”,但是他们均为官清正有能,被后世颂扬,尤其是王涣作为弃恶从善、痛改前非的“回头浪子”,教育意义较大。2019年的三位传主贾生、商君、吴起均是不顾个人利益而锐意进去的改革家,在2019年中国改革开放正好四十周年时期推出史记中的这三位改革家,鼓舞了广大青年和高考语文关注者们的改革志气。高考文言文的命题鲜明地落实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近三年文言文板块的赋分没有变化。该板块题目上要求考生能够识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句式等,能

14、够结合识记内容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常识,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句读划分,还能够理解传主的品质与具体事件,并且能够将关键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文言文的关键实词、虚词、句式等均有来处,依托课文教材,没有生僻、冷门的考点,考生要运用综合能力来解答问题。考题答案规范,考点给分具体但又丰富,体现了高考试题的灵活性和人文性。文言文的试题还强调文言文的特征。文言文的特征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考题中会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与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容易混淆的地方命题,比如古代文化常识、古人心理习俗、古今异义的词语、双音节多义词、文言文语序等,这种命题特点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是否能够真正读懂文言文,需要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才能答好题

15、目。(五)诗歌鉴赏 从体裁上看,近三年(2017-2019)高考全国卷、共9套试卷的诗歌鉴赏文本选取以七言律诗为主,有七言古体诗、乐府诗和五言古体诗的节选,也有五言律诗。这9首古诗的作者均是唐宋有名的大诗人,甚至是有某种雅号的大诗人,比如诗神苏轼、诗王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等。从题材上看,题材非常丰富:为国选材即景,酬赠嘱咐亲人,题卷戏赠友人,未及第后即景抒情叙事,题卷抒怀,咏古抒怀,题画酬赠,投谒主考明志,劳动场面描绘等。所选诗歌篇幅精致,情感真挚丰富,写作技法巧妙,文化氛围浓郁,语言优美流畅,风格独具,艺术价值很高。从这9套试卷诗歌鉴赏的选材来看,可以发现所选诗歌除了少量的即景抒

16、情诗,诗歌鉴赏作为最高能力层级(鉴赏)要求的题目,更多地注重诗歌的交际功能:酬(戏)赠、投谒、题卷、题画等。这是高考诗歌鉴赏选材的一大特征。古代诗歌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也不仅仅是艺术品位或者把玩,更多的是实用功能。这些功能在现在来看变成了交际雅趣,让生活充满文化气息。这9套试卷重在考查 “如何写的”“怎么写得这么好”“写了什么”这三方面,“写了什么”是最新出现的趋势。这种命题思路有效地真实地检验了考生是否读懂了诗歌、领会到诗歌的意蕴。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是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这种命题思路切合中国古典诗歌本身的特点,避免了考生运用“答题套路”来蒙混过关。在具体题型上也灵活多变,给考生设置了真实的情境。而且部分主观题目一题二问,在思维上设置了阶梯,需要学生拾级而上,层进得分。情境由浅入深,引人入胜,丰富了思维能力的考查。当然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